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2020-05-13韦宏宇林盛锦兰群山蒋进球

防护林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石漠化中度岩溶

韦宏宇,林盛锦,兰群山,蒋进球

(南宁市丁当林场,广西 南宁 532709)

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1]。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现象分布在马山、上林、隆安等8个县区、74个乡镇,涉及范围较广,在此区域内有大明山(国家级)、龙山、三十六弄、弄拉、西大明山、龙虎山等7个省(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以及左江、右江、红水河、郁江等众多河流,地处珠江的上游,该区域的生态状况,直接影响到珠江流域生态系统平衡和水源涵养等功能,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石漠化引发的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退化、可利用土地减少等问题,严重影响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持和生态系统平衡以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不仅是事关社会经济永续发展,更关系到区域生态安全,因此,开展南宁市石漠化研究,掌握其石漠化发生面积、变化程度和空间分布以及动态变化情况,解析其变化缘由,探寻防治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南宁市2011年和2016年两次石漠化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南宁市石漠化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原因,并提出石漠化防治对策。

1 研究区域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广西南部,介于107°45′—108°51′ E,22°13′~23°32′ N之间[2],境内丘陵起伏,山多地少,地貌复杂多样,地处南亚热带至北热带的过渡地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21.6 ℃,年均降水量1 304.2 mm。全市岩溶土地总面积797 617.98 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6.1%[3]。

2 研究方法

依据国家林业局《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技术规定》等相关技术标准将岩溶土地划分为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非石漠化土地,按转变方式划分为顺向演替、逆向演替,按石漠化程度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四级[4]。然后根据上述石漠化分类办法,以南宁市2011年和2016年两次石漠化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软件和数据统计软件,对这两期的石漠化数据进行空间和叠加对比分析,得出石漠化空间分布和动态转移情况以及变化原因。

3 结果与分析

3.1 岩溶土地石漠化总体变化状况

2016年和2011年两期监测结果对比显示:2016年石漠化土地面积84 309.58 hm2,比2011年减少了25 566.03 hm2,减少23.3%;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248 588.00 hm2,比2011年增加了23 934.34 hm2,增加10.7%;非石漠化土地面积464 720.40 hm2,比2011年增加了1 631.69 hm2,增加0.4%。

3.2 岩溶土地石漠化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在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及非石漠化等3种土地类型之间相互转移,转移的方式分为顺向演替和逆向演替,具体如下:

(1)石漠化土地转变成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26 298.00 hm2,占前期石漠化土地的23.9%,是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的主导方面,属于顺向演替,而引起转变的主要因素则是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等林草措施,使22 588.18 hm2的石漠化土地顺向演替为潜在石漠化土地,占该类变化总面积的85.9%。

(2)石漠化土地转变成非石漠化土地,面积996.42 hm2,占前期石漠化土地的0.9%,属于顺向演替。变化原因有2个方面,一是工程建设导致813.97 hm2的石漠化土地顺向演替为非石漠化土地,占该类变化总面积的81.7%;二是因本期所使用的监测设备和仪器的性能和精确度相对于前期的有所提高,如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和地形图的比例尺等技术因素造成182.45 hm2的石漠化土地顺向演替为非石漠化土地,占该类变化总面积的18.3%。

(3)潜在石漠化土地转变成石漠化土地,面积1 728.39 hm2,属于逆向演替。引起变化的原因一是因前期误判和技术原因造成1 350.29 hm2潜在石漠化土地逆向演替为石漠化土地,占该类变化总面积的78.1%;二是人为破坏因素和灾害因素导致潜在石漠化土地逆向演替为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179.06 hm2、199.04 hm2,分别占该类变化总面积的10.4%、11.5%。

4)潜在石漠化土地转变成非石漠化土地,面积635.27 hm2,占前期潜在石漠化土地的0.3%,属于顺向演替。引起变化的原因一是工程建设使529.57 hm2的潜在石漠化土地顺向演替为非石漠化土地,占83.4%;二是因前期误判和技术原因造成105.7 hm2的潜在石漠化土地顺向演替为非石漠化土地,占16.6%。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动态转移和变化原因详见表1、表2。

表1 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动态转移表 hm2

表2岩溶土地面积变化原因统计表hm2

变化原因石漠化转成潜在石漠化非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转成石漠化非石漠化石漠化转成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合计26 298996.421 728.39635.27996.42635.271.林草措施22 588.18-----2.前期误判和技术因素1 378.08190.841 350.29105.7190.84105.73.工程建设-805.58-529.57805.58529.574.农业技术措施1.14-----5.自然修复2 330.6-----6.灾害因素--199.04---7.人为破坏--179.06---

3.3 石漠化程度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分析

3.3.1 石漠化程度变化情况 南宁市岩溶监测区前后期均为石漠化的土地面积有82 581.19 hm2,占前期石漠化土地面积的75.2%,占本期石漠化土地面积的97.9%。2016年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7 148.85 hm2,比2011年增加了1 082.62 hm2,增加17.8%。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17 451.3 hm2,比2011年增加了614.95 hm2,增加3.7%。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57 575.43 hm2,比2011年减少了1 223.39 hm2,减少2.1%。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405.61 hm2,比2011年减少了474.18 hm2,减少53.9%。

3.3.2 石漠化程度变化原因分析 石漠化程度变化有顺向演替和逆向演替,8种类型。

(1)属于顺向演替类型的5种:分别是极重度石漠化转为重度石漠化、极重度石漠化转为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转为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转为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转为轻度石漠化,合计面积2426.39hm2,其中,扣除前期误判和技术因素,林草措施发挥关键促进作用,它提高了植被综合盖度,促进石漠化土地顺向演替。

(2)属于逆向演替类型的3种:分别是轻度石漠化转为中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转为重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转为极重度石漠化,合计面积400.7 hm2。其中,扣除灾害因素和技术因素,毁林开垦和不合理的经营方式等人为破坏因素成为石漠化土地逆向演替的主要原因。石漠化土地动态转移情况详见表5。

表3 石漠化土地动态转移表 hm2

表6 2016年各县(区)岩溶土地演变类型面积统计表 hm2

4 结论与讨论

2016年石漠化土地面积84 309.58 hm2,比2011年减少25 566.03 hm2,减少23.3%。2016年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248 588.00 hm2,比2011年增加了23 934.34 hm2,增加10.7%。2016年非石漠化土地面积464 720.40 hm2,比2011年增加了1 631.69 hm2,增加0.4%。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武鸣、隆安、马山、上林等县区,地域相对集中,面积共计83 197.66 hm2,占全市岩溶土地总面积10.43%。石漠化土地中以重度石漠化土地为主,面积57 575.43 hm2,占全市石漠化土地面积的69.72%,石漠化程度较高。

岩溶土地顺向演替面积30 356.08 hm2,逆向演替面积2 129.09 hm2,保持稳定面积765 132.81 hm2,土地演变以顺向演替为主,总体保持稳定,稍有改善,局部发生恶化。林草措施是促进土地顺向演替的主要原因,其推动22 588.18 hm2岩溶土地顺向演替。扣除前期误判和技术因素及灾害因素等原因,人为破坏是造成岩溶土地逆向演替的主要原因,其造成179.06 hm2岩溶土地逆向演替。

猜你喜欢

石漠化中度岩溶
覆盖型岩溶注浆路基施工技术
湘西岩溶区石漠化空间动态研究
——以凤凰县为例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开阳县三口河水库(岩溶地区)溶洞处理
岩溶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研究
浅谈岩溶地下水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小米手表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