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

2021-01-16隋金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教育工作者

隋金波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课堂教育、校园活动、社会实践,都可作为渗透和传播优质文化和知识的媒介。“大思政”视域下,教师应利用不同的形式和渠道,拓展既定的教育空间。注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全员参与,并在深度的思想交流、明确的政治立场表达中,探析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必须以学生个体的学习诉求,以及急需解决的教育问题为参照,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高校需立足大思政教育体系,鲜明凸显素质教育本位,以此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

一、“大思政”内涵的内在逻辑

(一)大思政视角下应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大思政”理念的提出、新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的形成,促使高校必须对当前的教育形式的实效性进行全面思考与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代发展趋势保持高度一致,充分认识到教育功能发挥的侧重点和关切点,即“为谁培养人才”“培养怎样的人才”“如何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这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应从“大思政”格局中获得教育深化改革的新启示,确定可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教育新形式。既要利用思政理论课稳固思想政治教育阵营,还需将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政治策略等,科学地渗透到各个学科中,以达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和目标。

(二)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塑造学生个体优良品格

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基于教材、课堂、教师具体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逐渐实现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帮助学生塑造优良的品格。相较于知识教育,人性教育更加重要。教师需对“教书育人”进行细化的解读与深层次理解,“教书”注重传播知识,而“育人”需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大思政”视域下,教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进行拓展和强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需深度对接育人的整个流程和空间

“大思政”视域下,教育工作者不应局限在封闭的课堂传授知识、引领思想。而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地对接到育人的整个流程和空间中,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制订可引领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教学计划。既要发挥班级小课堂的作用,还需利用好校园课堂以及现实社会的大课堂,组织所有学生深度地参与到各式各样、不同功能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构建优质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感兴趣的信息体系中。同时,教师应将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课程,基于真实和复杂的场域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和责任行为进行引导。

二、“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

(一)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

基于SWOT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对既定的教育模式的优势有正确的认识。“大思政”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有个更加明确的目标,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开展教学活动。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可对学生的价值进行统一引领,令他们在天然的人际交往生态系统中体悟自我的价值。作为群体组织的构成因子,应通过持续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逐渐处理好个人与复杂社会的关系。教育工作者应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更要引进新的教育经验和理念,为学生营造科学和现代化的成长环境。

(二)既定教育形式的不足

互联网时代下,无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还是作为传播知识与文化的传统课堂,都被复杂的网络文化消解了教育“话语权”。单一和固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已无法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学生可绕过教师和课本,从互联网平台中搜索和获取目标源信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功能被弱化,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被大大减弱。在此形势下,高校必须深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组织全员重新回归课堂。

(三)内部育人环境与现实背景的对接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主要是利用态势分析法多维地审视当下的教学情况。高校既要客观地看待自身的内部优势(Strengths),还需正视教育不足与短板(Weaknesses)。教育工作者应将内部的育人环境与现实背景对接,能够利用“大思政”格局下给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生成更加具有实效性的教育策略[1]。高校只有具备应对外部威胁(Treats)的能力,才能够培育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必须具备时代精神和现代视野,能营造一个宽广和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三、“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深度推进“互联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动机,对最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兴趣是学生建立积极学习心理和动机的驱动力,更是他们保持学习的一惯性和良好性的重要保证。“大思政”视域下,强调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同时,应切实关注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令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教师应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各个阶段,深度推进“互联网+教育”育人新模式。基于互联网平台,对传统教育空间进行延伸,设计可迎合学生认知和审美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教师的“教”需体现以生为本,学生的“学”应切实彰显知识获得的本质[2]。即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讲解,不应停留在表面的熟知和记忆层面,应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形成个人的积极理解。如教师立足于统一教材,从中提炼出可与现实对接的知识重点。在此基础上,构建“宽口径”的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引导全员深度地参与到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各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话题、网络用语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和思想交流,深挖他们的思想问题和政治立场,以此在线下课堂和社会活动中,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教师应建立“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正确地定位自身的教育角色。不再进行“填鸭式”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创建可自由表达和开放互动的教育空间,使当代大学生逐渐具备良好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国家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战略等给予充分的认可和支持。

