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式影像叙事语言要素研究

2021-01-16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虚拟世界架构环境

李 倩 陈 虹

(安徽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莫里曾预言,到 21 世纪晚期,今天所谓的电影或戏剧有可能变成新型的娱乐,“观众”变成“玩家”,通过三维的仿真空间走进剧情。观众可以移动道具并能感到它们的重量与质地,坐在虚拟沙发上与虚拟人物交谈、交流,甚至发生冲突;可以进入故事,成为其中的人物,并使情节根据自己的行动而改变。最终,数字媒体将不再仅仅是传统艺术在新世纪的“诺亚方舟”,“数码叙事将找到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1]这段话表达了新的叙事语言即将诞生。

沉浸式影像叙事简称为沉浸式叙事,已成为热点且争论不休的新叙事语言。沉浸,就是利用人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营造氛围让参与者专注于设计者营造的目标情景,忘记真实世界[2]。VR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意思是虚拟现实,是一种能够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3]。沉浸式影像作品是新媒体艺术作品中的一类,通过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调动参与者的视觉、听觉、触觉营造出一个虚拟环境,参与者能沉浸其中,并参与交互式的体验。

一 、沉浸式叙事的内涵

1. 沉浸式叙事定义

沉浸式影像作品讲故事的方式称之为沉浸式叙事[4]。其对传统影像叙事产生了巨大冲击,对叙事语言提出了新方向和新思考。传统叙事学研究叙述者、媒介、聆听者三者的关系,传统叙事中聆听者无法影响故事框架,沉浸式影像作品中聆听者参与更改叙事架构。研究沉浸式叙事首先有必要界定参与者的人物关系,即创作者和沉浸者。他们区别于传统叙事中的叙述者和聆听者或接受者,因为在沉浸式影像作品中交互性使得创作者和沉浸者之间不再是信息的单向输出和接收关系,沉浸者参与并影响沉浸式影像作品的叙事进程、结局与意义,可以说是作品的二次创造者,真正掌控作品的不再是确定的个人,作品的最终形态与意义也成为集体作者之间交互的结果。

2.沉浸式叙事的语言构成元素

叙事元素是:叙事单元、叙事架构、叙事环境[5]。叙事单元是讲故事的最小单位,在影视中最小单位是一个镜头,其既是整个叙事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其摆放位置由叙事架构决定。传统叙事语言中常用线性架构,即每一个单位叙事都是循序渐进的,比如A点到B点再到C点,每个单元的独立叙事功能并不重要,逻辑顺序更重要。这是因为传统叙事中导演或者叙述者具有绝对的讲述话语权,讲故事的逻辑顺序由其把控,很少受到观众的影响,观众只能接收信息,在自己的环境中处理信息,并不参与到故事讲述过程中。

沉浸式影像作品叙事区别于传统影像叙事,更接近游戏叙事,是一种非线性叙事架构,有着内核逻辑线,但每个叙事单元可重复循环、多个选择、多个结局,但整体叙事架构是合情合理的。比如,一条叙述线从A点到C点到F点再到D点并循环的叙事结构,另一条叙述线从A点到E点再到D点。为了让故事可以顺利地进展下去,每个叙事单元都必须在没有其他叙事单元衔接的前提下,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故事。2019年6月在青岛举办的砂之盒国际沉浸VR影像展中的参展影片《七生》,讲述在人潮拥挤的东京地铁站年轻女孩一跃而下,站台上的目击者震惊不已,这件事重新唤起了他们心中的创伤,女孩的灵魂开始游荡,进入七个人的思想,唤醒彼此的创伤记忆,并帮助他们找到救赎。影片由七个互不相关的故事单元组成,讲述视角是第一人称,叙事主环境是地铁站和虚无缥缈的三维意识空间。沉浸者带上VR头显设备,就以第一人称视角参与故事,自由选择每个独立的故事单元,可重复观看,叙事架构由沉浸者参与互动选择,观看顺序各不相同。且每个故事单元中的虚拟场景可以自由探索,每个沉浸者得到的结局与意义也各有偏差。沉浸式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故事不再按照线性叙事架构进行,导演作为权威控制者的封闭叙事被拆解了。叙事单元体被沉浸者拆解、重构、释意、即兴重复,他们与故事本身的关系,更像影视作品和影视评论,是对信息的再加工、重构和引申。沉浸式影像作品叙事交互性更强,更贴近游戏的叙事方式。

