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多元主体治理模式研究

2021-01-16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舆情危机政府

隗 玮

(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以案例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为依据,结合比较分析法,综合处理近年来的典型案例,将传播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发挥运用,进一步深入了解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多元主体治理模式,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应对网络舆情可行性的策略。

一、治理模式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019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的网民已经有8.29亿,普及互联网的占比达到59.6%;我国大约有8.17亿的手机网民,运用手机上网的比率达到98.6%。此外,核心地位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是用来传播舆情的主要手段。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随着时代逐渐增强的公众民主意识,导致人们对民主的渴求逐渐加深;二是许多新媒体发展迅速,让舆情传播速度加快,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随着人们借助新媒体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发出专属于人民自己的声音的同时,政府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大。我国是社会转型的关键国家,社会问题与矛盾逐渐迸发出来并叠加积累,突然发生的事件,舆情传播迅速,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若不在第一时刻出面回应,舆情会愈来愈恶劣,将向不可控制的地步发展,政府形象也随之受损,公信力下滑,导致人们对政府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最后对社会和谐与稳定构成严重威害。处于新媒体时代,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新媒体、带动网络舆情、正确解决网络舆情是地方政府的重要难题。

2.研究新媒体意义

在创新的时代,有关网络舆情治理的理论仍在起步阶段,仅从单一学科如公共管理或者新闻传播着手综合各学科进行的研究很少,据此,较高理论价值是其拥有的特点。第一,以情报学、新闻传播,公共管理等为出发点,使地方政府扩大网络舆情的研究领域。第二,新型的网络方式逐渐普及,人们对其认知也逐渐提高,其如何发展将会是重点研究方向,新媒体时代下相关部门对治理理论的研究会更加丰富与充实,其研究成果也将被广泛应用。该研究最后用来对社会现实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处于新媒体时代,应该有效帮助地方政府解决保护人民正当利益、舆情危机、维持社会稳定并且开展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研究,提升政府公信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提高利用新媒体的能力[1]。

二、网络舆情治理的相关基础

1.风险社会理论

所谓“风险”与“灾难”并不相同,民族、国家、阶级的界限在风险社会已然消失,使社会发生变革的主要力量将是无法预料的风险,任何人都将无法预测。风险理论提到社会变革是无法预计的,是不可规避的风险。经济迅猛发展,中国的实力提升,国际地位渐渐升高,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明显。一定程度的社会矛盾已经积累,准备迎接巨大压力的是社会安全自我保护机制,渐渐增强的是群众利益与现实矛盾。所以,要满足人们对国家的期望同时也关注政治和经济,对此,接踵而至便是影响力的增强,要加强社会的保护机制。互联网劣势,导致舆情风险转变为事态化的存在,更加显著的是一系列公共危机在近年发生的原因是由网络舆情产生的。由此可见,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之大。互联网社会引导着社会管理模式及个体思维方式,使个人的思维方式逐渐现代化,进而让现存的资源配置、社会关系等互联网化,其本质是一个风险社会。该主题便是针对研究政府网络舆情应对方面的问题,在治理网络舆情中带入风险社会概念,为其闯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和正确方向。蝴蝶效应是舆情风险的突出表现,处于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由于互联网不知名的特点,人们表现其非理性。网络小事会逐渐伴随网友的评论传播导致不可预计的结果,若政府不加监管,会使网络舆情向负面发展,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威胁。整个社会的事务都相互影响,并由一个风险引起规模性的社会风险。

2.公共治理

起初“治理”源于“Steering”,译为控制、操纵。从19世纪末,在其他领域应用尤其是在政治学这一学科中。私人机构或公共机构采取许多措施进行事务管理,促进联合行动的持续性过程和调节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政府所能做的就是化解这些矛盾。作为一种持续性活动,由政府单方面主导治理是错误的,并且双方面互动是社会与政府同时进行的。“治理”比“管理”多的就是共同促进与同步发展,因此,执行难度大大提升,做出动态化的调整是必须经历的一个步骤。十九届三中全会主要提议国家要全面解决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中存在的矛盾,国家要求政府要把“治理”作为执政理念。单一主体管理改变是由“管”变为“治”,给予大多主体的新内涵是互动、参与、民主等。如何进行二者的转换是国家工作重点。国家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来创建新思维,彻底推翻老旧思想,但有些地方仍然用老旧思想治理地方,损害了政府公信力[2]。新媒体时代治理网络舆情,以公共治理理论为基础,包含新媒体、社会公众、政府、企业共同处置,无形之中使网络舆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网络舆情走入积极方向,对社会和谐稳定有益。