(二)进一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进行延伸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代对接,从“大思政”视域出发,明确方向,延伸教育视域。不局限在学校教育系统内对大学生进行评价与教育,应组织全员参与教学活动,培育出德才兼备、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高精尖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打好做人的“地基”,在此基础上秉承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全世界的优质文化和知识。教师应以互联网为媒介,打通学生看世界的视野和思维,令他们不被当前的复杂局势所困扰和蒙蔽。如教师可利用“西方污名化新疆棉花”的政治事件,对学生进行具有实效性的时政教育,令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西方社会与我国社会的关系。从大格局和大视域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且利用国家面临的困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他们自主地提升和完善自我,未来能投入到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治布局中。“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必须拓展、扩宽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使学生的努力奋斗和学习与国家的发展相连接。这样,不仅可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可引导学生建立大格局和国际视野,极大地转变他们功利性的学习动机。

(三)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应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教育工作者应对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和合理配置,使学生在校内和校外都能获得良好的思想引领和能力锻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建设,应对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标准与教育要求建立新的认识。在西方制约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形势下,高校应继续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教师构建开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组织学生学习课本中先进思想理论的同时,能对世界局势、我国的发展态势和目标等进行深入了解。同时,教师需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全面关注每一名学生个体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帮助他们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水平。而所谓的全方位育人,更注重展现育人思想、育人方法、育人理论、育人资源、育人模式的整体性和全面性[3]。运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促使学生端正思想立场,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且拥有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创业能力。教师应致力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令他们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需从“大思政”思想内涵中汲取新的养分与思路,明确“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对“培育现代化人才”进行积极的理解和解读。高校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制定思想政治教育规划,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与优化,即将立德树人教育宗旨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为国家培育出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和革命信仰的新型人才。

(四)坚持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红色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是特殊和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需切实发挥其思想引领的功能,促使大学生能对国家的制度、中国道路、中国文化建立强大的自信心。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对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建构的“大思政”格局具有深刻的认识,从中获得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根据时代发展的趋势,以及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做好知识教育、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工作。“大思政”视角下,教师应将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将红色基因渗透进大学生的大脑和意识形态中。将我国优秀的文化形态与先进的思想理论进行融合,引导学生形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令他们更加热爱祖国和忠于信仰。教师需使学生领会革命精神的价值意蕴,使他们形成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仰,为他们的努力奋斗指明方向。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以延安精神、苏区精神等知识为切入点,对既定的课程内容进行丰富与扩充。将红色文化与思政理论课进行有效结合,面向大学生开展持续和开放的理想教育、爱国教育、文化教育。教师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进行具体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应有效地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以此使学生能延续革命先辈的爱国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其对和平时代的“英雄”进行现代化的解读和定义。利用更具现实性和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出可助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持续健康发展的“英雄”。

(五)搭建“一体三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框架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赋能。教育工作者需对学生的思想成长轨迹和行为动机进行全面了解,令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实效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基于既定的教育大纲与基本的教育需求,搭建层次分明的“一体三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框架。大思政视野下,教育工作者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程、实训课程、校外实践等进行科学设置,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进行科学的融合。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针对社会和世界建立多维的审视视角,将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的发展进行密切的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建设,应切实回归价值理性,即培育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复合型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的联结,构建一个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辩证思想的育人空间。利用理论课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态度;基于实训课程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不同规模的校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多维地观察和了解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他们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所展出的态度和行为。教师利用“一体三面式”教育框架,使学生在知识素养、思维素养、政治素养等方面都可获得良好的培养。以此真正展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出具有正确和完善价值体系的学生,令他们真正成为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结束语

总之,教育工作者应着眼于未来,培育出可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所有育人渠道与路径中,在全面提高学生知识文化水平的同时,帮助他们坚定政治立场,具备良好的爱国主义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驱动下,使大学生积极地投身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教育工作者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