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圈点批注法 掌握高效阅读技巧

2021-01-21曹惠

求知导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是当下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圈点批注就是一种操作简单但有效的阅读辅助方法,能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小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能力。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小学语文圈点批注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一种提升阅读能力的技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圈点批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9-0028-03

作者简介:曹惠(1995.4—),女,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港城实验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当前,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实践中自主运用批注法的情况并不乐观,这会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效果和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圈点批注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进行研究,提升批注教学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圈点批注的水平。

一、圈点批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实施现状

(一)教师本身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认识较模糊

通过对本校部分中高年级语文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对批注式教学的内涵、意义和类型等理论知识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是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来理解,这样的理解往往比较浅显。对一部分教师来说,学生在课本上圈一圈、画一画就是批注。可见,一些教师混淆了批注和笔记的概念,导致学生对批注也形成了错误的认识。

(二)教师缺乏对批注式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学手段和方法固化

笔者通过与部分语文教师交流,了解到他们在课堂上对批注法的运用并不多,或者可以说并不重视引导学生使用批注法辅助阅读学习。一些教师认为平时教学任务繁重,为完成各种上级检查、公开课等工作已经耗费了很多精力,很难再花费时间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批注法的学习。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方面,相当一部分教师会给学生布置预习环节的批注任务,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单独做批注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剩下的时间仍是按照既定的流程授课。这样的教学模式单一、固化,会影响小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对批注法的运用。

(三)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不充分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进行批注阅读教学,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设计。但是从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语文教师使用批注的初衷比较简单,并没有将其作为一种必须使用的方法,通常都是根据自己的上课习惯选择性地使用。这样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教学的时候因为准备不足出现一些突发情况,因此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课堂圈点批注式教学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其中的一些句子或者词语存在疑惑,但这些疑惑往往都是在学生头脑中闪现的,若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被遗忘。如果教师注重给学生讲解圈点批注的用法,让他们通过批注尝到第一口蜜,收获更多的语文知识,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1]。

第二,提升自主阅读能力。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备独立阅读能力,能够使用多种阅读方法。而圈点批注法恰恰就是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思维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第三,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圈点批注式的阅读过程是一种沉浸式阅读体验,可以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鉴赏字词句,提升审读文本的能力,并在批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文本产生心灵上的沟通,引发共鸣,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刻性和批判性[2]。

三、小学语文课堂圈点批注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用好文字批注,随手记录所思所感

学生在以往的阅读过程中,仅仅是单纯地阅读,认为阅读就是用眼睛看,至于能否深入内心,他们不太关心。学生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对阅读形成深层次的理解,则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其实并不只是视觉的感受,要将手的功能也纳入进来,做到眼手并用,做到思维和动作的一致,使阅读留痕[3]。文字批注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最常用的一种批注方式,即一边阅读一边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联想、质疑、理解在课文的空白处一一记录下来,逐渐进入文本的深处,与作者展开对话,感受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一课时,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松软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有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随手在旁边做如下批注:“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地’比喻成‘软床’,突出了三黑耙地的认真态度,也体现出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课文中的“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地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这几句话,有学生在“东”“西”“每一寸”“每一块”“细细”这几个字词的下面画了三角和横线,并在旁边批注:“说明三黑很细心,很勤劳,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并且将三黑对土地的感情融入动作中,使感情的表达更具体、更形象。”所以,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课文文本的立意、辞藻、篇章结构、思想内涵等要素进行圈点批注,这样更有助于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做到“意(批注)随文(文本)生”。

(二)教授有效的批注方法,引导学生做到读思结合

圈点批注阅读不是随意地圈圈画画,浅尝辄止,而是要让学生运用专业的批注符号和方法进行批注。为此,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做好批注式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通过深入阅读文本,逐渐形成读思结合的习惯,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例如,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预习课文,并给出几点自读的提示,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在课文的旁边做好相应的批注。自读提示如下:(1)品读课文,圈点勾画,结合文本思考父母亲对同一首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看法?(2)圈画出父母各自所说的话,并在旁边批注你的体会。有了以上提示,笔者在检查学生预习效果的时候,发现不少学生都做得很好,能够圈出重点内容,且批注的内容也不再浮于表面,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思考。比如,有学生将“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这句话圈出来了,空白处所做的批注是“妈妈通过鼓励,给孩子加油打气,增强巴迪继续创作的自信心”。还有学生关注到这句话:“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需要來自母亲的力量……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空白处的批注为:“巴迪有这样的父母很幸福,能够时刻给他信心,在困难面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同时不会让巴迪盲目自信,变得不思进取。母亲和父亲的两种爱是平衡的。也正因此,巴迪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细节处仔细阅读,找到圈点批注的点,在圈点批注中思考预习时产生的各种疑问的答案,少走弯路,真正感悟文本内涵[4]。

