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山、拾得视觉形象演变及衍生设计开发研究

2021-01-13牟健

美与时代·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视觉符号寒山图像

摘  要:“和合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时代特征和当下意义。寒山、拾得作为“和合文化”最具象征性的视觉符号之一,我们应从其视觉形象的历史演变轨迹进行解读。思考在新传播媒体兴起的时代,如何借助寒山、拾得视觉图像传播中华“和合文化”,依托新途径、新设计法则进行传统图像再造,赋予传统图像新生命力,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现活力。

关键词:寒山;拾得;和合文化;视觉符号;图像;衍生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台州市社科联研究课题(20YB06)研究成果。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其中“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包含了中华文明的本质精神。所谓“和合”,即“和”中有“合”,用我们现代话语来说就是“求同存异、和谐共处”,指事物有同有异,存异趋同,融合相生。当下“和合文化”被确定为中华文化的经典,成为追求和谐、和睦、和善的重要文化理念,是解决当下纷争的法宝。和合文化历史悠久,其主要视觉符号为“寒山、拾得”人物图像。寒山、拾得视觉形象承载着和合文化,对于和合文化有着特殊意义。探求“寒山、拾得”人物视觉符号的演变轨迹,即可窥探和合文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契合程度。从而利用现代设计实践,进一步助推和合文化在构建社会和谐中的重大作用。

一、寒山、拾得视觉符号初现于绘画

和合信仰最早起源于先唐傩戏,当时并无清晰形象描述,但可以考证当时和合信仰与寒山、拾得无关。而据史料考证,寒山、拾得是确实存在的真实人物,生活于唐代中叶。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寒山拾得》有云:“寒山、拾得,唐贞观时二僧。”[1]有关寒山、拾得的形象,最早文字描述见于唐闾丘胤的《寒山子诗集序》:“状如贫子,形貌枯悴……桦皮为冠,布裘破弊,木屐履地。”而寒山、拾得初始视觉图像,据目前考证出自贯休笔下。贯休的《写经图》又名《寒山拾得图》,其笔下的寒山实为“梵相”,蓬发长袍,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这与贯休笔下的《十六罗汉图》中的“胡貌梵相”罗汉十分相似[2]。由此可断,贯休笔下的寒山、拾得视觉形象即当时“罗汉”概念的肖像写真。五代时期罗汉画兴起,著名画家王齐翰、杜宏义、左全、王道求、陶守立、杨元真等都曾经绘制罗汉画。这与当时世事纷乱、战祸不止、人民祈求安乐不无关系。罗汉这种接近人世体态、精神上融入人世情感的视觉符号,成为一种罗汉信仰,融入到绘画、雕塑、戏剧以及民俗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外与当时禅宗的兴起也有关系,禅宗强调“明心见性、顿悟即佛”,可以不念经、不礼佛,一切从内心顿悟。更有呵祖骂佛、毁经烧木佛的公案,无视俗事常规。罗汉具有狂放孤傲、不修边幅的特点,恰恰契合禅性本真的境界。贯休本身即禅僧,其画中寒山、拾得即是罗汉化身。笔者认为当时画寒山、拾得视觉图像就是画罗汉,也将二人的视觉形象视为动荡社会的精神寄托。贯休笔下以罗汉形象定型的寒山、拾得延续了很久,对当时、后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唐宋后,寒山、拾得视觉形象呈现禅的“祥和”

贯休之后、寒山、拾得视觉形象从唐末至明代一直是绘画的重要题材。唐宋不少画家都以禅意表现寒山拾得视觉形象,注重内在深度的表现。寒山、拾得形象开始摆脱刻板的罗汉形象,开始人物内心的体验。较为有名的就是宋代李公麟的《寒山拾得图》,画中的寒山、拾得身披长衫,寒山执杖站立,拾得含笑凝视,表情丰富。至元代,颜辉的《寒山拾得图》中寒山拾得的视觉形象用水墨与重线结合,勾描与晕染手法并重,寒山、拾得视觉形象人物表情丰富,蓬头散发,诙谐有趣,似智似颠,看似庄严又是满面春风的慈祥面目,可以感受到寒山、拾得从苦行罗汉形象逐步呈现亲和面貌。

唐宋以后,寒山、拾得视觉符号虽有部分保留了罗汉特征,但无论外形及气质上渐渐趋向文人眼中的“雅”士。画家高超的技法,文人画追求“气韵美”的情怀,促使在唐宋之后的寒山、拾得视觉形象中有了禅意静美祥和的体现,泼墨减笔这些与禅宗重心悟而轻形式的表现技法,在梁凯、马远、颜辉、李公麟等画家的笔墨中都有流露,可见当时寒山、拾得视觉形象已成为画家借物写情的视觉符号,抒发其率真洒脱、潇洒自如的禅境。

