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澄江市“森林抚仙湖”工程造林主要技术及对策

2021-01-22

林业勘查设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澄江抚仙湖石漠化

奎 燕

(梁王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 澄江 652500)

澄江市地理位置比较优越,距昆明52km,距玉溪市87km,辖区面积984.6km2;境内最高海拔2820m,最低海拔1328m,年平均气温15.6℃,年降雨量945mm,属中北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区。因抚仙湖径流区林分结构较单一,近些年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石漠化较严重,为保护生态、保持抚仙湖Ⅰ类水质,澄江市举全市之力实施“森林抚仙湖”工程。

1 项目基本情况

1.1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是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径流区面积674.69km2。湖水平均深度为95.2m,最深处为158.9m,蓄水量206.2亿m3,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9.16%,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68.3%,占重点国控湖泊I类水总量的90%以上。为切实有效的保护好抚仙湖,澄江市始终坚持把保护抚仙湖作为立市之本、民生之要、发展之基的第一政治任务高位上统筹。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范围

工程的主要建设任务包括0.69万hm2澄江抚仙湖径流区植被恢复治理工程PPP项目,0.32万hm2抚仙湖径流区林业生态修复建设森林抚仙湖项目。

1.3 项目建设目标

生态建设工程完成后,到2028年抚仙湖径流区森林覆盖率将由43%提高到58%以上;林木绿化率将由54%提高到88%以上(不含水域面积),每年可减少入湖泥沙约2万t,减施化肥4000t。打造“七彩·森林抚仙湖”,以“生态+”的发展模式,集植被修复、环境保护、景观打造、经济产业发展、森林康养、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形成多元化共同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宏伟目标。

2 主要造林技术

2.1 树种选择

项目造林树种选择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执行,优先种植专家推荐的树种及乡土树种。结合澄江市实际,耕地植被恢复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清香木、黄连木、香樟、枫树、雪松、滇朴、樱桃(花)、竹子、杨梅、香椿等十余个树种,辅加种植竹天麻、滇牡丹等林间、林下农作物品种。石漠化地块采取乔、灌、藤结合,选择清香木、黄连木、香樟、滇朴、球花石楠、无患子、西南栒子等。

2.2 耕地植被恢复种植技术

耕地植被恢复技术路线图(图1)概括了耕地植被恢复的主要技术流程。

图1 耕地植被恢复技术路线图Fig.1 Technical Roadmap of Cultivated L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1)造林密度和株行距。造林密度495株/hm2,株行距4×5m。

2) 整地方式及规格。地势平缓的耕地及坡耕地采用水平阶整地(台面宽2-5m),或穴状整地,植穴规格80×80×80cm。

3) 基肥。采用农家肥和复合肥混合施放,其中农家肥15kg/穴+复合肥0.25kg/穴。

4)苗木。统一采用大规格苗木。

5)定植。对移栽过的地苗进行病根、撕裂根修剪,切口应平滑整齐,可用100mg/kg浓度的ABT3号生根粉处理切口。

6) 林下间作。林下间作油牡丹、中药材等作物。

7) 抚育管理。包括松土除草(或以耕代抚)、灌溉、施肥(追肥为复合肥0.25kg/穴,每年2次,连续3年)、防治病虫害等。

2.3 石漠化区恢复治理技术

石漠化区恢复治理技术路线图(图2)概括了石漠化区恢复治理的主要技术流程。

3 主要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工程指挥部和工程管理局,设置“森林抚仙湖”工程工作领导小组,高位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制定项目工作方案,挂图作战,对项目的总体目标、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资金来源、项目实施要求、实施步骤等做明确要求。

3.2 拓宽融资渠道参与生态建设

1)整合2018年、2019年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2018年、2019年省级陡坡地治理工程项目资金用于“森林抚仙湖”工程建设上。

2)“森林抚仙湖”工程中的抚仙湖径流区植被恢复治理工程采用PPP模式,对抚仙湖径流区进行植被恢复治理工程项目进行投资、融资、建设及运营和维护。

3.3 多方联动提高工程质量

1)由澄江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林木种苗工作站、森林抚仙湖项目监理公司等组成种苗联合检疫组,集中开展“森林抚仙湖”工程苗木检疫,确保苗木质量。

2)公司化运作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由玉溪市抚仙湖保护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山川园林有限公司、澄江县润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成项目SPV公司(玉溪市抚仙湖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制定《公司章程》、《股东协议》,明确权责和分工,公司化运作。

3.4 生态建设与林产业发展相结合

按照生态效益为前提、社会效益为根本、经济效益为补充的原则,从林上林下、一二三产融合、碳汇交易、资源库建设、种苗基地建设、科研研发等方面提出管护、运营方案,有效实现生态效益。通过红石岩石漠化极限运动公园、尖山社区蓝花楹游客集散中心、抚仙湖北岸(洋潦营、小白祥地块)生态湿地(二期)建设、澄江林地抗旱补水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

3.5 以生态建设推动脱贫攻坚

森林抚仙湖项目区养白牛社区、梁王村委会、红石岩村委会、三百亩村委会4个点,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15户1168人,流转土地面积248.95hm2,兑付土地流转资金891.23万元,人均7630元。通过土地流转和项目实施,不仅助力整村脱贫,助力贫困村从经济上、收入上实现彻底脱贫,而且从根本上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地务工,就地城镇化。

4 存在困难

4.1 资金问题

因林业生态建设类项目带有一定的公益性,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无法直接用经济指标衡量,给项目融资带来较大困难。

4.2 石漠化地块造林难度大

项目地中的很多石漠化地块不是在贫瘠的山顶就是在低洼的箐沟,挖机等机械到达不了,只能采用传统人工作业,不仅在挖地、整塘、苗木搬运、栽植等环节上施工难度加大,而且在后期的浇水管护中难度更加大,造林成本增加。

4.3 项目管理难度大

森林抚仙湖工程总面积1.01万hm2,项目工程量大、面广、施工人员多,对施工人员和施工安全的管理难度大。特别是进入森林防火期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尤其更加重要。

5 建议与对策

5.1 多渠道加强融资

增资扩股,优先考虑联合体中有实力的公司,也可考虑联合体外其它实力强、技术硬、资金雄厚的企业加入,根据新增企业注入资金的比例重新划分项目建设面积,签订补充合同;积极加强与国开行等银行对接,多方争取省、市补助资金。

5.2 把好质量关

苗木问题,尽量选取全冠苗,袋苗,严格把控苗木规格质量,在建设地点就近囤苗,减少“二次搬运”;栽植过程中要挂图作战,明确责任人、完工时间等,严格把控塘、土、苗、水、膜等各环节,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成活率达到90%以上。

5.3 建立良好的供水体系

荒山、石漠化地块栽树,水是关键,以柔性水池、中水、库塘用水为目标,各片区配套水泵、管线、柔性水池,柔性水池要能满足覆盖区域的取水需求,尽可能大一些。

5.4 植被恢复与景观打造相结合

结合澄江“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健康养生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和“生态立市、开放兴市、旅游强市”的战略,森林抚仙湖工程在建设时将植被恢复与景观打造相结合。根据造林区域的本底条件,通过不同色彩树种的搭配,兼顾生态效益及未来期望的景观效果,实现四季有花、景色优美,以“生态+”的发展模式,集植被修复、环境保护、景观打造、经济产业发展、森林康养、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形成多元化共同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澄江抚仙湖石漠化
计入综合糙率的湿地建设对抚仙湖流场影响的模拟研究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抚仙湖,万顷平湖一鉴清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澄江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成效·问题·对策
第二次手术
第二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