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视野下食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2021-01-17郭诣遂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200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年19期
关键词:跨境进口出口

郭诣遂(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江苏 南京 211200)

食品行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之一,与每个国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其发展水平和贸易状况备受国民关注。随着云计算、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物流业的拓展,国际贸易的电子化趋势愈发明显,跨境电商也因此得到迅速发展。如何在跨境电商背景下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在分析我国食品行业进出口贸易现状、电商和物流模式的基础上,探讨食品进出口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结合跨境电商的特点,提出食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策略,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一、食品进口贸易现状

对食品贸易现状的统计和分析需要先界定食品的内容和种类。结合法律法规和国标的定义,食品是原始的农产品或经过加工、半加工后可供人们食用或饮用的物品。在此定义标准下,进口食品包括了含农产品、农副食品、制造类食品和酒等饮料。下面的分析中进口食品不包括制造类食品,而出口将涵盖上述四类产品。

2020年,我国进口农产品总额1707.61亿美元,其中,最多的是大豆、坚果和玉米,进口额分别为395.36、115.65和24.92亿美元;农副食品中,进口最多的为粮食,进口额为508.40亿美元,其次是食用植物油和冷冻鱼,分别是74.45和39.27亿美元;酒类的进口以葡萄酒和啤酒为主,2019年(2020年酒类数据不可得,为了口径的统一,酒类和饮料以2019年数据为准,下同)酒类进口总额是49.79亿美元,啤酒和葡萄酒分别为8.20和35.47亿美元,两者占酒类进口额的87.7%。从进口量和进口价格看,2020年大豆进口8 858.8万吨,坚果、玉米进口量分别为709、480万吨,以进口量和进口额为基础计算的平均单价分别为446.29、1 631.17、519.17美元/吨;2019年,粮食进口量11153万吨,植物油进口953.3万吨,冷冻鱼253万吨,其进口的平均价格为376.58、664.30、1 952.57美元/吨;酒类进口15.25亿升,啤酒和葡萄酒进口7.31和6.63亿升,进口价格为3.26、1.12、5.35美元/升。

综合上述的进口数据,可以看到我国食品进口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农产品进口在食品进口中比重最高,并以大豆为主,进口来源国分布集中在巴西、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为76%、18%、2%和2%,大豆进口较多的原因是我国饲养的猪、养殖的鸡和鱼虾占全球的50%、40%和65%,用于饲料制造的豆粕需求量大,每年要消耗近7 000万吨,而国产豆量仅为2 000万吨,国内市场供需缺口大;二是粮食的进口量趋于稳定,但年内每月的进口波动较大,如2020年4个季度的进口额分别为29.69、43.57、47.04、49.15亿美元,第一季度的进口额低于其余三个季度,这一方面是由于价格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春节期间的贸易额要低于平时;三是在酒类进口中,葡萄酒的进口额位居前列,进口量不高,说明我国葡萄酒进口以价值较高的高档酒为主。

我国的食品企业电商进口主要采用网购保税和直购进口的模式,包含两种模式。第一种又可细分为1239网购保税进口和1210网购保税进口,二者的区别在于1210适用于所有进口贸易促进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试验区等,不执行首次进口许可备案要求,按个人自用的物品监管,而1239适用于1210不能用的其他地区,依法执行首次进口许可备案,并在进区时执行货物监管要求,出区时依据个人物品的监管要求,不论是1210或1239,均按照清单进行管理。直购进口(9610)的实施没有城市限制,但要在符合海关规范的监管场所进行,与网购保税进口相比,按个人物品进境监管,不执行商品首次进口许可要求,销售品类较为宽泛、进口次数多、每次进口量较少的跨境电商企业常采用这种模式进口。

与其他商品相比,食品中的水果、蔬菜和肉制品等生鲜农产品保质期短、易腐蚀变质,对物流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加之部分食品的体积大、重量偏重,如牛奶或饮料,往往需求集装箱运输。我国进口的食品一部分是来自于澳大利亚或欧美等发达国家,距离相对远,成本控制对于跨境电商企业而言是个巨大挑战。目前,我国食品进口电商考虑到成本,价格较低的农产品多采用低温冰袋和泡沫箱的打包方式,然后采取陆运或海运,而价值高的如燕窝等高档食材则选择航空运输。

食品跨境进口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多数食品电商属于平台交易性质,部分平台自身的实力不够雄厚,对货源的掌控能力较弱,一直以来海外直采渠道的控制有限,在全品类采购时时常面临各种风险,以至于长期而言无法保障所售食品的质量;二是“最后一公里”配送仍处于物流环节末端,这是食品进口的关键节点也是风险较为突出的地方,需要准确、快速的加工、分拣和包装,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依赖性高,前者的细心程度和后者的保护程度,以及对消费者的了解和对城市交通状况的掌控都会影响“最后一公里”的效率和消费体验;三是消费者对食品品质的判断与衣服、电器等不同,主要依靠眼看、手摸和试吃,在网购食品时往往存在质疑,同时由于网上平台的价格更加透明,人们在购买普通食品时一般会货比三家,而高端进口食品的消费群体多为白领阶层,更多的关注购物体验感,因而如果跨境食品电商企业欠缺对成本的把控力度及售前、售后服务的重视程度,可能会导致客户的流失。

