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构建有效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2021-01-21戚娴雅

求知导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阅读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较于其他的语文课堂模式,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文化情操和文学素养。阅读所带来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往往比传统素质教育来得更全面、柔和,更能在潛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通过总结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文章就如何有效构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课堂展开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9-0043-03

作者简介:戚娴雅(1986.1—),女,常州外国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优秀的文学家涌现出来。无论是从语文学习价值还是其蕴含的文化修养、情操内涵,他们的作品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学习的宝库。因此,在初中语文的课程安排中,阅读一直是不能被替代的一部分。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习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文学素养知识。这无论是对语文成绩的提高还是对个人“三观”的形成都有着重要意义[1]。为此,构建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十分必要。笔者接下来将从四个角度出发,对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初中语文阅读课程教学过程的构建

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常见、最基本的课程。初中语文阅读课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作者隔空交流[2]。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强化其在阅读、讨论、回答、写作等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一)教师制订教学计划

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制订学习计划,明确目标。教师可以提前两天将预先编写好的学习指导计划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清楚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3]。在发放学习指导计划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简单地向学生解释其中的内容,指出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必须有目标地完成学习,并及时对学习情况做出正确评价,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也有助于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4]。

(二)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根据学习计划准备和反馈问题。在确定学习目标后,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指导计划自主学习,独立阅读教材内容,查阅资料,完成指导学习计划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有任何在单独学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用红笔标记,或者在学习笔记栏中写下问题,以便之后解决。如果学生遇到更复杂的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挑选合适的时间,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整理学生的常见问题,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对于学生的个别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或对学习计划进行批注。这不仅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考察,也是教师对课程的第二次准备[5]。

(三)及时沟通创新

设置标准,监督学生达标,优化补偿。标准测试是对学生反馈的及时补偿教学,应有时间限制并需要教师监督学生独立完成[6]。教师可以巡视课堂,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考试情况,收集学生对问题回答的信息。练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检查、反馈和改正。反馈纠错的基本要求是及时反馈,及时纠错;真实反馈,准确纠错。因此,每个知识点对应的习题都要紧扣重点、难点、易错点、混淆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视情况采用分层的标准化测试。

(四)开阔学生视野

延伸知识点,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出发,做一个课外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灵活掌握和控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重点和三维教学目标,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7]。同时,在指导学生课堂阅读时,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课堂阅读。同时,教师也要合理布置学生课外阅读的任务。

(五)及时巩固反思

巩固、总结、反思和理解。在课后,学生需要根据自学、讨论和教师指导的情况进行自我总结。总结可以是总结知识点,谈学习效果;也可以总结学习方法,谈学习后的疑惑。教师应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沟通,探讨学习方法,实现优势互补。教师要整理好每一位学生的反思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调整后期的教学计划。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8]。

二、初中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一)为学生构建浓厚的阅读氛围

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通常是在不经意间产生的,长期的阅读能够给人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与环境对一个人产生的影响不谋而合[9]。因此,想要在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教师首先可以从环境的角度入手。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阅读气息的学习氛围,引导身处其中的学生自觉阅读,让阅读变成一种自发行为,而非任务式的学习。这样的阅读环境也可以使学生的行为、语言受到影响,进而让学生变得更有修养。

(二)运用多种方式创设阅读课堂

当下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仍然存在许多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其中,课堂参与度不足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因素。阅读是一件很考验专注度的事情。只有真正地沉下心,将自己的思想充分投入到阅读中,学生才能有效阅读。很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用走马观花的态度对待书本,草草浏览书页上的文字符号,看似进行了长时间的阅读学习,但却没有真正做到有效阅读。这也使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形同虚设。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要从课堂的教学方式入手,让课堂模式变得丰富有趣,吸引学生积极投入阅读课堂[10]。

举例来说,在阅读一些记叙类的书本时,笔者常常会让学生通过排练话剧的方式辅助自己阅读,将书本中的故事情节改编成一个小型的可以表演的话剧,然后让大家一起排练话剧,将自己代入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以此理解作品中更深層次的内容。同时,这种新颖的上课模式也能让学生眼前一亮,能够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阅读课堂的参与度,强化阅读学习的效果。