3.运用危机管理

社会运行中,正常秩序和公共安全的危机事件是由某些突发事件影响的。政府作为主体要运用积极的方法治理国家,公共利益的损害、社会和谐稳定都需要进一步优化。罗伯特·希斯(RobrtHeath)是危机管理4R模式的创建者,危机管理4R模式一般具有四个阶段:反应力、预备力、缩减力、恢复力。其中缩减力是核心内容,即应合理配置资源,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针对出现在危机管理中的事件展开监测工作需采用预警系统即预备力,发生危险时第一时刻预防;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反应控制和扭转危机扩散的反应;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采取措施进行善后工作,一是为挽回形象,二是为总结经验教训。所以,危机管理是指演变的过程,重点是全部周期的管理。政府是处于危机管理的许多主体中的主角,政府成立全周期应急管理机制、正确处置危机事件是成功的因素,消除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危机管理下的一个新范畴是对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治理展开研究,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紧急预备措施,依靠现代化的数据分析技术、预警技术等高科技进行治理的预防工作,加大执行力度,使危害网络舆情的信息朝着积极方面迈进,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三、网络舆情治理多元主体化

1.我国网络舆情治理现状

目前,许多部门与中央共同成立了专门用来治理网络舆情的机构,其承担着研判等工作。最早成立的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该机构有许多高科技人才,包括国务院以及很多从事媒体职业的领导,“智囊团”是由一批顶尖高技术学者组成,这些学者都为创建治理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初步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相对完善。地方上,例如,人大政协等各级相关部门都逐渐开展有关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引导等工作,经过不懈努力,使其对舆情的应对力有了显著提升[3]。此时,新媒体时代日渐成熟的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也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来应对网络舆情,同时协助相关部门解决相关事件。研制面对大众的网络舆情自动监测系统,方便了地方政府在舆情监测方面的工作。

2.政府:重要的是网络舆情治理的法律体系建设

第一部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是保护信息安全的条例于1994年颁布,制定了有关计算机信息网路管理的暂时规定,同时适用于国际计算机网络。1996年通过了对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加强计划,2012年末颁布并且实行了一个与互联网信息管理有关的规定;直到2014年2月新颁布的微博信息服务管理也被列入计划,在此期间,多部法律法规相继颁发实施,加强了网络信息安全与管理。还颁发了一系列有关突发事件引导和控制的法律法规,例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同样规定了相关内容。涉及信息内容管理、网络信息安全监督、网络信息内容散发与传递等内容都是通过这些法律来进行规范,提供法制保障的前提基础是构建良好的网络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国家颁发和实施的与互联网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达到76部,中央互联网络信息办公室成立后出台的就有47部。法律法规的出台使网络空间更加安定。与此同时,在新媒体时代我国已然开始重视建设法治化的网络空间。2015年10月之前,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会指出,网络环境的安全与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与之息息相关的是网络安全与社会稳定,打击取缔网络犯罪是必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法规的制定要加快步伐,网络管理也需逐渐探索与研究,依照法律法规来治理网络是我国努力的方向,构建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4]。我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违法犯罪的清朗的环境。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有利于相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处理,法治保障需法律法规来做基石,从而有效应对舆情发展,而且对网络空间管理的规范是从法律层面给予的,使地方政府顺利实现以法治网。

3.高校:建立高校有关网络舆情管理联动机制

要做好舆情管理,需要将一些教授等人员培养成提供意见领袖,同时对其进行决策等方面的培训。在此期间,最先发挥作用的是经验和知识相对丰富的领袖。事件发生后,意见领袖应发挥言论的引导作用。在此条件下,通过评论、转载等形式,构建一个新过程。与之相关的人员凭借新媒体协会等形式,建立一个组织,在这个组织中进行学习与交流,目的是提升领导与判断能力。最后,意见领袖不但要与大家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方式与互动环境,还要掌握学生的思维。报送的部门是依照舆情的严重性决定的。与此同时,报送的部门也要向上级部门进行报送。在此期间,主管舆情的部门也要及时处理,处理时要通知技术部门采集信息,也要在校内进行走访调查。倘若有必要,公安部门要出面发表意见,防止舆情向错误方向发展。与之相关的人员也要第一时间对学生及老师的情绪进行疏导,对外说明校内的舆情状况,使群众安心。与此同时,与其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要对网络上的提问进行回答,避免大众的言论影响到舆情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在第一时间由有关部门对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封存。

四、结语

根据上述条件,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也让舆论变得更加复杂化与多元化,并且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相关主体要逐渐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需与新媒体时代相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强大优势,积极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现代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而且也要学会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优势,引导社会各种舆论走向正轨,促进国家和谐稳定,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猜你喜欢

舆情危机政府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危机”中的自信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危机来袭/等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