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索

2021-01-16张俊英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张俊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191)

引言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研究生数量迅速增加,我国2018年研究生招生85.80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9.55万人,招收硕士生76.25万人[1]。2019年,研究生招生91.65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10.52万人,招收硕士生81.13万人[2]。很多综合性大学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接近,有些学校的研究生在读人数甚至远超过本科生在读人数,研究生数量上的增加,对研究生培养单位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

很多本科生都会有接受继续教育的追求并且大部分付诸行动加入考研的大军中。但是,他们是否认真考虑过考取研究生的目的是什么?作为长期从事研究生教学和培养的第一线教师,笔者一般都会在给研究生新生上第一次课时针对此问题进行开课第一问。通过与多届研究生新生交流后总会有这样的发现,即总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考取研究生的目的比较迷茫,缺乏对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充分了解。当然了,相信大多数学生都思考过读研的目的,但是能够进行深入且理性思考的并不多。目的的迷茫或不确定会导致其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科研的兴趣,在培养过程中的学习效果、科研成果和培养质量等各个方面都会差强人意,一部分学生甚至会虚度研究生学习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3]。如果研究生的培养效果差强人意或者他们虚度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习阶段,那么就背离了国家培养研究生的目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都知道,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培养单位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导师是第一责任人,授课教师也是重要责任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研究生培养阶段的第一年主要接受理论基础方面的课程学习,所以引导研究生明确读研目的、引发深入思考、端正学习态度、激发研究兴趣,授课教师的辅助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了。那么,授课教师如何发挥自己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是值得每位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特点

通过对自己多年研究生教学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与本科生课程的教学相比,有如下突出的特点。

(一)研究性。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生在短短的2—3年时间里要完成课程的学习和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与本科生集中进行理论学习截然不同,他们必须尽快完成从理论学习到科研工作的过渡。作为研究生最早接触的教师,授课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这个过渡。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教学内容与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进行结合,让学生就像做科研工作一样,带着探究的心态去对待所学知识,可以对学生尽早进入科研状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方法论。研究生课程在本科生的理论学习和随后的科研工作中具有衔接的作用,课程中除了教给他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综合的分析能力。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培养更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让他们逐渐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三)互动性。研究生接触最多的是导师,此外就是授课教师,因此与教师的关系就由本科生与授课教师的双向关系变成了多向关系。授课教师除了要与研究生互动,必要时还要与其导师互动,多管齐下以保证学习质量。

(四)需求性。研究生部分课程采用选课制,其选择的课程主要是为其科研工作服务的,因此有很强的需求性和导向性,这也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五)前沿性。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科发展迅速,研究手段和方法快速更新,这就要求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必须能够切实反映学科最前沿的发展现状,因此授课内容在相对固定的基础上有很强的动态性,授课方法就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推动高校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强化研究生课程的系统性和前沿性,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的衔接,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4]。

(六)挑战性。研究生与本科生有显著的不同,学生有日趋成熟的思维、相对理性的思考和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另外,强大的网络资源赋予学生丰富的知识库,他们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得知识,因此研究生课程对授课质量有很高的要求,授课教师必须随时做好接受挑战的准备。

二、研究生课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培养的侧重点不同,研究生课程有上述明显的独特性,因此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也不同。综合分析研究生课程的特点,结合前述对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授课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课程涉及的学科前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学科发展某种意义上取决于研究生的表现。研究生在学习完理论课程后就会进入课题研究,因此课程是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生授课教师只有将学科前沿融入教学内容中,才能展示所讲授课程的鲜活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所以,授课教师除了掌握自己从事的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外,还要充分了解所讲授课程涉及内容的学科前沿。只有这样才能赋予课堂内容足够的鲜活性,让学生通过喜欢课程进而喜欢自己的学科领域,从而在后续的科研工作中能够端正态度,积极投入,获得突出成果。

比如笔者在讲授《现代物理测量原理与技术》这门课的时候,每一个专题都会从基本原理、测试方法、仪器构造、测试过程、结果解读、注意事项、应用实例、最新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最新进展包括仪器的发展、测试方法的改进、新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通过解读、分析最新的文献,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这样除了让他们全方面了解该项技术的发展概况外,也训练了他们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而系统完整地了解和掌握某一知识点,对他们今后科研选题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教育背景