(三)设置阅读情境

通过对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师能够再现课文中的场景,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文本。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巧妙设计,将原本冰冷的文字内容用生动形象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体验[11]。

比如,《植树的牧羊人》这篇文章以“好人”的定义起笔,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好人好事的材料,配合文章进行播放。相对于文字来说,多媒体技术更能增强学生对未知事物或与自己日常生活距离比较远的事物的感受,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通过情境的设置,学生能够深入文本当中理解作品内涵,在阅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塑造健全的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其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四)积极做好课后阅读总结

在学习中,思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其既是一个反思错误的过程,又是一个总结归纳再到升华的过程[12]。对阅读来说,思考和总结的重要性更强,因为作品中往往蕴含着许多的文化内涵和知识背景,单纯阅读一遍很难将作品内容完全理解。每读一遍,学生就会对作品内容有新的理解,得到新的收获,相当于其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进行阅读,这时候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认知水平都会有不一样的变化。往往阅读的次数越多,学生的收获也就越多,受到的文化熏陶也就越深刻[13]。为此,教师一定要督促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做好总结归纳,并在阅读之后尝试进行多次复读,以深入理解作品内容,将阅读学习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做好读书笔记,记录自己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记录作品中的一些经典句子、经典章节,将作品内容提炼成阅读的收获[14]。学生在阅读一遍进行多次复读的时候,阅读笔记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其能让学生准确地了解作品中有哪些地方是自己在第一遍阅读的时候还存在疑惑,需要重新去理解;哪些地方是让自己感到有收获,进行再次审阅时,需要看看有没有自己第一遍没有发现的“宝藏”深埋其中。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充分挖掘作品的价值,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也能让一本书的阅读价值被充分发掘出来。

(五)将课堂延伸到课后,拓展阅读课堂的长效性

笔者认为,读书应该是一种生活习惯,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时刻进行的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将阅读学习从课堂上延伸出去,将其拓展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提升阅读学习的长效性,使之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笔者在前文提到,阅读是一个长时间的影响过程,这意味着单单靠学校课堂上的一点时间来进行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能够将阅读当作一种爱好,并将其融入生活,这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和“三观”的正确建立都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学生的阅读时间也会大大增加。更长的阅读时间意味着更多的阅读积累,代表着能够收获更多阅读心得。在阅读学习这一领域,学习时间很大程度上是能够和学习效果挂钩的。因此,充分延长阅读学习的时间,增加阅读教育的时效性,对于学生的阅读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设定目标,因材施教

云课堂可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情况设立自己的阅读目标,使其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合理的阅读学习。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采取重点文章精读、选文研读、名著拓展等方式丰富学生的阅读范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制订的阅读目标加以督促,让学生快乐学习,这样才能有效推进阅读教学。学生对阅读兴趣的高低决定了他是否能够高效地吸收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同时兴趣也能推动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没有一片树叶是相同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爱好,也会有不同的阅读诉求。教师可以利用云课堂的网络资源,自主创建或还原一系列阅读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云课堂”现有的音频、动画等教学资源,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阅读教学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走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同时,伴随着音频的播放,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由此,学生也会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有了更强烈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要想进一步创设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改进并完善自身语文教学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代初中生的语文学习需求。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及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对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提供更多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

结 语

阅读作为初中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有着其独特的意义。它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和语文素养都受到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阅读教育,充分提高阅读课堂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其在阅读过程中收获更丰富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冯美红.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魏巍.初中古典诗词沉浸教学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5.

[3]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赵海军.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33):127-128.

[5]李忠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87):43-45.

[6]徐敏.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1(87):58-60.

[7]胡云.刍议“大语文观”视野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1(30):99-100.

[8]吴金文.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33):107-108.

[9]徐佑国.“生命语文”视域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初中生世界,2021(40):39-41.

[10]王金霞.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家长,2021(30):78-79.

[11]王芬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探析[J].天津教育,2021(30):162-163.

[12]王斌强.如何利用语文教材教会学生快速阅读[J].教育艺术,2021(10):19.

[13]翟常德.初中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浅探[J].中学语文,2021(30):73-74.

[14]张春华.以读悟写下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教学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1(29):35-36.

猜你喜欢

阅读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育策略探析
《城南旧事》长销背后的阅读教育指向
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