APP下载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评价

2021-01-22罗伟强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5期
关键词:电凝电切术穿孔

罗伟强

(广东省东莞常安医院,广东 东莞 523560)

在内镜下治疗方法中,高频电凝治疗消化道息肉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方法,内窥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息肉切除术是利用高频电流通过体内时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来达到息肉切除、止血等治疗目的[1]。近年来由于内窥镜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镜下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已取得显著疗效[2]。本课题主要对氩离子凝固术(APC)与高频电切术对结直肠息肉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胃肠道激素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胃泌素(GAS)水平的影响进行观察和探讨,为结直肠息肉临床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先将材料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196枚息肉)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PC组和高频电凝切除术组,APC组50例中男性 36 例,女性14例,年龄为 20 至 75 岁,平均年龄(43.25±5.4)岁;高频电凝切除术组50例患者中男性42 例,女性8例,年龄为 19 至 72 岁,平均年龄(42.3±4.26)岁,两组间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APC组:利用 ERBEICC200+APC300 高频电刀[2],将电刀的功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 50W,设置氩气在 2L/min至 3L/min 流量范围内,手术前对仪器进行常规的检查,术中放入纤维结肠镜,将 0.3cm 至 0.5cm 处伸进内镜头端和病灶上方,医生仔细观察患者的息肉大小、形状和数量,进行换气,氩离子凝固到插入到结肠镜,每次氩离子治疗使用 1 至 3 分钟,治疗到内镜下胃结肠息肉消失即可完成手术,

1.2.2 高频电切术组:使用高频电流发生器MEZGF[3],将电流发生器的功率控制在 30W 至 35W,术前进行检查仪器,术中将常规仪器放入结肠镜,观察息肉的具体位置和大小,在息肉肛门口侧和肛门侧 2mm 至 3mm 边缘部位注射肾上腺素 10ml,使息肉病变部分凸起,当观察到息肉和黏膜分离和病灶周围变白,通过高频电凝将息肉切除,医生先切除息肉病变的中间部分,在将残余部分切除。3 至5 个月回医院复诊病灶周围是否有切除残留的息肉。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抽取患者手术前后各 5 mL 静脉血,4000 r/min、15 cm 半径离心12 min,取上清冷藏备用。患者血清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胃泌素(GAS)表达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试剂盒由上海信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参照对应说明书。观察两组患者早期出血、晚期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 SPSS20.0 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加强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高频电凝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高于APC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MOT、VIP、GAS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PC组术后VIP、GAS表达水平高于高频电凝切除术组,而MOT表达水平低于高频电切术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高频电凝切除术组早期出血1例,穿孔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4.00%;高频电凝切除术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67,P<0.05)。

3 讨 论

结肠息肉是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4]。结肠息肉患者多部分没有临床症状,小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便血、便秘和黏液便等。医院采用的常规治疗手段具有一定的效果,医生对医疗仪器掌握程度较差,导致常规治疗手段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治愈能力较差,因而,渐渐被新型的下氩离子凝固术和黏膜切除术所替代。高频电刀术该项技术已被列为内镜治疗胃肠息肉的常规技术,其并发症远低于开腹手术。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总结出以下一些经验体会:①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解释工作、术前谈话和签字、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和感染性疾病筛查。②在息肉切除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穿孔及少见的气体爆炸等,操作时仔细认真,切除息肉后出血可根据出血情况采取喷洒凝血酶、氩气止血、钛夹夹闭止血等措施予以处理;有穿孔时可先行钛夹夹闭观察[5]。③切除息肉过程中根据息肉大小、类型选用不同的切除方法,如对直径<0.5cm的息肉用热活检钳灼除;直径0.5cm-2.0的息肉用圈套器电凝切,直径>2.0cm者先行尼龙绳根部套扎再高频电分次或一次性切除[6]。④始终保持视野清晰状态,不要持续注气,圈套息肉后让息肉脱离黏膜组织,以免烧伤胃肠黏膜。⑤圈套器套住息肉后距基底的距离在约0.5cm时切除息肉,可减少出血穿孔的发生。⑥通电停止后收拢套丝可引起出血,应该避免。氩离子凝固术运用了高频电流的原理,利用导电性的气体将氩气电离,产生局部发热,适用于治疗扁平和浅表隆起息肉,不易引发穿孔现象发生,治疗效果较好;黏膜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好,利用高频电流发生器 MEZGF 进行治疗,在手术中对息肉注射 10ml 的肾上激素,使息肉病变部分凸起,使用圈套器分片切除息肉,可以防止早期出血、晚期出血和穿孔现象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高频电切术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高于APC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PC组术后VIP、GAS表达水平高于高频电切术组,而MOT表达水平低于高频电切术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中,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高频电切术组早期出血1例,,穿孔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4.00%;高频电切术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67,P<0.05)。提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适用于治疗各种息肉,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好,且并发症不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电凝电切术穿孔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对腹腔镜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观察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双极电凝联合五黄油纱条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