沉浸式影像作品叙事单元也可以是一个镜头,360°VR镜头真正解决了“一镜到底”的讲述方式,高度模仿真实纪录性。360°虚拟视角是一种高度集成又高度解构的可拆分、可重构、可重组的长镜头组,为沉浸环境提供依托。在砂之盒国际沉浸VR影像展中获得最佳VR影像叙事奖的作品《共存之地》,影片运用360°VR镜头一镜到底的叙述方式,沉浸者探索著名的英国艾尔斯伯里住宅区,了解英国社会变迁、家园变化的历史进程。沉浸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进入虚拟社区,仿佛置身于虚拟城市,按照既定路线行走游览,在设定的位置停下,城市建筑外墙上会出现历任市长对社区历史变迁的讲解视频,城市名人也会在空旷天台上跟沉浸者面对面聊家园变化,走到分叉路口,引导者出现,引领沉浸者继续行进,引导者的身份通常是热心的社区居民。在任何位置,沉浸者都可以360°转动身体,观看虚拟城市空间全景。影片结合VR技术巧妙解决了长镜头中视点位置变化的问题,影片开始,视点被上升至城市街区的上空俯瞰地貌,沉浸者仿佛坐在小型直升机里了解大环境。接着缓慢下降至楼宇连廊之间,街坊邻里拖着购物车热情地跟沉浸者打招呼,并让沉浸者跟在她身后去看虚拟社区,这使沉浸者在虚拟世界有了更强的沉浸感。影片线性叙事,一镜到底,视点变化合情合理,影片叙事架构是创作者设定好的不能改变。沉浸过程中有几处发生交互,需要沉浸者将视线看向虚拟环境中设定的位置,影片才能继续进行。这部影片是目前使用VR镜头“一镜到底”的最佳叙事效果。

叙事环境包括故事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通过环境引导沉浸者,使其快速进入影片的故事环境。VR大空间装置影像作品《HERO》是一个互动记录片,让用户体验在极端情况下他们会做什么,探讨现代战争对人类的影响。该装置采用30个扬声器、低音炮和StarVR双5.5英寸高清面板提供210度视场和5K分辨率,真实呈现虚拟世界,作品更接近于真人参演的虚拟现实戏剧。沉浸者戴上VR头显设备进入模拟战区环境,赤着脚行走在铺满碎石和细沙的地面,汽油桶和轮胎限定了沉浸者的活动空间,不时有热风和碎屑打到沉浸者脸上,模仿爆炸效果。创作者通过环境使沉浸者逐步建立触感,接着影像世界是硝烟弥漫、楼房倒塌、小孩被压在废墟下向沉浸者发出呼救声,正逢此时沉浸者在虚拟世界中摸索,能摸到一只虚弱的小手,这是创作者特意安排演员扮演的。通过建立触感,使叙事环境更真实,增强了体验感和沉浸感。可见,叙事环境的营造对沉浸式体验至关重要。

二、沉浸式影像作品的特点

1.合理性

沉浸式影像作品需要在虚拟空间营造出真实感,也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欺骗”沉浸者的视觉、听觉、触觉,让其相信这个虚拟世界的真实性,并沉浸在影像叙事中。所以,利用VR科技合理模仿沉浸者在现实世界长期习得的视觉、听觉、触觉的习惯,“欺骗”大脑营造真实感。合理性还体现在对文化的引入,符合对应沉浸者的社会文化背景。沉浸式影像故事虽然是被创造出的,其故事环境可以虚构,但故事叙事架构跟现实世界紧密相关并具有合理性。比如,沉浸式影像作品《精灵鼠伙伴BUDDY 》获得2018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VR奖,戴上头显设备的一刹那,沉浸者就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到了一间点心店,遇到一只叫Buddy老鼠,帮助它得到一块奶酪,作为回报,老鼠Buddy将沉浸者变小带入它的奇幻世界。老鼠的世界里甜甜圈变得硕大无比能套下整个身体,旋转木马变得高不可攀,沉浸者与老鼠互动签名,一起打鼓。影片的环境和故事情节显然是真实世界不可能发生的,但故事情节设置合情合理,使人能沉浸其中。可见,影片营造的沉浸环境可以是真实世界环境,也可以是卡通奇幻世界,只要故事情节具有合理性,就能让人接受新环境,并沉浸其中。

