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以来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代流行歌词研究专题述评

2021-01-17陈君丹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唐宋词流行歌曲古典

陈君丹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a期刊社;b文学院,武汉 430205)

随着中央电视台音乐类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的热播,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了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代流行歌词的关系。关于中国古典诗词,学界研究文章向来多不胜数,研究当代流行歌词的文章也不在少数,但是在21世纪之前,将这二者拿来做比较或者相提并论的文章则寥寥无几,到了21世纪,特别是2005年之后,随着“中国风”歌曲的盛行,该类研究文章突然出现了显著增长,不但是社会相关讨论文章增多,学术界也受到影响,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也比比皆是。笔者对这一类学术论文,依托相关学术文献平台,就所搜索到的期刊文献做了一个简单的综述,以期为当代流行歌词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一、专著

有一些论者以流行音乐为依托,古典诗歌为母体,着重研究其与古典诗词之间的关系。赵敏俐《中国诗歌与音乐研究关系》是一部以中国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专著,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内容涉及口头诗学、诗歌史、永明体、乐府文学、先秦两汉诗歌、金元词曲演变、古代歌诗艺术、上古乐奏等,适合诗歌及音乐研究者。

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一书中的第二章第四节中将初期唐宋词和现今的通俗文学比较,提出它们在功能、题材等四个方面都有其相似性,其中虽然未明确提及当代流行歌词,但已说明唐宋词和当代的通俗文学样式是有可比性的。[2]

二、硕博士学位论文

在这一研究范畴成果较为突出的如宋秋敏的博士论文《流行歌曲视角下的唐宋词》,[3]她从流行歌曲的视角对唐宋词重新进行审视及诠释,期望将唐宋词的研究导向“面向现实”及“有补于世”的新境地;王丽慧的博士论文《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从广义的“流行歌曲”的概念出发,以通俗性、娱乐性、商业性、市民性、个人性、边缘性与颠覆性为标准,打破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界限,勾勒出词、曲、时调、现当代流行歌曲这一古今流行歌曲发展的大脉络,主要从文化史的角度,将唐宋词视为中国流行歌曲的开端,然后从唐宋词一直谈到当代流行歌曲,认为这二者是一脉相承的同一类型文学样式[4]。

硕士论文如魏蕾《唐宋诗词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潜行与显现》从现代流行歌曲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唐宋诗词,就学术研究而言,能够很好地剖析唐宋诗词的流行歌曲特性。了解了这个特性,就能够更加清晰透彻地分析唐宋诗词的娱乐性、音乐性、时尚性和商业性,也更容易理清词和音乐两者关系的发展脉络和相互之间的影响。[5]刘敏的《当代流行歌曲与<花间>词情爱主题之比较》则是以二者的情爱主题进行对比,认为情爱主题是当代流行歌曲和《花间》词的主要叙写对象,并从两个方面对情爱主题加以观照、分析和比较;根据爱情线性过程当中男女交往实践的不同特点,把它分为爱情的渴望期、发生期、进行期和结束期四个阶段,依次将当代流行歌曲与《花间》词进行比较。[6]

魏玮《初期词与现当代流行歌词之相似性比较研究》主要从古典诗词的角度和现当代的流行歌词进行研究对比;[7]而邱熠《论现代歌词对古典诗词文体风格的承传》,刘志峰《当代歌词对宋词的借鉴研究》,文芳《当代流行歌词对古诗词的承传》,龚艳艳《当代中国流行歌传递古风雅之教育价值研究》,廖静《论当代流行歌词“古典化”现象》,李瑞瑞《现代歌词对宋词的接受研究》,刘凤梅《中国当代以唐宋诗词为题材的艺术歌曲创作分析》等[8]-[14]主要从现当代歌词对古典诗词的传承借鉴和传播接受的角度去分析;戈丹《当代流行歌词对古代韵文的受容研究——以香港词人林夕、黄伟文为例》以现当代的作词人为切入点,将对比对象从中国古典诗词扩大到古代韵文的范畴来和当代流行歌词进行对比,范围更为广阔;[15]黄新平《试论音乐介入古典诗词的教学》、林晓清《古代诗词以现代歌曲形式进入泰国中学汉语教育之研究》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前者研究的是以音乐入古典诗词的教学效果,后者则将这种教学方式推广到海外,促进了中国古典诗词在海外的传播接受。[16]-[17]

三、系列期刊文献

研究这二者关系从而发表文章最多的当属宋秋敏,她于2006年开始发表第一篇研究这二者关系的文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试论唐宋词对当代流行歌词创作的沾溉作用》[18]后,又陆续发表了《请君莫忘前朝曲,旧阕新翻总关情——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词关系浅论》《经典的呼唤——当代流行歌词向古典文学回归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词享乐主义主题分析》《试论周杰伦专辑中歌词意象的古典化倾向》《一瞬光阴何足道,但思行乐常不早——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词享乐主题浅析》《试论当代流行歌词向唐宋词的诗意回归》《两般曲调一样情——浅论现代流行歌词对唐宋词的接受》《从“流行歌曲”视角看唐宋词的社交功能》《残菊飘零 其韵犹芳—论唐宋词对当代流行歌词的思想沾溉》《不妨随俗自婵娟——从流行歌曲视角看唐宋词的通俗特征》《论唐宋词对当代流行歌词创作的启示》《青春才子有新词,厌听笙歌旧曲章——从流行歌曲视角看唐宋词的时尚特征》《古韵今风 俗调俗情——从比较看唐宋词与现代流行歌词的大众文化特征》《从流行歌曲视角看唐宋词的商业功能》《从流行歌曲视角看唐宋词的社会功能》《从现代流行歌曲视角看唐宋词的“包装策略”》等一系列文章,[19]-[34]并根据这一系列研究成果撰写了博士论文《“流行歌曲”视角下的唐宋词》。[3]