在接受研究生培养之前,学生接受教育的背景是有所不同的,主要体现在学校来源广、学科多元、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多样等。举例来说,材料学科招收的研究生,其本科也可能是学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环境的或者其他相关学科。同一年级的学生有些是本科生毕业后直接读研的,有的是工作几年后再读的。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教育背景,相应地对教学内容、难度、深度、广度做适当调节,这样才能因材施教,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受益。研究生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多样性,所以其需求也就具有了多样性,这就决定了每个研究生对于同一门课程的诉求是不同的。《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强调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5]。因此,授课教师应充分了解研究生所在课题组的研究方向,通过综合分析,实时调节讲课内容,既保证重要内容全覆盖、重点突出,又要彰显某些特色,这样才能做到既保证共性,又兼顾个性。对学生的充分了解除了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外,还能通过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协助其明晰读研目的,确定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比如笔者讲授的《现代物理测量原理与技术》,大多数是物理学院的学生选课,也有不少其他院系的研究生选课。那么在讲课的过程中,就必须兼顾到这些外专业学生的需求,所以笔者在大体了解每个学生未来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在讲课的难度上要稍微有所降低,而在广度上稍微有所拓展,并尽量涉及所讲授的测试技术在相关学科的应用,这样才能使得尽可能多的学生学有所得。

(三)及时知晓学生的动态,并对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

除了公共课外,研究生课程的选课人数不是很多,因此教师有较多的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需要尽可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知晓学生动态,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教学效果,鼓励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相应调整,这样才能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随堂询问或者通过微信群、QQ群等了解学生的最近科研进展,对于学生在文献查阅和科研过程中遇到的与本课程有关的共性问题,教师会提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必要的时候,与研究生导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看法。最后,授课教师要在期末认真分析学生评课系统提出的建议并及时对课程进行完善,以利于今后教学效果的逐渐改善。

三、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几种方法

通过对研究生现状的分析,总结研究生课程的特点和对教师的要求,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利于引导学生明确读研目的、激发研究兴趣。

(一)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经过四年本科阶段的系统学习,研究生掌握了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学习方法,其自学能力很强。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授课教师的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协助其明确目标、引发自觉性、点燃学习的热情。对于研究生来讲,在其随后进行的科研工作中,每天都要接触新的事物、面对未知的知识、面临各种问题,所以,授之以渔显得尤为重要。对每一个专题,教师要加强对国家需求和领域发展概况的介绍,这有助于学生增强责任感、明确科研目标。激发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触动其活跃的思维,教授其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辩证的科学思维习惯,激发其科学的创新创造能力,是授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所以,研究生授课教师要把培育学生的能力作为课程的重要目的。高尔基说过,“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这充分说明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比传授给他们知识更为重要。

研究生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让研究生领悟方法、融会贯通,将课堂所学用于指导今后实际的科研工作。笔者在讲授《现代物理测量原理与技术》这门课的时候,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除了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堂讨论外,将学生分为三类:对于实验室配备与本课程相关的仪器设备的学生,鼓励他们组织全班同学现场参观,为同学讲解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尽量为大家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其余学生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分析文献中的研究结果或者是自己的研究结果,这些学生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口头报告,教师就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并在课堂展开深入讨论;另一部分学生形成书面学习心得,发送给全班同学阅读和讨论。这样,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后,课下的自学有目标而不茫然,因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更高。

(二)将国际交流引入课堂

近几年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国内高校与其他国家的高校大都建立了长期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尤其是在邀请外国专家来华交流方面力度很大[6]。除了科学研究上的合作外,在教学上也应该发挥外国专家的作用[7]。笔者结合近几年与外国同行合作的经验,认为他们在促进教学尤其是研究生教学上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对授课内容提出改进建议。对于相同领域的专家,邀请其对授课内容进行详细了解,从大纲、课件、重点和难点等方面提出改进的建议。第二,对授课方法提出改善建议。这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将课堂录像提供给外国专家,一种是将专家请进课堂听课。这两种方法都能使专家进一步了解课程的讲授过程,以便于更有的放矢地对课程的改进提供可行性建议。第三,如果条件允许,邀请专家进课堂讲课。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请专家亲自讲课,讲授其擅长的、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这样就能让授课教师和听课的研究生更能充分地了解国际发展动态。这种课堂上的国际交流,学生普遍兴趣盎然,对于拓展他们在今后科研中的国际视野也大有裨益。

(三)采用多元化、长时效教学模式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交流实时畅通。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下有限时间的答疑及讨论,知识的传授和课堂内外交流讨论的渠道多样化,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才能起到全方位的作用。因此,现代化教学尤其是研究生教学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多元化的教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除了板书、电子课件,还有录像资料、科技论文、实验数据以及信息庞大的网络资源。教学模式除了课堂教授和课下面对面讨论,还可以线上交流,采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模式,进行深度学习。线上授课和交流,打破了时空限制,在现代化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有效掌握所学内容,并融会贯通,延伸到他们今后的科研工作中,从而保持持续效应。

结束语

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突出特点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是极其高的。研究生授课教师必须细致分析研究生课程的特点,充分了解研究生个体的背景和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多元化、长时效的教学模式,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让研究生能够逐渐明确自己的读研目的,为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