(三)巧妙布置批注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大胆标记想法

预习是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环节。语文教师给学生布置批注预习作业,不是让他们漫无目的地去批注,而是既要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自主查阅词典扫除字词方面的障碍,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批注预习任务,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批注预习,在课前做到详细地阅读文本,积极思考,批注自己对某些句子、词语的独特看法。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笔者为学生布置如下批注预习作业:(1)通读全文,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批注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题目旁边空白处批注课文的主要内容,尝试用一句话概括。(3)分析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圈出作者准确生动地表达和连续细致地观察爬山虎的脚的词语。上述三个批注预习任务,层次清晰,能够让学生在正式上课前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从而有方向地学习,同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再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一课时,教师提示学生在预习环节,通过阅读全文用圆圈画出课文的生字以及多音字,用方框标记出课文里出现的新词或者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并在有疑问的地方标记上问号,最后找到整篇文章的中心句,并用波浪线标注出来。这样一来,教师就在无形中为本单元的写作“围绕一个中心来写”的读写指导做好了铺垫,实现以读促写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结合其他自然段所做的批注了解课文内涵,梳理文章的结构。

(四)指导学生找准批注角度,发挥批注作用

一篇优秀的文章,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会发现有很多值得做批注的地方,而且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批注内容。但笔者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要求学生自主批注時,很多人不知道该从哪些地方入手。这其实与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以及自身的认知水平有密切联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常规的阅读课上,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合适的批注角度,结合课文的体裁,带领学生总结相应的批注视角。

例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这篇小说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普遍喜爱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这一特点,引导他们从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出发,可以对小说塑造的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和他们勤劳、善良的品质以及心理活动进行批注;也可以对小说描写的环境,即对贫穷家庭的衬托手法进行批注;还可以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如“桑娜抱走孤儿”的展开过程进行批注;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今后遇到同类型小说文体的文章时,就能够进行有效批注,真正彰显批注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

(五)同一文本内开展分层次圈点批注式阅读学习

在圈点批注式阅读学习中,有些语文教师为了省事,基本上以班上中等学生的水平为参考安排圈点批注的任务。虽然这种做法让学生实现了同步同水平的学习,但是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5]。对圈点批注掌握不好的学生而言,中等水平的任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容易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下降。而对圈点批注掌握稍好的学生而言,中等水平的学习任务又过于简单。所以,针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的情况,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并尊重这种差异,同时要针对这种差异制订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圈点批注阅读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并独立运用这一方法进行自主阅读。

例如,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这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分层次圈点批注任务。教师可以将圈点批注任务分为三个层次,层次A为实现与文本的深度对话,理解文本中句子的含义,并对照文本前后的内容,深入理解。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可以举例分析最后一句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深刻内涵。教师提示可以围绕“我”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展开分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对前后语句进行比较,在文中批注出作者前后所看到的景色的不同特点。层次C的圈点批注任务以字词的使用为主,找到文中情境描写、人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比较好的词语,注意它们的使用方法。层次B的圈点批注任务为熟悉文本的内容,抓住文本中重点词语和文本中句子的含义。层次B的圈点批注内容为层次A和层次C的综合。在对学生的批注笔记检查时,教师发现处于层次A、B、C的学生均完成得比较好。说明当作业设计符合他们的能力水平时,学生还是乐于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阅读得都非常认真,例如,有处于层次A的学生针对“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在旁边批注为“这句话让我好像看到了一群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它们在一起嬉笑打闹、觅食,自由自在地飞翔!”处于层次B的学生在课文的结尾空白处批注:“树大、鸟多、鸟自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怪不得最后作者把引号去掉了。”处于层次C的学生圈出了“灿烂的红霞”“白茫茫的水”“卧在水面上”等内容。从学生批注式阅读学习的结果来看,无论目前处于什么水平,他们对文本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结 语

总之,阅读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与写作一道构成语文的“双翼”。现阶段,圈点批注式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增强阅读体验等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圈点批注法的引领和指导,提高学生对圈点批注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批注符号与技巧,通过分层次圈点批注增强学生学习圈点批注的信心,并且通过写作训练巩固语文的成果,养成自主批注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王申宵.小学高学段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6.

[2]汤海英.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0(33):80-81.

[3]潘晓莲.让“读书留痕”:小学语文批注阅读学法探索[J].名师在线,2018(13):58.

[4]王芳.论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03):135-136.

[5]成瑜.批注式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小学时代,2020(19):7-8.

猜你喜欢

阅读小学语文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