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比较

2021-01-22李如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5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胰岛素资料

李如梅

(新余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西 新余 338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以2018年1月到2020年6月作为资料收集对象,完成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收集,共计统计有效资料40份,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应用双盲法,实现对患者的分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

对照组:男/女=12/8例,年龄47~67岁,均值(58.42±5.69)岁。病程6~12年,均值(8.25±3.05)年。

观察组:男/女=13/7例,年龄48~68岁,均值(59.16±5.71)岁。病程6~13年,均值(8.34±3.12)年。

两组患者资料对比,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1)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2)FPG血糖在6.1mmol/L以上;2hPG在11.1mmol/L以上;(3)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4)与伦理委员会标准具有一致性。

排除标准:(1)器质性疾病;(2)存在血液系统疾病;(3)免疫系统疾病;(4)精神障碍;(5)临床资料残缺。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剂量为300U,给药方式为分次皮下注射,每天剂量总量为0.5U/(kg·d),给药方式为每天三次,早中晚进行。早上剂量为总剂量的40%,中午为20%,晚上为40%。每次给药时间均为餐前即刻,血糖监测使用设备为血糖仪。

观察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泵中使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每天剂量总量为0.5U/(kg·d),其中基础量50%,追加量50%。在24h范围内,借助胰岛素泵,经导管、皮下埋置针头给予患者治疗。其中,针对追加剂量,应分次泵入,使用时间为餐前即刻。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属于一个治疗周期。

1.3 观察范围

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显效:FPG低于6.1mmol/L,2hPG低于8.3mmol/L,HbAlc低于7%有效:患者FPG处于6.1~8.3mmol/L范围内,蛋白尿存在一定的恢复。无效:治疗后,无论是FPG、2hPG,还是蛋白尿变化均没有加大波动。(2)血糖水平:共包括三项,即FPG、2hPG、HbAl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结合表1,针对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显效患者16人,占比80.00%,有效患者3人,占比15.00%,无效患者1人,占比5.00%,总有效率95.00%(19/20)。对照组治疗显效7人,占比35.00%,有效8人,占比40.00%,无效1人,占比25.00%,总有效率75.00%(11/20)。两组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治疗效果[例(%)]

2.2 血糖水平

结合表2,对比血糖水平,针对FPG水平,治疗前,观察组为(11.36±2.85),对照组为(11.58±2.65),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为(5.54±1.03),对照组为(6.47±1.29),两组差异显著,P<0.05。针对2hPG水平,治疗前,观察组为(16.78±2.85),对照组为(16.51±2.75),两组数据较为接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为(6.21±1.52),对照组为(7.75±1.4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HbAlc水平,治疗前,对照组为(8.73±1.55),观察组为(8.58±1.38),两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为(6.04±1.28),对照组为(7.43±1.38),两组对比,观察组较优,P<0.05。

表2 血糖水平对比()

表2 血糖水平对比()

组别 例数 FPG 2hPG HbA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0 11.36±2.85 5.54±1.03 16.78±2.85 6.21±1.52 8.73±1.55 6.04±1.28对照组 20 11.58±2.65 6.47±1.29 16.51±2.75 7.75±1.47 8.58±1.38 7.43±1.38 t 0.528 5.264 0.541 6.258 0.650 6.587 P 0.246 0.000 0.237 0.000 0.339 0.000

3 结 论

在2型糖尿病中,受到胰岛素分泌不足影响,其作用呈现减退情况,在临床中,2型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血糖持续升高情况,存在多尿、多食、消瘦等情况。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将会进一步引发糖尿病足,出现周围神经病变,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会对其生命造成威胁。

胰岛素属于蛋白质激素,其分泌来源于胰脏内胰岛B细胞,对糖代谢调节负责。胰岛素能够使葡萄糖通透性增强,促进组织对糖的利用。通过酵解、氧化葡萄糖,可实现对糖原的抑制,避免葡萄糖被分解,进一步促进其生成抑制。结合了临床研究,在胰岛素使用方面,受到给药不同的影响,其最终疗效也存在较大差别。相关研究就胰岛素给药方式展开研究,共抽取样本100例,A组患者应用分次皮下注射治疗,B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治疗,两组相对比,A组患者应用效果更加明显,P<0.05。在本文研究中,同样选择了这两种给药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应用分次皮下注射治疗相比,为患者提供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同时,对比在两种给药方式下,患者血糖水平,同样为观察组占优。这说明,借助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治疗,应用优势明显。与上文研究具有一致性。究其原因,通过对生理胰岛素分泌曲线进行模拟,胰岛素泵能够实现对高血糖的快速控制,使血糖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标准时间。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胰岛素资料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