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高中物理导学模式,助力学生高质量学习

2021-01-13钟嘉信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4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高中物理

钟嘉信

【摘要】教学包含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高质量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教得有方,学生学得有道。本文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出发,阐述用创新模式,引导学生高质量学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教学;导学模式;高质量学习

探讨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时下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话题。其实,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学生高质量学习,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导学。对导学模式推陈出新,好的导学模式,是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的有利探索。笔者认为,好的创新导学模式应充分体现:一能扎实学生的基础;二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优化;三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四能使学生学习更快更有效。以下是笔者打破常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用新的模式引导学生高质量学习的体会。

一、设置朗读,夯实物理基础

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学生表露出来的是答题速度慢,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解答物理问题。分析其原因,是学生对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物理量及其单位等不熟悉、不理解所致。客观上说,高中物理学科相对难度大,不少学生觉得物理难学,这是客观事实。为了扭转学生的这种状况,每课伊始,笔者让学生朗读物理五分钟。有人会问:“为什么理科也要让学生大声朗读?不是靠理解码?”笔者的回答是: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开声朗读,眼到、口到、脑到,印象深刻,短时间内就可以熟悉和理解。自物理课堂设置朗读后,笔者觉察到学生回答问题和做练习的速度明显快了。例如,“磁通量”这个物理量及其单位韦伯,很多学生都不理解和生疏,但学生读多了,就很快明白了“磁通量”就是穿过某面积的磁感应线的条数,单位韦伯不再生疏。这就说明,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更快熟悉所学知识。

2.熟能生巧。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物理学科注重的正是这点。但实际能够应用的前提是对所学知识的熟悉。朗读是熟悉所学知识的快捷途径,熟悉就能应用自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熟悉能衍生作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感觉到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每次考试,解答题做得好的学生人数不多。但从课堂增设朗读后,再加以强化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做解答题的情况有明显的改观。例如,一次上习题课,上课开始,笔者就让学生朗读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然后再进入课堂主旋律,让学生做以下题:

如图所示,把一质量为2.0g、带电荷量为的均匀带负电小球A用绝缘细绳悬起,将另一个均匀带正电小球B靠近A放置,当两个带电小球在同一高度且相距cm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取,,A、B两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求:

(1)小球A受到的库仑力的大小;

(2)小球B的带电荷量。

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快速地解答完毕。笔者想,原因很简单,第一问,学生熟悉和理解了“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过求A球受到库仑力,就得到了B球受到库仑力;第二问,熟悉了“库仑定律”,求B球的电量就更是轻而易举。实践证明,朗读能使学生夯实物理基础。

二、采用设疑解疑,优化学习

一节课内,受诸多因素制约,要完成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非易事。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与配合。笔者尝试过课堂上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比较容易扣紧教学目标,快捷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中,在学生角度,上课是带着问题而来,下课是解决问题而去;在教师的角度,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和教学的内容,设计好一个扣一个、一环扣一扣环的设问,以备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和回答。例如,笔者引导学生学习“碰撞中动量守恒”物理模型时,笔者问:“火车头与车厢是如何连接的?”“是火车头与车厢碰撞连接的。”马上就有学生起立回答。 随即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笔者又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型?”“这是一动一静,碰后粘合一起运动模型。”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笔者又連续问大球碰小球,小球碰大球的动量守恒物理模型,学生亦能对答如流,非常积极,效果很好,气氛十分活跃。

实践表明,采用设疑解疑教学模式,可行且效果好。原因有四:一是以问题的形式导入课堂教学内容,有直奔主题之功效,正所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二是课堂上能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回答问题时,学生起立,有热烈的掌声鼓励。 二是课堂上能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回答问题时,学生起立,有热烈的掌声鼓励。回答问题正确时,又有更热烈的掌声祝贺,课堂气氛是何等的热烈。三是课堂上,学生可以小组的形式,由原来排排坐改为团团围着坐,讨论、交流,总结是他们主要学习方式,可以调动每一个学生,课堂上实现所有学生都在专注学习。四是课堂上,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引入物理情景,诱兴趣强动力

2021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超七成是物理情景题。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平常教学就根据高考的指向而展开。因此,引入情景题教学,既是高考导向又是实际教学之需。情景题把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呈现出来,学生自然地意识到物理源于生活后,学习的兴趣也会倍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兴趣会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克服因难的勇气。

近年来,笔者开展了大量的物理情景题教学。如,引导学生学习“反冲运动”时,一开始就导入发射飞船火箭升空的震撼场景,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看过类似的例子吗?”“燃放烟花”,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接着,笔者又导入飞船返回时利用反冲减慢着地的情景。看后学生很快了解明白,“反冲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加速和减速两种。紧接着,笔者又导入飞船在太空中变轨的情景,使得学生对“反冲运动”在现实中的应用更加深刻,学习的兴趣也就更高。

诚然,学生对学习物理越来越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明显越高,学习的成绩也会逐步提高。物理成绩好的学生曾这样说:“物理情景中的知识源于生活实际,给人一种很实用的感觉,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学习的兴趣、动力自然就有所不同。”由此可以窥见引入物理情景的好处。

总结教学实践,物理课堂教学引入情景题可以起到如下作用:1.触景生情,使学生产生热爱物理、消除物理难学的错觉;2.能把干巴巴的说教变成活生生的场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3.扩宽视野,打开眼界。物理知识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能看到更多生活奇景。因此,笔者认为,引入物理情景教学,既是应对高考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之需。

四、择选范评,面批面改,立竿见影

笔者在布置作业或练习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做完后收集,事后再批改、评讲,这是一种“吃冷饭式”做法。隔了一天或几天,学生难免会有些遗忘,效果也往往不理想。因此,笔者转变做法:1.范评练习。课堂上学生做完练习后,当场找来一位或几位学生的解答投影到黑板上,进行详细的点评,让学生对照比较,可以马上知道哪里错了,哪里不规范,立即凸显效果。在实际中,学生解题不规范是一种普遍的情况。潦草、随意写解答过程,费时费力,吃力不讨好,也是屡见不鲜。实践证明,投影式范评,有立竿见影之效,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习惯。

2.对于学困生的作业面批面改。学困生的作业普遍存在要么做错,要么不完整,要么解题不规范等情况,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做细做实。对不符合要求的作业,笔者会叫他们来面批面改,将错误逐个点出,然后让他们拿回去重做,让他们从每一次做好开始,再慢慢改变整体学习情况。

3.面批面改优秀学生的试卷。一来他们比较关心自己的每一次考试成绩,二来促使他们学得更好。面对面批改试卷,可以让他们立马知道哪些地方错了,并点明怎样做才对。实践证明,面批面改试卷,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优秀学生的学科成绩。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创新教学,打造幼儿英语多彩课堂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基于身体与职业素能的中职体育创新教学研究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