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研究

2021-01-16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改革教学模式体育

庄 琦

(齐鲁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一、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体系

1.明确高校体育教学的本质内容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发现,体育教学创新是实现现代人才培养的根本,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可以为学生营造创新性的平台,展现现代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对于现代高校而言,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和谐教学环境的创设,可以鼓励并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乐观、独立的思维下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为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保障。

2.构建创新性的体育教学内容

在高校体育教学状况下,通过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教学体系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而言,不仅应该重视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而且也需要实现与健康教学模式的融合,展现现代高校教育体系的价值性,为体育教学的创新提供保障。

3.正确普及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随着高校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正确普及高校教学的基本内容,通常状况下,应该做到以下内容:第一,认真进行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内容的学习,实现体育教学的创新,并通过《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内容,明确目标;第二,各个高校需要深入研究体育课程理论,实现教育体系的稳定改革。第三,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创新中,应该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积极推动体育教学发展[1]。

4.强调课程创新的核心体系

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创新中,为了充分展现课程创新的价值性,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基本需求,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充分展现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促进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稳定发展。通常状况下,在体育教学优化中,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在学生竞争的同时,可以建立合作机制,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展现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体价值;第二,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通过体育教学理念及体育教学内容的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象欲望,并积极培养适应性的社会人才;第三,在体育教学创新中,虽然体育教学模式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在教学中仍存在着限制性问题,所以,通过教学改革,可以展现体育教学的优势,为现代体育教学的创新奠定基础。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限制性问题

1.体育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通过对现代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状况的分析发现,在教学中存在体育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若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会降低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并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对专业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创新造成影响。传统体育课程教学背景下,由于体育教学受到传统教学因素的限制,导致学生无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影响学生的主体能力。而且,在体育教学背景下,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效率相对低下,无法实现对课程的合理安排,若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导致体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无法实现对教学模式的调整,为体育教学创新带来限制。

2.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单一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的问题,若单一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研究发现,在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大部分体育课程只是采用单一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相关课程,才会让学生自由活动,缺少互动形式,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带来限制。尤其一些阴雨天气,体育教师会放弃体育课程,为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带来限制。对于这种单一性的体育课程,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会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化带来影响,导致高校体育课程无法及时创新[2]。

3.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枯燥

对于高校体育课程而言,在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枯燥的问题,学生在这种背景下,对课程的参与兴趣相对较低,而且,一些高中体育课程设计中,课程内容包括排球、足球及武术等,但是,在实际教学开展中,只是按照传统、单一性的模式开展,降低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由于教学内容的枯燥性,导致很多学生在体育课程参与中缺少兴趣,无法实现体育教学的创新。

三、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1.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实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伴随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改革的最终价值,应该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状况,进行体育工作的创新,改进教学水平,为现代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高校管理者应该合理构建教学手段,运用科学化的教学方法激励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逐渐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体育管理方式的创新,实现体育教学的协调性发展。体育教学管理者应该结合体育管理工作,进行人员、财务及信息等内容的有序管理,转变以往的体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及团结协作等,适应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尊重学生的思想,为学生提供积极性、主动性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体育教育部门的创新潜力,实现体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创新。而且,在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构建中,应该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各层次人员纳入到目标管理的网络体系中,充分保障管理者及实施者认清自身的职能,通过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实现体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为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3]。

2.结合体育教学现状,实现体育设施改建

通过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为了逐渐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应该将体育教学硬件设施的构建作为重点,研究中发现,目前,体育场馆的建设模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体育院系体育馆建设;二是办公综合院校的体育馆建设;三是民办高校及高职高专体育馆的建设。对于体育场馆的建设而言,其设施相对健全,而且,在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构建中,可以充分满足体育院校的创设需求,但是,在一些体育场馆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不健全的问题,在一些体育项目开展中,会视天气情况而定,导致体育教学质量面临挑战。而且,在高校体育馆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资金缺乏导致的,在设备设计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降低学生的心理感受。伴随信息化的发展,在大学生教育中,由于受到体育比赛及体育新闻的影响,导致接受信息的能力相对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相对片面,降低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体价值。因此,在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应该将体育教学作为重点,按照学生的需求进行体育设施的构建,展现体育教学的整体价值。体育场馆建设中应该进行长远性建设目标的规划,制定系统性的管理方案,通过场馆建设模式,进行场馆建设资金方案的确定,加强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国家体育总局要求的结合,针对当前的企业运行状况,进行体育场馆激励制度的构建,展现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核心价值[4]。

