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智能信息技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融合教学探索

2021-01-13杨滨

美与时代·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融合教学人工智能

摘  要:现代智能信息技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符合我国教育向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更是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培养艺术设计人才,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艺术认知,还要培养其掌握先进的智能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从而以设计师的视角提升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高校本科教学中,已有不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然而在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环节,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数字艺术设计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为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优质的智能化工具、培养综合性艺术设计人才提供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人工智能;融合教学;智能信息技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艺术设计教育深度融合教学改革研究”(JG2019122)阶段性研究成果。

设计学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在数字化设计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艺术设计人才,是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课题。当前,现代智能信息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已出现在高等院校的设计教学中,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占据着主要地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还未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在与传统教学的融合中仍较为生硬。柴利萍探索研究了如何有效融通现代信息技术与本科教学。她提出应无缝隙地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在学生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1]。

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传统的数字艺术设计教学已经开始在与时俱进地发生着变化,另一方面高度智能的软件工具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此时,设计行业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信息化技术提供了微课程、MOOC等多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并且拓展了工作室的专业方向。信息技术作为网络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的研究者进一步论述了信息化背景下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教学优势[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在线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有的研究者提出在线学习模式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自由安排学习计划[3]。

要较好地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设计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对当前的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优势以及缺陷进行一定的了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设计的对象、流程和方法带来了巨大变化,产生了智能化的新需求,也催生了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引发了设计思维和方法体系的变革。在2017年天猫“双11”期间,阿里集团“鲁班”智能设计系统仅用7天时间,就为各品牌自动设计生成了4亿张电子商务场景海报,最大程度地提升了设计效率,实现了“千人千面”和个性化设计的视觉延伸。这表明,人工智能辅助设计技术已经从广告领域发展到网页、界面、图形、版面、标识等设计领域,甚至延展到了产品、建筑、室内、服装、印刷、游戏、影视等设计领域。

但是,学者普遍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还无法拥有人类的主观能力:灵感、感觉和感受,也不具有人类的跨领域推理、抽象类比能力。因此它们仍然属于弱人工智能,只能依赖已有的、大量的数据信息来创作或者解决一些应用层面的问题。从定义上来看,人工智能是使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分析、决策,但是其本质还是为了解决问题。

科学家推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未来在解决超复杂纯智商的问题上会逐渐超越人類,而且它们可以生产出可被公式化(规范化)的设计,如一些符合规范并可批量产生的平面设计、符合规范并已成熟的网页和移动端交互设计(阿里集团的“鲁班”设计正是一个经典案例)。不少设计师会担心人类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其实是过于忧虑了,因为提高体验感和满意度是设计师的设计目标,而这些体验感和满意度都十分具有主观性质,人工智能很难去学习和感受到。相反,设计师可以把人工智能当成一种辅助设计工具,利用这些智能工具创造出更高的应用价值。

胡洁对此提出了艺术设计的人工智能驱动机制。他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然后他分析了人工智能的两个领域:学习和创新,并提出了艺术设计的科学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驱动机制,他强调应该让人工智能在设计师的引导下学习,并进行创新[4]。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还有大量的学者在如何借助智能工具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艺术设计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当前现代信息技术

在数字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智能信息技术与高校设计教学融合度还不够高。徐志磊院士认为,从模拟物理世界到模拟心理世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这两个世界的关系正是用户和设计师之间的关系,它们需要进行深度融合[5]。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固化,智能信息技术容易沦为教师填鸭式教学的一种新型工具。如果缺乏新的教学理念,反而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顾此失彼,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教学能力相融合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部分同学,特别是文科同学,对新的智能工具和技术常常存在畏惧和排斥感,他们仍然倾向于使用传统的设计工具和设计方法,因而达不到预期学习目标。因此研究一套低门槛的且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相融合的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智能化的设计工具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与设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过程,如何在教学团队中整合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和人才、进行协同教育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反思数据、人工智能主导的设计倾向。张钹院士在人工智能大会上提出人工智能下的设计只有算法的“智能”,没有人类设计师的“智慧”。罗江林认为艺术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没有任何的规则和形式是其裁判的标准。一些学者对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关系提出了思考,对设计领域数据论的误导性进行分析和反思,呼吁设计师正确看待现代科技工具复杂性,回归人本主义设计价值观[6]。