三、明、清以后,寒山、拾得视觉形象

成为世俗文化的象征符号

明清以前寒山、拾得视觉符号,狂放不羁、不事俗规,更加符合中华民族的隐逸禅文化。而到了明清,寒山、拾得受传统文化不断重构叠加,受到儒释道思想的影响,出仕为官、生活圆满、婚姻幸福的功利性需求,促使其形象逐渐变得儒雅和善。扬州八怪之一的华喦所作的《寒山拾得像》,一改原先邋遢不羁的形象,二人相视而坐,拾得携小童手捧荷花,似要献花。寒山着红衣,微微一笑,若有所思,营造出一片祥和氣氛。孩童献花、报以微笑,可谓是中华“礼”文化的隐现。

世俗文化的功利需要促使寒山、拾得视觉符号的形象进一步转变。在中国文化史上,寒山、拾得形象随着传统文化对其不断叠加,其视觉形象从文人眼中的雅文化逐渐扩大为老百姓需要的“喜”文化的视觉符号。而老百姓对寒山、拾得形象的需求更加融于生活,更加亲善,因此老百姓关于寒山、拾得视觉形象的定格,大都源于民间传说。相传寒山、拾得二人共恋一女,寒山因友舍爱,浪迹而去。拾得寻寒山,寻至姑苏城外枫桥,得以见寒山。拾得摘荷见友,寒山捧素食盒迎友。寒山赠盒,拾得献荷,后人把捧荷的拾得称为“和”(谐音),把捧盒的寒山称为“合”(谐音),这个也是寒山、拾得视觉图像手持物的来源。随着寒山、拾得视觉图形的广泛传播,赢得了越来越广泛的群众基础,统治阶级也开始对其加以认可,清雍正皇帝对二人进行册封,成为宣扬满汉民族和睦的视觉象征。

晚清时期,寒山、拾得由婚配扩展到了象征喜庆的吉祥符号。寒山拾得视觉形象开始进入民间,成为老百姓所接受的寒山、拾得,其痴狂、邋遢的形象逐渐被舍弃。明清开始,寒山、拾得视觉图像逐渐经过了老百姓的功利性改造,成为老百姓用以兄弟和睦、婚姻相关的吉祥符号。早期寒山、拾得视觉形象多为成年男子,二人分别手持荷花、斋盒,蓬头笑面,身披长袍,俨然一幅孪生兄弟的视觉形象。还有寒山、拾得视觉符号转变为憨态可掬,两小无猜的孩童形象,从禅意狂士,变为喜气祥和。一人手持荷花,一人手捧圆盒,取和(荷)揩合(盒)好之意,于婚礼时陈列悬挂,或常年悬挂于中堂,取谐好吉利之意。也有对坐相视,手拿和、合二字,整体构图趋向圆形,象征圆满的寓意(如图1)。

四、寒山、拾得图形符号的

象征意义及衍生设计探索

(一)寒山、拾得图形符号的重大意义

当前,国家重视传统优秀文化的复兴,和合文化重建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寒山、拾得图形是和合文化精神内涵的凝聚。现如今,由于受西方哲学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影响,我们的思维模式往往是“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乃至东西方文明之间均存在巨大的分歧。因此,当今世界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融合各种文化价值观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以缓解日益激烈的生态、资源、文明、宗教等之间的冲突。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为代表的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髓,“求同存异、和谐共处”是应对当下问题的最佳选择。人类的文化活动及精神运动都是符号化的活动,其文化内涵、视觉信息都需借助一种视觉载体进行传播。寒山、拾得是“和合文化”的承载和媒介,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其视觉形象已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社会价值。“符号化能赋予世界给我们的感知以意义”[3],“寒山、拾得”图像对于“和合文化”具有符号学意义,也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映射着和合文化最深层的文化意义。

