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干预对脑内微小病变血管性危险因子变化以及脑梗死发病率的影响研究

2021-01-22农田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5期
关键词:血管性茯苓桂枝

农田泉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脑内微小病变主要是指在脑核磁共振成像(MRI)中T2加权像上看到的直径≤3mm、整齐清楚边缘境界、同时不伴有病灶周围改变的高信号病灶。有研究证实,该病与高血压、饮酒、年龄以及糖尿病等多个血管性危险因子有密切相关的联系,且基底节上2/3的微小病变和脑梗死相关[1]。中医学中将其归结于“有形之邪”范畴,故以活血化瘀、祛痰利湿为主。因此本文就此进行分析,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抽签法对本院收治的120例脑内微小病变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60例,时间选为2000年1月~2020年3月。其中实验组男、女比例为38:22,年龄在60~65岁,平均为(52.36±1.33)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6:24,年龄在61~65岁,平均为(53.08±1.22)岁。两组基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服用广东百澳药业有限公司阿司匹林片(批号:国药准字H44020656)0.3g*100s,1片/次,可间隔4~6h重复给药。实验组给予患者服用桂枝茯苓丸加地龙。药材选择100g地龙、100g桃仁、100g桂枝、100g赤芍、100g牡丹皮、100g茯苓混合加工为100目粉剂,6g/次,2次/d,用水冲服。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于1年后进行复查,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显效:观察头颅MRI情况,微小病灶减少至<5个;微效:患者病灶数量、形态无改变;恶化:病灶数量增加或形态扩增。(2)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G)以及空腹血糖(FBG)指标进行对比[3]。(3)对两组脑梗死发病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分析

实验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见表1。

表1 对两组治效果进行对比 [n(%)]

2.2 两组SBP、DBP、TG、FBG对比

治疗前,两组SBP、DBP、TG、FBG指标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BP、DBP、TG均较低(P<0.05),而两组FBG指标无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脑梗死发病率进行对比

实验组3例脑梗死,对照组9例脑梗死,实验组发病率5.00%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脑内微小病变是源于扩大血管周围间隙(VRS)的提出,该病仅有影像学表现,而无相应的临床表现。VRS是老年人脑内小血管病变的一个影像学标识,基底节部位的VRS与无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有关[4]。中医认为该病主要归属于“有形之邪”中淤血、痰饮、水湿等病理性代谢产物,主要是痰湿、淤血阻滞脑络,导致无症状的微小“瘢痕”。因此针对脑内微小病变主要以祛痰利湿、活血化瘀为主。

阿司匹林是治疗脑内微小病变的常用药,主要作用于血小板,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并发症出现,预后效果差[5]。本文使用桂枝茯苓丸加地龙药材中,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茯苓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诸药联用可活血化瘀、祛湿通络。本文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药干预对治疗脑内微小病变具有显著疗效,可减少微小病灶数量,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BP、DBP、TG均较低(P<0.05)。表明桂枝茯苓丸加地龙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管性危险因素,以此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避免并逆转微小病变形成。实验组脑梗死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得出桂枝茯苓丸加地龙治疗可减少脑内微小病变脑梗死发病率,进而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中药干预治疗脑内微小病变患者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预防疾病发展,控制多种血管性危险因素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借鉴。

表2 两组SBP、DBP、TG、FBG指标分析[]

表2 两组SBP、DBP、TG、FBG指标分析[]

组别 SBP(mmHg) DBP(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60) 135.62±11.49 121.36±7.61 79.45±10.31 75.16±7.10对照组(n=60) 134.59±11.95 128.77±12.06 80.15±10.61 78.62±9.77 t 0.481 4.025 0.367 0.014 P>0.05 <0.05 >0.05 <0.05组别 TG(mmol/L) FB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60) 4.69±1.25 4.02±0.11 5.89±1.28 5.67±1.05对照组(n=60) 4.70±1.20 4.51±0.67 5.87±1.29 5.72±0.28 t 0.045 5.590 0.085 0.356 P>0.05 <0.05 >0.05 >0.05

猜你喜欢

血管性茯苓桂枝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健脾安神话茯苓
茯苓健脾 孩子健康
桂枝香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我的发现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加味桂枝茯苓汤I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