因为艺术有时候会将清晰结论模糊化,它的美是主观的、不确定的。艺术具有“似与不似之间”的神韵,而这些恰恰是以理性科学为主导的人工智能技术难以把握的。因此,在进行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时,容易陷入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工具的陷阱,产生格式化、程序化的流水线式的设计。因此,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引导学生创作具有不同思想和风格的数字艺术设计作品。设计出的作品只有具有人性,才能让人喜欢,增强用户的粘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艺术设计教学融通途径

梁晶晶认为大量的数据信息在智能时代的背景下,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得到有效梳理,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信息交流。让学生能在个性化、舒适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高效学习。她认为远程教育教学通讯技术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日常数据数量获取的不足,进一步节省了教师的辅导时间和精力,讓教育资源更加高效地、合理地进行分配和利用[7]。

在智能时代,数字艺术设计是艺术学、设计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它是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数字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艺术设计认知,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运用先进智能辅助设计工具的能力,提高学生用设计的方法研究和解决用户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设计内容与信息科学的深度融合。

(一)深度融合的课程内容组织与体系建设

以数字媒体设计为例,在美国各类影视制作公司里,数字技术与艺术均精通的人才资源十分丰富。这些融合数字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家们,使好莱坞生产的数字媒体设计作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比较领先的。可见科学与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更新数字艺术设计课程内容,丰富和拓展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另外,数字艺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引导学生创作具有不同思想和风格的设计作品。课程教学内容需紧跟时代潮流,在规则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教学改革应立足于专业建设,从整体角度出发,兼顾与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关系以及在整体教学计划中的位置设定。

“教”与“学”的过程在现代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将会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提升,使课程具备互动开放性和高效性特征,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多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

(二)提出深度融合的教学方法

综上,本人提出应该对传统的以理论教学和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提升,采用理论讲述与新一代计算机智能辅助设计工具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同创新设计能力,让同学们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设计思维的训练和设计技术的学习。同时也需要研究“低门槛”的教学方法,降低学生对智能信息技术的畏惧和排斥感,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当前智能化的设计工具以及多元化的数字艺术表现手段。

以交叉学科的视角对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与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设计师正确合理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实现设计中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平衡,完善设计策略。通过带入新颖的、操作性强的设计方法,提升设计效率。学科的交叉、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完善使课程结构更合理。合理调度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设计手段,才能完成创新性教学方法建设。

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独特的艺术个性以及综合运用智能化设计工具的能力,引导学生创作具有不同思想和风格的数字艺术设计作品,丰富和拓展学生数字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图1为在作者的“设计技术”课程中部分学生的作业展示。该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常用的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Illustrator,Sketch等),还加入对智能数据采集调研分析工具、人工智能生成图形技术、人工智能辅助配色等内容的学习。极大提升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用户需求获取效率,以及思维创造、图形创意、色彩搭配等效率。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3个月)做出比较满意的设计作品,其中部分设计作业已在一些国内权威的设计学科竞赛中获奖。

三、结语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传统艺术设计教育与新一代智能辅助设计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不只是接受纯艺术设计技能的培训,还必须让其学习和掌握与之相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随着我国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具备扎实的设计基础与绘画的基本功,同时又具备全面的、综合的科学技术应用能力的设计师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为各行各业带来变革。因此,设计师应积极掌握这些智能辅助设计软件工具,提升设计效率。

参考文献:

[1] 柴利萍.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4(3):181.

[2] Quanying Li.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Art Design Courses[C]//Vijayan Sugumaran,Zheng Xu,HuiyuZhou.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Systems in Multiomodal Information Analytics.Springer,2021:646-560.

[3] Jian W. Application of Blending Learning Based on Network Learning Space in Teaching Design of Digital Ar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Learning,2019(3):177.

[4]胡洁.人工智能驱动的艺术创新[J].装饰,2019(11):12-17.

[5]徐志磊,董占勋.认知科学与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1(42):1-4.

[6]罗江林.智能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艺术教育,2017(16):13-14.

[7]梁晶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冲击及影响[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4):214-216.

作者简介:杨滨,博士,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访学智能辅助设计、数字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融合教学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试论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