(二)寒山、拾得图形符号衍生设计探索

新时期的“和合文化”体现着“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重要价值观,并能够协调各种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以追求“和”为美的价值体现。寒山、拾得图形符号作为和合文化最主要的视觉象征,意义变的更加深远,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思考其衍生设计。结合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寒山、拾得衍生设计开发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首先是利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寒山、拾得传统图像进行现代平面设计再造。寒山和拾得的视觉图形历史悠久,其视觉造型随着时代发展赋予了新的变化。其在某一特定时期的视觉图像造型,必然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图形设计的发展,寒山、拾得图像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改变,其传统造像的风格,已无法与现代生活相适应,更无法让年轻人所接受。因此,虽然对寒山拾得图像最直接的应用是和合文化视觉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绝不是照搬照挪,而是利用现代平面图形的形式法则、表现手法,对其图像进行再造,使传统图像焕发新的生命力。其次是寒山、拾得所隐含的和合文化在设计作品中的承载。追求“和”美已成为寒山、拾得图像给我们视觉传播设计的主要启示,寒山、拾得隐含的和合文化是我们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和谐统一的视觉图像表现,这也是我们不少设计作品当中值得参考的设计意境,是展示东方审美韵味的表现。设计应用中追求类似寒山、拾得图像所隐含的东方意蕴的“和”美,已成为不少设计师进行视觉传播设计的重要追求。20世纪90年代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师陈幼坚先生,为西武百货设计企业形象时,就是利用了西武百货公司的英文名字“SEIBU”头字母的“S”造型,并结合象征我们中华和美文化的双鱼造型进行设计的。双鱼旋转,阴阳和谐,生命不息,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和”文化的追求,也寓意了西武百货的长长久久。

当下,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意义虽然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更多的文创、视觉文化传播开始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但现代市场上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仍然参差不齐,不少所谓文化创意产品片面追求商业利益,存在开发误区。笔者结合前期研究基础,认为寒山、拾得今后衍生设计开发应该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文化+创意的原则

文化融入是传统文化衍生创意设计的核心内容,任何的传统文化衍生创意设计,都必须建立在文化融入这个基础之上。对于寒山、拾得文化符号的衍生设计,首先我们可以选取选取寒山、拾得最具代表性的视觉形象特征,衍生设计过程就是传统图形的活化再生,也是传统文化的再生。其次可以利用在寒山、拾得视觉符号背后的和合文化,使中华文化得以良好的继承和长远的发展。最后也可以以寒山、拾得的历史故事为背景,以设计手法对其进行现代演绎。以上是传统文化创意开发的基本原则,只有在特定的文化元素基础上进行创意,才能在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的同时,达到文化传播及教育的目的。

2.文化+情感的原则

从寒山、拾得视觉形象演变过程看,之所以其传承能够如此悠久,其实背后是人们对其情感作用的变化,是情感的视觉演绎。寒山、拾得视觉符号的情感性主要是符合了老百姓追求趋吉避凶、幸福圆满的心灵趋向,是和合文化的重要视觉展现,也是老百姓对其经久不衰喜欢的情感因素。情感性也是现代传统文化衍生设计应该注意的重要原则,设计师自身应该热爱文化,深入体验设计对象背后的文化内核,选取最具有情感性、打动消费者的代表性特征,这样才能用设计外观和演绎设计对象背后故事来打动消费者。

3.文化+功能的原则

传统文化创意产品的衍生設计,不是纯粹的宣传文化读本,其衍生设计产品应该具有一定功能性。文创设计产品的开发应该体现文化性和功能性的统一,功能性缺乏的产品,往往影响消费者的使用周期,而文化性和功能性很好结合的产品,往往为消费者喜闻乐见,使用频率也更高。如故宫的代表性文创作品“朝珠耳机”,利用耳机与朝珠外观的近似,既抓住了故宫宫廷文化的特点,又紧扣功能性、实用性,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寒山、拾得”视觉衍生设计开发上学习、借鉴。寒山、拾得视觉图形的文创开发应该追求功能性建构,即追求产品开发功能性,不应只是纯粹的文化宣传读本。

五、结语

视觉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在历史的某一个阶段,其图像往往被赋予时代的特征。寒山、拾得视觉符号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如今,“和合文化”内涵被赋予时代新意,是“求同存异、和谐共处”中华文明的映射,寒山、拾得作为“和合文化”最主要的视觉符号必将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当今世界纷争背景下,立足“和合文化”中“和谐共生、求同存异”的核心价值观,并遵循现代设计法则,依托文创开发传统文化,必将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在“和”美文化的感染下也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美好关系。

参考文献:

[1]丁福保.佛学大辞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1064 .

[2]牟健.“和合二仙”的视觉传播研究[J].艺术家.2019(3):150-151.

[3]赵毅衡.符号学原理和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33.

作者简介:牟健,硕士,台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视觉符号寒山图像
寒山即景
寒山
Poet’s Peak
A、B两点漂流记
浅谈标志
浅析九江双蒸酒酒标设计的视觉符号
城市宣传片在对外传播的推广策略
浅析传播于语境中的视觉符号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