二、食品出口贸易现状

2020年,我国共出口760.71亿美元的农产品,其中,最多的是蔬菜及食用菌、坚果和冷藏蔬菜,出口额分别为125.69、59.57和55.45亿美元;农副食品中,出口最多的为冻鱼片,出口额为67亿美元,其次是粮食和肉及杂碎,分别是20.27和19亿美元。从出口量和出口价格看,蔬菜及菌类出口978万吨,坚果和果干出口量为388万吨,冷藏蔬菜692万吨,通过出口量和出口额计算的平均单价分别为1 285.17、1535.31、801.3美元/吨;2019年,冻鱼片、粮食、肉及杂碎出口量为197、433、35.27万吨,其出口的平均价格为3 401.01、468.13、5 387.01美元/吨。

我国跨境电商出口目前有特殊区域出口(1210)、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9710)、一般出口(9610)和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9810)这四种模式。与进口模式类似,特殊区域出口可细分为包裹零售出口及出口海外仓零售两种形式,其区别在于前者适用于特定区域,申报时需要申报清单,而后者可用于国内所有保税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范围更广泛,使用报关单或备案清单即可。一般出口模式对实施城市没有限制,仅需在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场所进行,其优势是可以清单申报、统计汇总,并采用4位HS编码以简化申报流程和内容。跨境电商直接出口和出口海外仓的模式均适用于国内22个直属海关,使用报关单或备案清单进行申报,与前两种模式相比,9710和9810具有优先安排查验、积极响应批量出口要求、出口成本低、可按照6位HS编码申报等特点。

跨境出口需要我国企业将食品通过陆运、空运或海运运至其他国家、地区,距离远、时间长,且涉及到出境关税、出口成本等问题,主要采取以下五种物流模式:一是自建物流,企业可根据海外销售量和目标市场,调整物流投入和线路规划,打造专属物流渠道,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规模效应、降低物流成本,但是资金压力大;二是海外仓,食品电商企业与主要进口国的物流服务商合作或在当地自行建立仓库,缩短了发货周期,可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快速地分拣、打包和配送,提高了发货速度,退换货也相对的灵活方便;三是国际小包和国际快递,前者的费用较低,后者的丢包率低,但费用昂贵,商家只有在客户有明确要求时才会选择国际快递公司;四是专线运输,专机运输到国外后委托合作物流方在境外配送,速度更优,但比国际小包的成本高;五是第三方物流,专业的物流企业具有设备、管理和人员优势,节约了社会资源,但物流过程中的风险可控性差。

在国际贸易往来频繁、食品电商蓬勃发展的当下,食品电商出口企业面临着几方面的挑战。一是我国食品电商出口以发达国家为主,其人均收入较高、互联网渗透率高、物流设施完善、网购食品认可度高,市场较为成熟,但一些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设置非关税壁垒,这对我国跨境食品电商企业发展产生较大的冲击;二是部分食品企业对产品定位不明,不能结合自身特点和条件及时应对需求的变化,试图通过模仿等方式抢占市场,导致所生产的食品缺少辨识度,同质化严重,只能利用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企业的利润水平不断降低,创新和设备投入不足,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三是我国跨境电商以邮政小包的物流渠道为主,时效过长,且退换货的费用通常由国内商家负担,食品企业被迫面临诸多物流问题所造成的难题。

三、跨境电商视野下食品贸易发展策略

跨境电商是不同国家的交易主体之间,在互联网社交或购物平台上以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订购并线上支付,采用跨境物流进行运输和配送商品,完成交易的国际商业活动。跨境电商的模式始于2011年,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随着网络设施和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势必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演进。在此背景下,我国食品电商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应对跨境电商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发挥平台监管作用

跨境电商平台应要求入住企业或商家公开进口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产地信息,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并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公布线上交易及评价情况,不仅对优质的进口食品予以宣传,也使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有利于食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2、优化跨境物流服务

优化物流服务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不同规模的企业根据自身能力和业务范围,选择合适的物流模式;二是食品电商企业增加与物流机构的协商、合作,降低物流的成本;三是企业应提高食品的品质,注重售前咨询与售后服务,提升顾客满意度,以降低退货或换货率。

3、密切关注政策变化

食品电商企业必须努力适应贸易政策的频繁变化,对此保持高度敏感性,并按要求进行规范化经营与贸易。同时,雇佣财务、管理等专业人员,从资金规范、风险内控、财务合规等多个角度,尽可能利用我国给予的“无票免税”等出口优惠政策,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四、结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商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本文从贸易现状、电商模式、物流模式等角度对我国进口和出口食品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渠道控制能力弱、物流成本高、消费者忠诚度难维持、产品同质性较高等问题。基于此,本文认为,食品跨境电商企业和管理部门可采取发挥平台监管作用、优化跨境物流服务、密切关注政策变化等措施,以顺应跨境电商背景下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跨境进口出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给情绪找个出口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跨境直投再“松绑”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