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康复在对上肢BrunnstromIII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1-01-22李哲明宋淑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5期
关键词:反馈系统治疗师上肢

李哲明,宋淑平

(1.柳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西 柳州 545006;2.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西 河池 547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康复科近期(2017年03月-2019年3月时期)收治120例脑卒中恢复期上肢BrunnstromIII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试验组60名,男37例,女23例,年龄49-83岁,平均(66.3±5.2)岁,缺血型17例,出血型43例;对照组60名,男35例,女25例,年龄44-81岁,平均(65.7±5.4)岁,缺血型18例,出血型42例。一般资料相对照(P>0.05)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传统康复治疗的定义按照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为:基于神经发育疗法( neurodevelopmental treatment,NDT)的传统物理治疗。该治疗以运动疗法为主,内容包括:主动、被动、助力关节活动,上肢放松练习、肢体放置与保持活动、肩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肘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腕指的自主运动、肩胛带的活动、患侧上肢支撑下做小范围屈伸肘关节随意控制训练、肌肉牵拉训练、协调性训练,并进行任务导向性的上肢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动作训练[1-2]。治疗中逐渐的增加运动次数、上肢持物的重量、任务完成的高度等等。强调应用感觉运动训练的方法控制运动输出,无需用到器械。试验组使用的智能上肢康复机器人又称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该设备是一款针对上肢训练的康复设备,器械名称: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型号:A2,生产单位:广州一康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试验组:一周内,针灸治疗7次+神经肌肉电刺激7次+偏瘫上肢智能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上肢7次,治疗3周(21±5天内完成21次治疗)。对照组:一周内,针灸治疗7次+神经肌肉电刺激7次+传统康复治疗7次(偏瘫上肢:30分钟/次),治疗3周(21±5天内完成21次治疗)。

1.3 评价标准[3]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标准化Barthel指数评分,包涵日常生活的十个项目,100分为满分。评分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有所改善,其中试验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比较

3 讨 论

本研究采取我科引进了一台智能上肢康复训练系统(一康A2上肢康复机器人)。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系统主机辅助分析病人的活动能力,制定与更新康复训练计划。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可通过系统主机进行记录并调整。利用无线数据传输,如训练计划的推送和训练结果的上传。智能反馈系统训练运动形式多样,使患者有身临其境体验,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不同难度系数,不同的游戏功能使得康复过程更为有趣,明显减少焦虑和挫败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极大的提高了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促进其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智能反馈系统上的参数在测量肌张力、关节活动度较人工测量更加精准,且有效减少了人工测量误差,不仅为治疗师提供实时反馈,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在训练过程中对患者有直观的视听觉反馈[4]。南登昆等[5]认为学习过程和长期感觉刺激可以使代表皮质区域的大小发生变化。而反复正确的视觉反馈强化,有利于大脑重塑,建立趋于正常的运动模式。而智能反馈系统在治疗中如痉挛时将会自动暂停,供治疗师调整,避免训练不当,较传统医学更好把握好治疗建立趋于正常的运动模式[6]。智能反馈系统还可以作为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提高患者兴趣及主动参与性,且操作简单,减少了物理治疗师的工作强度。

3.3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试验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综上所述,智能康复系统训练可更明显改善上肢BrunnstromIII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反馈系统治疗师上肢
2022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火热招生中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沙盘游戏治疗师的成长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反馈系统的构建
计量检测绩效考核与决策辅助系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吻合血管的上肢穿支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
基于WiFi-SMS的互动反馈系统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