3.构建创新性体育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改革

体育教学创新应该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充分展现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性,为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而言,在教学模式创新中,为了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构建体育教学的创新模式。体育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构建体育教学策略,例如,针对大一学生,应该按照学生的兴趣进行选修课程的构建;针对大二学生,应该进行体育课程自主选择课程的设计;针对大三大四学生,可以设计必修课及选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特长,进行体育课程的选择,展现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体价值,并为高校体育课程的创新提供支持[5]。

4.结合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

通过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分析发现,在体育教材整合中,存在教材选择差异性的问题,一些高校使用全国公共体育教材,也有一些高校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的规范性、权威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若这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结合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全面性、专业性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在现阶段体育教学中,应该结合院校的特点,进行体育项目的优化,展现体育教学的创新价值。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应该结合体育内容,设施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依据学生的基本特点,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在体育实践课程内容制定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体育实践课程内容制定的过程中,应该将体能课程作为重点,通过体育素质锻炼内容进行体育项目的普及,展现体育课程教学的核心价值。第二,高校体育课程构建中,应该积极传承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第三,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结合院校优势进行体育课程的开展,为现代体育课程教学的创新奠定基础[6]。

5.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对现代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分析发现,在教学方法创新中,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限制性问题,并结合体育理论课程及体育实践规范,进行教学改革的创新,展现体育课程教学的专业性。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可以解决游戏心理教学模式,进行游戏体育的创新,展现体育健康教学的价值性。在健康体育教学中,主要将游戏体育作为重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改善传统教学中的限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为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支持。通过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状况的分析发现,在体育教学创新中,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时完成教学目标,并展现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整体价值,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在不同课程形式、课程任务创新中,可以积极鼓励自主参与,提高学生的意识素养及能力,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创新,展现体育课程教学的价值性,为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7]。

6.结合体育教学状况,提高教师素养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展现课程教学的价值。在学生主体能力提升中,教师应该逐渐提高专业素养,保障人才培养的价值性,促进现代体育教学的创新。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应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结合健康体育教学的内容,构建科学化、组织化及社会化的体育管理机制,展现专业课程构建的个性化特点,体育教师应该逐渐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掌握体育教学的整体价值,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也应该为高校体育教师提供激励性的竞争平台及学习机制,制定科学化的教学评价系统,展现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满足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需求。

7.针对体育课程模式,实现评价改革

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而言,在课程教学创新中,体育教学评价作为一种直观性的教学模式,若不能构建课程化的教学系统,会降低体育课程教学构建的专业性,限制学生主体能力的提升。对于目前的体育课程教学形式而言,学生的考评主要由教师进行负责,学生可以对任课教师进行主观评价,这种评价体系缺少一定的公平性,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大学生核心价值的体现。研究中发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其核心目的不只是为了拿到学分,而是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真正感受到体育内容的价值性,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将公平、公正、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为重点,结合教学的内容,构建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感受体育的乐趣,满足现代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需求。在阶段性教学评价中,可以给予完成目标的学生一定的奖励,没有完成目标的学生可以进行积分奖励,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一般情况下,一学期可以指定3次阶段,学习目标考核内容应该合理,引导学生提高体育学习的专业性,满足学期课程教学的基本需求。在这种考核办法构建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习掌握阶段性的学习内容,而且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专业性,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实现现代体育课程教学的稳定创新。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为了逐渐展现课程教学的价值性,应该结合体育课程教学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展现现代教学的有效性,满足学生体育能力提升的需求,逐渐促进现代教育体系的稳定发展。通常状况下,在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中,应该结合现代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体育设施改建、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完善、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师素养的提升及评价模式的改革等,进行教学的创新,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性的体育课程形式,为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改革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改革之路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备忘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二)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