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唐宋词史研究方面的力作

2016-05-09张震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9期
关键词:唐宋词女性化

摘 要:《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是孙艳红教授的著作。该书将性别诗学与唐宋词的研究结合起来,将唐宋词的内在特质——即女性化特征做了一个全面的梳理。该文是笔者对这篇大作的一点感悟和理解。

关键词:唐宋词;女性化;演变史

作者简介:张震,女,吉林省集安市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02

词从诞生伊始便带着它独特的烙印:女性特质、香软华贵[1]。这种女性化特征是词的本质特征,伴随着词体的发展始终。吉林师范大学的孙艳红教授一直致力于唐宋词研究,于2014年9月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了《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一书。该书立足于词体发展史,从词本体特征出发,系统地阐释了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发展演变过程,开拓了唐宋词研究的新领域。

孙艳红教授从2000年开始将性别诗学与唐宋词结合,突破传统意义上“女性词史”中单独以作者性别划分而进行的词体研究,并主持完成《唐宋诗词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和《性别诗学视域下的唐宋词研究》两个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先后发表了二十余篇有关于词体女性化特征方面的学术论文,并于2009年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就是国家社科项目的最终成果。该书共十七章,依据时间线索细致而全面地介绍了二十一位词人或群体的词作所展示出的女性化特征。每一位词人都从词作概说、女性化特征成因、文本分析和词作的词史意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研读此书,有如下感受与体会:

对于每位词人的词作论述,都从题材和整体风格特征入手,概括出其所呈现的独特的女性化特征。比如李白这样的文学巨擘,大家更多知道的是他在诗歌方面的建树,他的诗作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然而在孙艳红教授的大作中让我们对词学界的李白有个全新的认识。陈洵《海绡说词》中谈到:“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缵绪,韦庄为首。温韦既立,正声于是乎在矣。”[2]由此可见李白参与了宫廷词的创作。因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3],有别于士大夫借诗言兼济天下,忧国忧民的感情。李白词诸如《菩萨蛮》《清平乐》《忆秦娥》这些应声而制的宫廷词,就完全不同于他清新飘逸的诗歌,而从属于闺情宫怨词。词中所展示出女性的体态容貌、女性的宫廷生活、女性的相思绮怨,孙艳红教授将其精准地概括为“富艳雕琢”的女性化特征。虽然这些宫廷应制词是词人模拟女性口吻所作,是代言体,但还是成功塑造了一个个能歌善舞、明媚动人的女性形象,给我们展示了唐代宫中女性享乐生活的富贵气息。直接影响了后来花间体“香软华贵”的女性化特征。

对于苏轼、辛弃疾等词人的词作风格学界几乎形成共识,但是孙艳红教授并没有拘泥于前人的评论,俗中有新,又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苏轼学界早已将其定义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且相关研究成果极其丰硕。苏轼凭借三十多首豪放词以及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开辟了一个新的风格流派,他的创变之功是显而易见的。孙艳红教授对苏轼的三百余首词作做了一个量化的分析,发现有二百多首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涉及了女性或者闺情题材,得出结论“苏轼词的主体风格仍旧是对传统词风的继承与发展,其词本体的女性化特征仍非常鲜明。只不过苏轼词的女性化特征不同于花间词人的艳笔写柔情,也不同于柳永的俗笔写柔情,他吸纳了晏欧式的雅笔写柔情的特色,并在晏欧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健笔写柔情”。[4]换言之,以阴柔为美的词风到了苏轼这里不仅没有消褪,反而更加出彩。只是较之前代的“艳”与“俗”,融入了一股雅健之风。他笔下无论是多才多艺的歌妓侍妾还是愁绪万千的佳人思妇,都不单单是“为文而作”的简单女性形象,而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随物赋形、人物合一,咏物的同时又是言情,让这些词作有所寄托,做到诗词有别,让词真正称其为词。

另一位能与苏轼并肩而称的豪放词人就是辛弃疾,他的词慷慨悲壮、笔力雄厚,带有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战斗精神。田同之曾说“词之为体如美人,而诗则壮士也”,[5] 辛弃疾的词作似乎更贴近于“壮士”,而孙艳红教授指出辛弃疾在词本体的必然要求、文学传统的前后继承和辛弃疾个人的特殊经历的共同作用下,“借女性题材词的创作,描写自己的情爱生活,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甚至于南宋柔弱背后词人无法言表的深沉的爱国之情也通过女性题材的词创作婉曲地表达出来,使其词具有了阴柔刚健之美”。[6]辛弃疾的女性题材词在分类上上与苏轼词十分接近,词中都有歌妓、思妇、妻妾甚至农妇,对于农村人物和景物的刻画,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苏辛词都没有脱离词的本体特征而发展,一人豪迈奔放,一人慷慨悲壮,不过是诗庄词媚整体方向下的新变,为以阴柔为美的词作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词的气格又平衡了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的关系。

对于李清照,女性词人遵循词体的女性化特征进行创作,似乎没有什么可继续探讨的。但孙艳红教授挖掘出女性词人身上不同于“男子作闺音”的、女性视角下的、更贴近于词本体范式的女性化特征。中国传统女性一直处于一种“失语”状态,词从诞生开始就是代言体,男性词人将自己假想成女子,用女子的思维和口吻来创作。然而这种猜测揣摩式的写意方式始终有一层膈膜,并不能真正触及女性幽深微妙的内心,亦不能全面展示出词的“要眇宜修”,即是“一种女性的美,是最精致最细腻最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有装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7]而李清照本身作为一个女词人,她的快乐、忧愁和哀思都是其内心世界最真诚、最深切的情感表达,是本真的流露。由于女性词人的性别特征所致,词作不仅可以表现,甚至是更加直接地诠释了词的本色当行。孙艳红教授将其总结为“真纯自然”的女性化特征。

读此良书,受益匪浅。经过分析和整理发现,每一位词人身上都可以找到女性化特征的印记。因为这是词最本体的特征,是不因时代变革而改变的。依照孙艳红教授为我们提供的这种思路,可以顺承唐宋词,接着做清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甚至做成词本特特征演变通史。

该书凝结了孙艳红教授近二十年来的辛苦与汗水,数十载耕耘,一朝收获硕果。这本书的问世不仅为唐宋词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甚至为词本体特征的演变通史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木斋.论初唐近体诗形成的宫廷文化属性[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46):60.

[2]王兆鹏.唐宋词汇评(唐五代卷)[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3.

[3]王国维.人间词话[M]//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896:4258.

[4]孙艳红.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4:214.

[5]田同之.西圃词说[M]//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1450.

[6]孙艳红.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4:366.

[7]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长沙:岳麓书社,1989:13.

猜你喜欢

唐宋词女性化
探究男装女性化时装的色彩运用
油画创作中的女性化语言分析
从艺术造型角度探讨观音形象女性化现象
夏俊娜绘画语言的装饰性
《霸王别姬》和《黑天鹅》的比较研究
论唐宋词调易名的文化审美现象
唐宋词调名改易方式探赜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文化
论唐宋词中的莺声
唐宋词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