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的价值维度

2021-01-15黄志兴肖长春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励志红色道德

黄志兴,肖长春

(1.井冈山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吉安 343000;2.华东交通大学,南昌 330052)

大学生励志教育在于激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磨砺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做一个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奋斗者。励志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近年来各高校开展的励志教育形式多样,载体丰富,激励了一批大学生奋发向上。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多强调个人成就和财富,对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培育不够;淡化政治导向,爱党爱国方面的内容偏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手段乏力;物质激励较多,精神激励、道德激励偏少,革命英雄和道德模范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下降,“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贯彻力度不够;有些励志教育不当使用“魔鬼训练”“极限挑战”的方式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内容空乏,手段粗暴,对部分大学生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伤害。以上种种现象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和反省。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生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更是大学生励志教育的行动指南。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正是高校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力举措。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就是利用我党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宝贵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励志教育,用红色精神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在发挥大学生励志教育的积极作用,并在避免大学生励志教育存在的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 明确大学生励志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大学生励志教育首先要明确价值取向问题。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不仅要鼓励大学生立大志,更要激励大学生树立“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共产主义理想。[2]坚定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的首要价值。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红色文化的灵魂,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目标是科学的,虽然共产主义目标的实现需要许多代人的努力,但共产主义不是空想。红色历史具体而生动地告诉我们每一位大学生,中国共产党人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奋斗正在让这个目标逐步的实现。我国已进入了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阶段。开展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就是要大学生传承革命先辈坚信共产主义,必定为之矢志奋斗的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就是要让广大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学习和信仰并践行马克思主义,成为忠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迎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应立足中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让党和国家的事业高奏凯歌,迅猛发展。“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做法和行动,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真正地生根发芽,蓬勃发展。红色历史让大学生明白,在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用红色资源激励教育大学生,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明辨是非的判断力和行为选择的决断力。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渗透重点就是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渗透,企图通过西化的大学生在我国发动“颜色革命”。要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当代大学生,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各类社会思潮的引领。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形象的展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倡导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高尚性和无私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大学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正确武器。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抵制错误思潮和价值观的侵蚀。

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有利于坚定大学生“革命必胜”的理想与信念,引导大学生自觉用“中国梦”引领个人梦,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革命时期关于理想信念的最强音,是对“红旗能够打多久”悲观论调的强力回击,是对“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的形象表达。正是这种勇于胜利的精神,给全党全国人民无穷的力量,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开展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就是要坚定大学生“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让广大大学生坚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自觉用“中国梦”引领个人梦,把个人追求和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建功新时代,谱写精彩华章。

二 强化大学生励志教育的政治取向,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每个国家每个时代的教育都有它的目的性,封建社会培养的是帝王统治的卫道士,资本主义社会培养的是资产阶级的守护者,社会主义国家培养的是共产主义的信仰者和奋斗者。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这是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的根本任务,是我国高校的历史使命,也是大学生励志教育的根本指向。政治导向问题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让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

开展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就是要让广大大学生知历史,懂国家,强化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就是要让大学生一代铭记红色历史,延续和扩充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3]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红色文化,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获得了全国人民的一致认同。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励志教育,有利于加强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历史展示,让大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具有较高的执政合法性和合理性,促使大学生在国家性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等重大政治问题上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开展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统一的共识可以团结群众,凝聚力量,成就事业。中国共产党在制定纲领和路线时,坚持群众路线,以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汇聚了群众的智慧,获得了人民的广泛认同。红色文化在各个时期唤醒了群众的觉悟,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凝聚了人民的力量,取得伟大的胜利。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凝集力量。红色历史文化生动而深刻地教育广大大学生保持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文化冲击中保持政治清醒,明辨是非,不被反对势力策反渗透;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从大局出发,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自身行为的考量;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规定,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积极主动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向革命前辈看齐,向优秀党员看齐,向党和国家的要求看齐,见贤思齐,在投身“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实现青春价值。

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红色文化是中西方先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爱国主义是中西方先进文化的共同选择,更是红色文化最具魅力的精髓。爱国是每一个人值得自豪的个人品质。许多革命前辈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为国家的兴旺,为更多人的幸福生活,毅然牺牲“小家”成全“大家”,用实际行动深刻地阐释爱国的含义。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单独的利益,一切的奋斗只为国家的复兴、人民的幸福,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具体、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英雄史诗。开展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就是要用红色文化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红色文化具体和形象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正是这条道路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走向独立、自由和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长期探索和选择的道路。这条道路在实践中经受了时间和人民的考验,是一条正确而充满前途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我党我国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理论成果,是历代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中国实际问题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中国各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赢得了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发展的制度保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过程中不断建立和完善的。既不同于西方的国家制度,也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照搬,它切合中国的实际,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党和人民的利益,是卓有成效的一套制度体系,保证了我党我国的蓬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不断熔炼,服务于人民群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是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红色文化产生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经过历史的洗礼,倡导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培育“四个自信”的精神沃土。[4]

