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资源 让学生走进生活解决数学问题

2021-01-21吉红翡

求知导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资源数学生活

摘 要:学习数学知识的道路很漫长,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教师要善于将周围能被用于数学教学的资源找出来,并在数学课堂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讲解。教师要合理利用数学教育资源,辅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与问题。

关键词:资源;生活;数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624X(2021)49-0025-03

作者简介:吉红翡(1987.2—),女,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杭集中心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并不一定只能从书本上汲取,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办法都有数学知识的身影。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观察生活中隐藏的数学知识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1]。巧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能够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正确应用数学知识能够使生活更便捷,还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与数学认知[2]。

一、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过于繁杂混乱

教学资源对教师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繁多的教学资源虽然能够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知识,但也有可能破坏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造成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知识混乱。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资源进行数学学习时,也要引导学生梳理各种教学资源,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利用教学资源。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制订一个利用资源的教学计划,逐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利用相关教学资源,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习惯与能力[3]。

(二)学生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从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新型资源教学模式时,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适应。这样,教师能合理地制订数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学习状态,消化理解课堂上的知识。学习新的事物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数学也不例外。数学教师不能为了赶教学进度就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与接受新知识的程度。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时,可以多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举例,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调整学习状态[4]。

(三)数学课堂学习氛围枯燥

在枯燥的数学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容易被转移。因此,教师要和同学相互配合,使班级的学习氛围活跃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班级整体的数学成绩与综合能力。资历较深的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一般偏向于传统,导致有的班级学习氛围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进行学习与深入思考。传统的教育模式重在将知识灌输于学生而并不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5]。课堂氛围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因而教师要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充分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四)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

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授课方式,也取决于学生听课的态度。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尽量不落下教师所讲的数学知识。注意力不集中会导致听课效率降低,也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进度变慢,进而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教师要利用好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专注于数学学习。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观察学生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反应与适应程度,并与学生沟通,询问其在课堂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数学作业。

(五)教师教学方式形式化

由于每一位教师的数学教学方式是不相同的,不同教师所教授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有所差别的[6]。部分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过于形式化,只想着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反而忽略了在教学当中最重要的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形式化的课堂会使课堂氛围变得枯燥,导致学生无法专心致志地学习新知识,也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负面情绪。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知识时,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空间感和建立模型思维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带领学生自主发现、探讨,结合实际生活,建立空间模型,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严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六)教师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师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后,在课堂中会节省很多教学时间,并为学生留下更充裕的思考与消化课堂新知识的时间。目标不明确的教学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没有头绪,会让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有明确目标的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7]。教师要提前将要讲解的课程从头到尾理顺,把相关教学材料准备好并将需要着重讲解的知识点做出标记,方便讲课时让学生精准地找到重点内容。教学活动一般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执行的,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会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统一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巧用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教师要将书本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将数学书本上的知识理解透彻。当某些课程涉及生活中的事例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将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数学教学当中[8]。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将课本上的典型例题放映到黑板上,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数学题干。教师也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小商贩买卖水果或者零食的事例辅助学生学习,推动学生构建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模型。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师要逐渐转变数学教学观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并充分利用实际生活等教学资源。

(二)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辅助学生学习

教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理念,在课堂中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进行问题的讲述与论证,关注学生的疑惑点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9]。利用完书本上的教学资源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一章时,可以从网络上搜索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以其为参考,制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攻克在数学学习方面的难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资源,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信息技术教学的学习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师的监督和引导下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将数学与生活相融合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10]。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时,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图形联系起来,在课堂中展示给学生。学习如何认识图形能够为以后三年级学习四边形相关内容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幻灯片,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例,引出该堂课的教学主题。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依托相关资料和新教材本身,把数学知识中渗透的核心素养提炼出来。教师要留意学生的课堂表现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积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运用多形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授数学课程时,教师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举例说明,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教师的教学进度。

(四)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互相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团结班集体[11]。小组合作还有利于学生间彼此了解,培养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品质。

例如,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将数学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去反思。在学生进行数学合作学习发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让学生积极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留给学生空间交换意见,辅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学习体系,以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

(五)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数学学习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尊重教师的指导、课后认真巩固知识,还要学会思考与领悟。数学知识是灵活的,学生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与灵活的双手[12]。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学习效率[13]。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圆锥”的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造型的物品并让学生列举实例,引出本节课要讲解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幻灯片将生活中圆锥形状的物品图片插入教学内容当中。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穿插在授课内容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数学。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圆锥容器、圆柱容器和自来水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圆锥的体积公式,而学生动手探究会让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更加深刻、更加牢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纸棍和纸裁三角形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动手旋转出圆锥,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高效课堂学习。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简单化,创设高效数学课堂,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轻易地被学生接受。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角度出发解决教学难点,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提高学习效率。

(六)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校有刚入职的教师也有资历较深的老教师,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因此,学校要将教师的思想观念统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课堂上围绕学生展开数学教学,不能忽略学生的感受与学习态度[14]。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负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可以先以生活中的温度为例,引出课堂主题并让学生自主讨论,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课堂沟通能力。学生在学习方面不能只依靠教师,要锻炼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师也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我思考、自我反思,培养学生面对数学学习困难与挫折的应对能力。

结 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学习资源也在不断更新,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正确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当学习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数学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融入社会。灵活运用教学资源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也能够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与存在的意义[15]。

[参考文献]

[1]徐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J].现代教育科学,2012(06):150-151.

[2]陈文.巧用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解决数学问题[J].海峡科学,2012(07):87-88.

[3]尚会妍.让数学走进生活以构建生活化的数学实效课堂[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2(04):45-46.

[4]王志洪.课改下的数学教学:让数学回归生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126-127.

[5]班淑红.走进生活,数学课堂更精彩[J].甘肃科技纵横,2005(03):184.

[6]杨嗣德.教师: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的向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8):26.

[7]王玉霞.建立数学模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1(30):185-186.

[8]张玉芳.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10):10+16.

[9]成孟婷.浅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1(29):79-80.

[10]陈帅豪.浅析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5):211-212.

[11]张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考试周刊,2021(81):88-90.

[12]刘炜.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2021(40):67.

[13]谷春香.在小學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新课程,2021(40):194.

[14]陈华忠.小学数学教学中“读、思、议、用”的策略:以“解决问题”教学为例[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1(10):4-5.

[15]刘志亮.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对数学文化的融入分析[J].新课程,2021(32):157.

猜你喜欢

资源数学生活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