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党史学习为突破口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2021-01-14尹田生焦爱新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党史中国共产党

尹田生,焦爱新

以党史学习为突破口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尹田生,焦爱新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从党史中吸取营养,能够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党史学习教育对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丰富素材和形式,强化青年大学生的学习自觉,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党史学习;理想信念;大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四个目标中,学史增信就是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2020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中强调:“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1]。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理想信念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2]。

一、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党史学习教育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不可或缺的内容

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力量,是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不可或缺的内容。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创新党史教育教学方法,精心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让党史学习教育方式灵活、生动形象,增强教育实效,进而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党史学习教育能坚定广大青年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信心

党史是关于信仰和创造的波澜壮阔奋斗史,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为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的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百折不挠、砥砺奋斗的精神品格和实践方略始终贯穿其中,成为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的重要法宝。通过加强党史国史教育,使广大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辉煌历史,懂得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翻身解放,国家繁荣富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我们国家发展壮大,人民幸福安康。从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谱写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壮丽诗篇[3]。

(三)学习党史,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习近平为何有那么强的政治定力?这首先源于他有坚定的、钢铁般的信仰。这种信仰,拥有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需要的精神动力。

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100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

中国共产党能够铸就百年辉煌历史,归根到底在于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远大理想、革命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毅力,这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精神密码。

二、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对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党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精神资源,党史学习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大学生补齐知识短板、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

(一)指引人生方向和目标,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从而帮助广大师生由理论的清醒走向行动的自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4]。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之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应当用实际行动回应时代挑战,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一百年前的今天,无数的青年志士为探索强国道路,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前赴后继、不畏牺牲,无私奉献。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第一个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文章,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分析改造旧世界旧秩序,坚定不移地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革命道路前进,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青年毛泽东写下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诗句,表明了自己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青年周恩来写下《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表达寻求革命真理、救国救民于危难的坚定信念,抒发不怕牺牲、矢志报国救民的宏大志向。广大青年学生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报效祖国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青年一代必须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生信念。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5]。

青年大学生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对祖国和人民怀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自觉用真善美来塑造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二)吸取精神营养,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青年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及确立的关键时期。少数大学生对党史了解不多,理解不透,感情不深。在大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尚感情,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青年学生要厚植爱党情怀,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把对党的忠诚和热爱牢记于心、落实于行,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青年学生要厚植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热爱祖国是青年学生的立身之本和成才之基。要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有机结合在一起,与时代共奋进、与祖国共发展。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社会责任,进一步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定信念[6]。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

(三)践行无私奉献精神,自觉抵制消极思想和腐朽观念侵蚀

当前,世界格局动荡,各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斗争激烈。少数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道德观念淡化、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缺失,各种错误思潮尤其是历史虚无主义给大学生理想信念带来消极的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崇尚金钱、权势、地位,个人主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单纯崇尚利己主义思想。少数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容易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诱惑中迷失。前进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险阻容易放弃理想奋斗目标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在新时代,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真正懂得“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伟大奉献的精神史诗,常读常新。在抗疫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无数共产党员义无反顾,迎难而上,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青年大学生要充分践行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精神,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积极奉献,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让热血在国旗下沸腾!

(四)发扬奋斗精神,勇于担当新时代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主动从历史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自觉锤炼过硬本领,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更好担负起历史重任。

要充分汲取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我们党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的。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决不能丢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家宝。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品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基,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根基。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中央苏区时期,中央机关领导“每天节约二两米,使前方红军吃饱饭,好打胜仗”,群众传唱“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穿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 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艰苦奋斗精神。

革命战争年代物资非常匮乏,按照规定夜晚办公可点三根灯芯,可毛泽东同志带头勤俭节约,只点一根灯芯,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朱德同志同普通战士一起踏着“挑粮小道”挑粮上山,与群众打成一片。战士们担心朱总司令年龄大,偷偷藏起挑粮的扁担,铸就“朱德的扁担”的佳话。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守的红军将士浴血奋斗, 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陈毅同志在《梅岭三章》中写道“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是何等豪迈的奋斗精神!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今天我们的物质产品非常丰富,但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值得永远铭记和继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任务艰巨而繁重,必然经历挫折和困难,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顽强的毅力和意志。我们必须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奋力拼搏的姿态、只争朝夕的状态、守正创新的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五)发扬不怕牺牲的精神,做到矢志不渝

中国共产党能够经历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翻开百年党史,无数革命志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奋斗、英勇牺牲,一批又一批优秀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死而后已。一百年来,革命精神如灯塔,始终照亮前行的道路。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汲取共产党人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查找差距、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坚定信仰,补足理想信念之“钙”。

三、群策群力,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一)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党史学习教育对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

1.加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学校领导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认识到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

2.加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突出理想信念根本,增强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加强对党史的学习研究。培育一批高素质的党史学习教育的专业化队伍,提高教科研水平,加强对党史的学习和研究,进而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三)丰富素材和形式,提高教育实效

1.党史学习教育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活动载体和丰富教育内容,通过唱红色歌曲、赏红色影视、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寻红色足迹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以提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党史学习教育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综合运用启发式、情景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将党史国史知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参与度。

3.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主动加强与党史研究、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沟通协作,了解百年党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学习知晓近代中国所经历的屈辱历史,揭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4.深入挖掘党史资源。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计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引导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历史场景,触摸历史痕迹,从党史人物对科学理想信念的探索中、从党史人物的精神和人格中、从党史人物积极践行理想信念的社会实践中汲取我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养分,从而切实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7]。

5.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拓展党史国史教育学习空间。根据大学生特点和需求,积极开发党史教育网上资源,通过微信、微博、QQ群等方式普及党史知识,开展英雄人物展播、革命事迹宣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式、趣味性党史国史宣传教育平台,营造学习党史国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浓厚氛围。

(四)强化青年大学生的学习自觉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坚决抵制消极思想观念和价值形态的侵蚀。青年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加强党史学习,用力锤炼过硬本领,时刻准备着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8]。不断从党史中汲取思想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9]。

(五)政府、社会和高校群策群力密切配合

政府、社会和高校群策群力、密切配合,需要从教育内容、形式和保障措施等方面重点发力,以期充分发挥党史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促进青年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构建政府、社会和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创新思政育人方式,真正让学生“内化于心”。通过参与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重大纪念活动,加强思想引领,让实践活动赋予思政内涵,“外化于行”。家庭和社会积极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成长成才的历程之中。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使大学生从近百年的党史传奇中感悟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从而树立崇高理想,增强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水战红.党的光辉历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活教材大学生党史理想信念历史使命引导[J].科学时代,2011(12):280-281.

[2][4][9]翁铁慧.加强历史学习,坚定理想信念[N].人民日报,2020-09-18.

[3]云南省关工委.坚持党史国史教育,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EB/OL].http://www.nbggw.gov.cn/cat/cat29 /con_29_16422.html,2016-05-06.

[5]施晓雯.加强党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EB/OL]. https://www.sohu.com/a/449509261_100192912,2021-02-09.

[6]党史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EB/OL].人民网http://www.wenming.cn/ll_pd/lldt /201109/t20110922_332635.shtml,2011-09-22.

[7]李占秋.党史人物——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质资源[J].学理论,2017(2).

[8]徐高峰.修好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国史教育必修课[EB/OL].http://news.cssn.cn/zx/bwyc/202005/t20200 512_5127251.shtml,2020-05-12.

G412

A

1672-1047(2021)06-00032-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1.06.08

2021-11-05

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课题“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研究”(2020YB04)。

尹田生,男,湖北黄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侯利平]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党史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