在她2008年博士毕业之后,又发表了《都市风流 花开两枝——论唐宋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都市文学特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谈当代流行歌曲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接受》《论琼瑶歌词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借鉴》《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怀旧主题之比较》《长短句当使雪儿,啭春莺辈可歌——从流行歌曲视角看唐宋词的音乐性》《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尊前听艳歌——从流行歌曲视角看唐宋词的艳情化倾向》《从当代流行文化视角看唐宋词的享乐主义倾向》《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情爱主题之比较》《论唐宋词的流行文化属性》《从流行歌曲视角看唐宋词的“另类”文体特性》《论当代流行歌词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与借鉴》《受容与“温柔的背叛”:当代流行歌曲意境与唐宋诗词关系探微》《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文化的传世价值解析》《从当代流行文化视角看唐宋词的流行策略》等一系列文章,[35]-[46]主要是从唐宋词“流行歌曲”的属性、“流行歌曲”视角下唐宋词的“另类”社会功能和文体特性、当代流行歌词对唐宋词的借鉴、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词内在特质与外部功用的异同性、二者的主题类同性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算是学界较为系统全面的将唐宋词和当代流行歌曲相比较的文章。

而以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为单位的研究群体也颇引人瞩目。舒耘华、王莹莹《浅谈当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47]和舒耘华、张家薇、宋国庆《论古典诗词与当代流行歌曲的融合》[48]两篇文章,从古典诗词和当代流行歌曲的融合角度进行详细分析,认为当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融合的现象,从古到今一直存在,这和流行歌曲自身特点、创作者的文学修养和国人的审美接受心理息息相关。当前,有些流行歌曲化用了古典诗词的词句,有的化用了其意境,有些则化用其结构甚至全篇采用。这种融合,是古典和现代、陈与新的联结,更符合国人的接受心理。这种词与曲的融合大致表现为流行歌曲吸收古典诗词的情感、主题、内容、风格等方面,其作用是使得流行歌曲增强了音乐表现力,变得含蓄雅致,文学底蕴得以提升,既提高了流行歌曲的层次,又使古典诗词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舒耘华、曲贵海《唐诗家园意象在当代流行歌曲中的应用及内涵探究》认为唐诗家园意象在唐朝被广泛应用,表达了中国诗人代代传承的共有的情感心境和思想意绪。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许多流行歌曲歌词都化用唐诗家园意象,承袭唐诗家园意象内涵,使得流行歌曲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构成了乐曲的新风格。[49]周巍、舒耘华《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及受众分析》更进一步,从受众角度来谈,认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相融合是一个“互利互惠”的过程,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流行歌曲的意境和品位,同时也促进了大众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和理解。[50]何山、王永宏、舒耘华《浅谈现代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接受途径》则从情感、创作思路和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心理三个方面来谈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接受途径。[51]高春燕、何冲宇《古典诗词的心理接受与当代流行歌曲关系探微》探讨了古典诗词的心理接受与流行歌曲的具体关系及其相关问题,然后结合具体的流行歌曲作品,分析了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继承与创新。[52]王永宏《简析影视剧歌曲对古典诗词的应用》从影视歌曲对古典诗词的应用方式、二者融合的共同特点、对影视歌曲使用古典诗词元素创作的建议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阐释了影视歌曲运用古典诗词元素应该自然不矫揉造作,与时俱进,才会吸引观众欣赏和传播,[53]另一篇《浅析中国风歌曲对高校古典诗词教学的促进作用》则从教学效果角度展开论证,认为中国风歌曲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深受大学生喜欢。文章从配合课程思政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缩短其与古典诗词的心理距离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国风歌曲对高校古典诗词教学的促进作用。[54]王梓菡、王永宏《当代流行歌词与古典诗词的碰撞》就流行歌词与古典诗词相互呼应的态势,分别从流行歌词的起源发展与地位、流行歌曲存在的问题、艺术品位和需求的提高、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流行歌词借鉴古典诗词的得与失几个方面来叙述两者之间的碰撞。[55]舒耘华《中国风歌曲对古典诗词教学的辅助功用探析》也认为传唱“中国风”歌曲对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引入中国风歌曲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缩短大学生与经典诗词的心理距离,增强其对诗词作品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56]梁红《谈古典风流行歌曲对高校古诗词教学的促进作用》一文也是从教学效果入手,认为当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呈现融合趋势,出现了一批优秀古典风流行歌曲,不仅对流行歌曲的发展有意义,而且对古诗词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具体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的角度,探讨高校古诗词教学借助于流行歌曲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57]钱明冶《流行歌曲为古诗词挂上了腾飞的翅膀》从古诗词教学角度出发,分析流行歌曲对诗词教育能否起推动作用,并就如何将音乐融入教学进行了讨论。[58]

另外,王兆鹏在《文史知识》上连续发表了《唐宋词与MTV》的系列文章,将MTV,也就是音乐电视和唐宋词放在一起比较,显得格外新颖,他认为二者有四个共同特点,一是通俗性,二是可歌性,三是音乐性,四是画面感。并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举例展开论述,在各类研究文章中显得别具一格。[59]-[64]

三、结语

纵观全文,在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代流行歌词创作的比较这一研究领域,从21世纪之前的寥寥无几,到现在的研究热门,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正因为“中国风”、“国风”、“古风”歌曲的盛行,才有更多题材给学界以研究,因此,整理好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资料,不仅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有所裨益,也为后来的以中国古典诗词为参照的当代流行歌词创作方向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唐宋词流行歌曲古典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音乐教材中流行歌曲教学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文化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中文歌词英译评析——以2014年中国最受欢迎的流行歌曲为例
一部唐宋词史研究方面的力作
唐宋词举要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