三 引导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道德取向,增强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道德是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反映,是用来调整人与人、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道德内容往往有所不同。不同的国家意识形态下,道德取向也是不同,不同的道德取向意味着不同的道德选择和行为选择。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道德,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发挥道德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学生线上线下受到多元道德标准的冲击,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潮上扬,甚至有的大学生励志教育宣扬财富至上,个人成就至上,严重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就是要利用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道德资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感,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判断力。[5]红色文化资源所展现的先人后己精神等精神性遗产和革命遗址等物质性遗产都包含了丰富的道德资源,党和革命先辈的高尚道德品质能够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道德激励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形成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践行能力。[6]

红色资源所蕴含的革命英雄和道德楷模的事迹可以激励大学生向革命前辈学习,向道德楷模看齐,确保高校人才培养不偏离“立德树人”的指导方向。2015年10月13日在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基于榜样激励的青少年励志教育研究”课题组在全国 8 省(市)开展了广泛调研,其结果表明对青少年励志教育影响最大的群体依次为父母、优秀企业家、政界领袖、影视和体育明星,而革命英雄和道德模范逐渐淡出青少年的视野。[7]这样的结果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道德导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树立什么样的励志教育榜样,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道德取向。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激励大学生向革命前辈学习,引导大学生尊崇革命英雄和道德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红色文化中有着许多值得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毛泽东、邓小平及陈望道、王尔琢、曾志、艾思奇等,他们抛小家为大家,为国家的复兴、人民的解放前赴后继,殚精竭虑,死而后已。红色榜样的崇高品德、英雄事迹、家国情怀能够对当代大学生起到形象激励、行为激励、精神激励作用,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全面发展。[8]

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通过展示具体的道德人物形象,可以让大学生明辨道德是非,提升道德判断力,完善自身道德品质,进而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共产党人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在面临各种艰难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时,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励志教育可以培养他们忧国忧民的道德情怀,让大学生们能够居安思危,明确历史和国家的责任,做担当实干的有为青年。我国已步入新时代,但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红色资源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可以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的道德习惯。红色资源蕴含的先国后家、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品质可以培养大学生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进而把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作为自己的道德追求。“彝海结盟”等中国共产党人一诺千金,广交五湖四海朋友,获得广大各民族群众支持的诸多事例可以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让大学生明白诚信是立人、立党、立国的根本。

四 优化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心理取向,培育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磨砺意志,奋发图强,形成积极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重要目标。积极心理品质能够让大学生正确看待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主动持续地为实现目标理想而奋斗。红色资源所具有的理想、信念、意志因素,对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具有特别的作用。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励志教育,是尊重大学生的心理形成发展规律的现实需求,有利于发挥红色资源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定向、激励和引导功能,能够提升大学生励志教育的感染力和内化效果。[9]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通过宣讲红色文化、参观红色遗址、实践体验红色、采风红色故事等活动,让大学生感知、体验红色文化资源所包含的革命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积极的心理因素,进而内化为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由于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父母长辈的过度包容,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沉迷享受”“逃避压力”“喜欢怨天尤人”等不良的心理倾向,优化大学生心理取向正是大学生红色励志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红色资源蕴含着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宝贵资源,如被称为人类历史奇迹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革命前辈展现的乐于吃苦、不惧困难的坚强革命意志。又如井山革命斗争时期“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的精打光”歌谣,生动呈现革命先烈“苦中作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色资源所蕴含的这些宝贵资源能够激励大学生不论身处何境,都要积极向上、敢作敢为,养成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积极的心理品质。[10]

红色文化可以激发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愿吃苦”“不能吃苦”是部分大学生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大学生过多地强调外部的物质条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和工作中往往表现出“等、靠、要”的萎靡思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中国梦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时代大学生要建功就必须艰苦奋斗。红色资源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的传家宝,广大大学生要将这种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毛泽东在即将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告诫全体党员: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1]中国共产党就是靠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推动国家发展,带领全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无论是井冈山时期还是延安时期,我党都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红色文化的核心之一,是我党我国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精神能够激励当代大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吃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发有为。

猜你喜欢

励志红色道德
红色是什么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红色在哪里?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追忆红色浪漫
生活励志
牛人的退稿信,我们的励志课
“差钱”也演“励志”剧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