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方向及关键因素

2021-01-16王宏坤魏亚茹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导师制本科生

王宏坤 魏亚茹 张 莹

(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体育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体育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效,人民群众享有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35亿人,到2030年要达到5.3亿人,到203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名[1],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社会体育专业,重点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体育健康指导、休闲体育、创意设计等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在此背景下,加快培养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形势专门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对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积极探索。

导师负责制经过试点改革已于2009年后成为我国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主体模式[2]。结合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特点,为发挥导师制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作用,实现对本科生专业知识学习、科学研究、实践等各方面的个体指导与培养[3],拟在原有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将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师制引入到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中来,旨在有针对性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探讨在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影响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因素。

一、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方向

在导师制下,围绕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健康中国”建设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通过进一步梳理并细化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业务要求,可将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分为体育健康教育与指导方向、特定人群健身与康复指导方向、休闲体育运动与产业开发方向、健身科技平台建设与健身指导服务站建设方向、体质健康互联网大数据建设等方向,并依此进行定位明确的个性化人才培养。

1.导师制下的体育健康教育与指导方向人才培养

体育健康理念与方法的传播和实施需要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为主导,鉴于现有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人民群众的体育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以中小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将体育健康教育与指导方向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业务要求设定为:重点掌握教育、运动、心理、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运动项目基本技术与技能,具备教学和训练所必需的组织教学、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分析与纠正错误、制定相关文件的技能与方法,具备体育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训练、科研、裁判、竞赛组织、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能力,了解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掌握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本科生导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吸收那些对传播体育健康教育有兴趣的同学,组成导师小组,在原有学业水平基础上,通过帮助学生规划与培养目标对接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指导学生重点完成上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导师制下,通过加强实践环节训练,使学生掌握传播体育健康的方法、手段,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逐步培养学生体育健康教育工作的综合素质和能力[4],培养其成为“健康中国”建设中合格的体育健康教育的传播者与指导者。

2.导师制下的特定人群健身与康复运动指导方向人才培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特定人群(儿童、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的体育健身能力培养,积极开发符合特定人群的体育健身项目,加强残疾人运动康复手段与技术的应用,加强非医疗手段干预应用。按此要求,将社会体育本科生中对运动康复与健身方法方面有特长和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建立导师指导小组,该方向业务培养要求为:重点掌握教育、运动、心理、运动康复、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特定人群健身与康复运动项目基本技术与技能,具备健身与康复训练所必需的组织、讲解、示范技能与方法,了解老年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等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导师按照业务培养要求科学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学生重点课程、重点知识学习,加强体育健身与康复专业技能培训,强化运动康复方面实习与实践环节等[5],通过导师制培养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特定人群的体育健身与康复指导专门人才。

3.导师制下的休闲体育运动开展与休闲体育产业开发方向人才培养

导师制下休闲体育运动开展与休闲体育产业开发方向的人才培养业务要求为:重点掌握教育、运动、心理、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休闲运动项目基本技术与技能,具备休闲体育教学和训练所必需的技能与方法;掌握休闲运动产业运行、经营、管理的基本规律与方法,了解休闲体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积极发展休闲体育运动、促进休闲体育产业开发与运营是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领域,休闲体育包括水上、山地、雪上、空中等项目,如赛艇、帆船、赛马、滑雪等。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结合自身专项基础,在原有水平上通过导师制培养,进一步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休闲体育项目专项技能,掌握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规律,了解休闲体育发展最前沿动态[6],通过导师制培养,将其培养成为健康中国建设中时尚休闲运动开展与传播的引领者。

4.导师制下的健身科技平台建设与健身指导服务站建设方向人才培养

健身科技平台建设与健身指导服务站建设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具有时代特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兴领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服务平台。导师制下健身科技平台建设与健身指导服务站建设方向的业务培养要求为:掌握体育健身科技与资源开发与配置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建设科学健身指导与服务等多功能一体化平台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备研发、组织、管理健身科技与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能力,了解该领域科学研究与应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对于该方向专业课程成绩优异的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可以加入到导师的科研队伍中,在导师的课题研究中,通过大量实践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7],在本科阶段培养一定健身科技平台建设与健身指导服务站建设科学研究素养,为今后在该领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5.导师制下的体质健康互联网大数据建设方向人才培养

体质健康互联网大数据建设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通过大数据建立与分析,更好服务于大众体质健康。在导师制培养模式下,体质健康互联网大数据建设方向的业务培养要求设定为:掌握体育、社会学、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不同人群体质健康大数据的采集、录入、整合、存储的基本技术与技能,具有分析、应用与管理体质健康大数据的技能与方法,具备综合开发大数据的基本能力,了解互联网云计算方面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在组建该培养方向的导师组时,吸收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方面有特长的本科生加入,在实践中通过体育学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机融合,将学生培养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体育工作者,成为有力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创新型人才[8]。

二、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因素

1.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是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有效实施的前提

缺乏完整、实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将流于形式,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由于导师制实施涉及导师遴选、教学实践环节中硬件设施的使用、包括规章制度的执行等很多方面工作,需要社会体育专业以外的其他院系和部门的配合,所以,为确保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学校应成立以教务部门牵头的组织领导机构,全面负责导师制人才培养各项工作中的协调与管理。教务处作为导师制人才培养制度的第一层级管理者,主要负责导师制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的制定、教师遴选办法的制定、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的制定及场馆设备使用办法制定,教师薪酬制度、学生成果奖励制度、效果考核制度制定等纲领性文件的制定等全面管理工作。第二层级管理部门应该设立在社会体育专业所在院(系),主要负责上述规章制度与文件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工作;第三层级管理部门应设在院(系)下面的各教研室,主要负责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与情况反馈。学校各层级管理均应安排专门人员对该项工作进行负责。通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责任到人的层级管理[9],确保导师制实施不流于形式,使导师制真正在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制定导师制下的培养目标与业务培养要求是本科生导师制有效实施的基础

各层级管理者与导师要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行深入学习研究,领会其精髓,分析把握规划纲要提出的重点发展领域与方向[10],并据此确定与之相符的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规格。根据“健康中国”建设所需人才培养规格制定导师制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业务要求。人才培养目标与业务培养要求是导师制实施过程的指导性纲领,要在实践中不断对其进行细化研究、补充丰富,在导师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中能够有所遵循,以避免导师制实施过程指导工作的盲目性。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效果的保障

规章制度是一切行动的准则。导师制下,至少需要建立以下制度性文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遴选办法》《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工作职责》《社会体育专业导师制下本科生培养计划》《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下场馆、设备等使用办法》《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薪酬管理制度》《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学生成果奖励制度》《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工作考核制度》等。上述文件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进行反馈修正,日趋完善,成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的工作制度保障。

三、结语

作为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丰富和补充,本科生导师制对提高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特长优势等方面发挥独到的作用。通过建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组织管理机制、明确导师制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导师制人才培养规章制度,使导师制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中发挥出特有的教育效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需求,助力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导师制本科生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导师制”模式在呼吸内科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手外科新人职医师的专科渐进式导师制带教模式探讨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