2.逻辑性

沉浸式影像作品需要具有逻辑性。在虚拟的沉浸环境里,逻辑性源自于现实世界的习惯与逻辑思维,只有巧妙遵循这些规律,沉浸者在虚拟环境中才不会感到不适应,影像叙事才能进行下去。当然,逻辑性的贯通需要巧妙的引导,毕竟沉浸式影像作品的创作者和沉浸者具有交互性,两者的逻辑性思维彼此影响。韩国导演Minsoo Jun将金正喜的作品《岁寒图》利用VR技术重新诠释。沉浸者进入水墨世界,感受四时变化和孤独寂静感,虚拟环境空旷无垠,只有风声和落雪声,沉浸者身处其中,如果没有引导则找不到继续观影的逻辑线。创作者巧妙安排麋鹿作为引导,沉浸者视线注视麋鹿,按照创作者的逻辑继续影片。沉浸者也可在任何位置停下来观察四周环境。这样创作者逻辑线和沉浸者逻辑线可以很好地结合在这部具有交互性的实验VR影片中。作品《空堡探秘Kobold》,观众化身探险家,进入在黑暗森林中的废弃别墅,调查失踪男孩的神秘案件。影片场景十分真实,利用手电筒和工具包,即VR手柄,在互动世界里寻找线索,解救失踪男孩。影片的逻辑线贯穿在一个个线索中,类似游戏任务关卡,但不同于游戏任务,没有限定时间和任务引导,线索分别藏在每个房间中,发掘线索的过程也是以第三人称视角了解小男孩的家庭生活,线索收集得越多,对影片想要传递的情感也越深刻。调动沉浸者的逻辑思维,利用交互手段,通过游戏的形式完成任务,实现沉浸式影像叙事。所以,逻辑性成就了交互性,实现了沉浸感。

3.交互性

沉浸式影像区别于传统影像的最大特点就是交互性。戴上VR一体机,用户的视觉、听觉被封闭起来,产生虚拟视觉和听觉,同时手柄将用户的触觉通道封闭起来,产生虚拟触感。

交互体验感超越传统影像作品,是沉浸式影像作品最吸引人之处。交互性的表现形式有:视觉交互、听觉交互、触觉交互。视觉交互是沉浸者佩戴头显设备,注视虚拟世界中的触发点来实现交互,比如,《岁寒图》注视麋鹿,麋鹿继续前行,影片继续播放。听觉交互常常配合定位系统,当沉浸者走近触发点时,虚拟世界中的声音产生相应变化。例如,作品《极VAST》使用手机定位系统配合特制耳机,沉浸者感觉全身沉浸在声音和特效中,身体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不同感受的音效速度和力量。触觉交互最常见的是使用VR手柄,在虚拟环境中手柄常常是沉浸者的左右手、画笔、枪支、手杖、工具等,可以抓取虚拟场景中的指定物体。例如,作品《篝火Bonfire》讲述沉浸者乘坐的飞船意外坠落在外星球,生起篝火烤馒头,不料引来萌宠可爱的外星人抢食馒头,沉浸者可以通过手柄拿起木头生火、举起火把驱赶外星人,向外星人投食馒头。影片的故事情节简洁,视觉效果呈现卡通风格,传达的情感轻松幽默,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多次使用触觉交互,使剧情与交互体验完美融合,提升了影片的娱乐性和带入感。另外,在大空间装置作品中运用环境和真人演员实现触觉交互提升沉浸感。例如,作品《浮生一刻Mandala》,大装置由细沙地面、石盘道具、木门道具组成的四周封闭的方形空间,在这个案例中,沉浸者佩戴VR头显设备,精神沉浸在虚拟世界中,身体在大空间装置中触摸实物细沙和石盘,用VR手套开启虚拟机关,与真人演员握手、拥抱,虚拟世界与真实环境相结合,增强沉浸感。

三、沉浸式叙事的前景

沉浸式叙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沉浸式叙事语言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创作沉浸式影像作品依然以传统叙事方法为主,巧妙结合新技术手段实现沉浸感,故沉浸式叙事是对传统叙事的颠覆言之尚早。新叙事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必将在传统叙事语言的基础上汲取养分、融合发展、迂回前进。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叙事观念的转变和用户人群体验习惯的养成,沉浸式叙事的发展趋于成熟,并形成新的视听语言体系,呈现崭新的视听盛宴,相信这一天并不遥远。

猜你喜欢

虚拟世界架构环境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IT架构
环境
拥抱虚拟 珍惜现实
VoLTE时代智能网架构演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