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2021-01-13陈育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4期
关键词:趣味课堂教学改革小学数学

陈育称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它通过多姿多彩、饱含深意的内容引领我们更好地去认识物质世界,它绝对不是由一个个刻板知识点所组成的定性模组,而是独具韵味的系统化工具,在人类发现与改造世界中有着重要的功能价值。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数学、意识到该学科与生活间的密切关联,以理性思维促进学生成长发育,教师需要采取更灵活、更适合的教育教学方式,为学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本文以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构建为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教学改革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传统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在成绩的指向作用下,强行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内容。课堂上基本听不到学生的声音,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这不仅扼杀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容易导致学生在巨大的压力下逐步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调查研究发现,长此以往,大部分农村学生认知里的“数学”只不过是取得分数的道具罢了,其根本意识不到该学科知识所具备的超强实用性,很多学生不想学、也不愿学。特别是在升入小学中高年级之后,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学生,面对难度骤然提升的知识点会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加上教师的不正确引导,很可能出现不想学、不愿学的情况。数学就像是压在他们心口的一座大山,压得他们抬不起头、喘不过气,这也导致学生两级分化现象日趋严重。

二、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法的运用

数学本就是一门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学科。各类知识点都是前人智者在不停的发现、思考与实践中凝练而出的精华,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互为表里的。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其实是学生认识世界最好的工具之一。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往往能唤起小学生兴趣的大多都是具象化、实体化的存在,这是小学生思维能力发育的特性所致。所以,教师要遵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将书本上的重抽象知识嫁接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生活化元素上。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一课中,教师可以用最常见的生活元素举例,诸如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月亮每天从西边升起等,以这类学生肉眼常见的生活内容来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帮助学生意识到东西两个方向是相反的,随后在此基础上引入南、北两个概念。让学生知道辨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时,只要知其一便可知其所有,进而在脑海中逐步产生方向标雏形。生活化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聚焦于”课堂之上,更能促进学生借助可供参考的生活元素打开其思维大门,在探索中萌生趣味,在趣味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二)善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数学本就是一门在探索中产生的学问,紧靠教师的“苦口婆心”,不断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是很难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的,学生也听不懂、听不明白。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小组合作探究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够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还能在良好氛围烘托下带给他们快乐的情感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合作技巧,提高小组凝聚力、协调力、发展力的同时,助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教导学生小组成员间互相尊重,不以成绩“论英雄”,而是要看到同伴身上的闪光点,成绩好的学生固然能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给予组内成员更多的帮助,但这不代表成绩差的学生就毫无价值小组成员要站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高效合作,携手创设合作共赢、携手向前的优质氛围。与此同时,要虚心接受他人建议,可以试着去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但不能以强硬的方式输出主观意识。小组探究中的思维导向应该是由全体成员共同把控,在共同目标的促进下为合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现阶段仍有一些学生是独生子女,且班级可能存在数量较多的留守儿童,他们都有着较强的主观意识,只不过表达的方式各有不同,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乐于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尊重每个人,让其在合作过程中能动协调个体与集体间的关系,让每个人都有自信、有能力,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助力。

(三)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趣味课堂的一大重点内容就是“参与”,学生只有在真正从思维或动作上融入进来才能取得良好成效。而小学生的特性决定了其愿意被人所接受、喜欢听见人的夸奖、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所以,在小学数学趣味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如,课上游戏课选出“特定”参与者,可以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以是性格内向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他们“拉拽”到舞台上,并善用激话语与奖励措施来对其进行正向评价,让其感受到自己在台上也能发挥得很好、自己也能学会数学等,逐步改善其对数学课堂、数学课程的认知,使其有勇气、有能力参与其中。

(四)游戏化教学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可以从游戏中获得很多知识,同时还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课程内容游戏化,就是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呈现,进而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习得数学知识。这对于乡村小学,尤其是缺乏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农村小学来说,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四边形知识时,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用小组自己的方式来摆“四边形”的造型。如,有的小组会四个人一组围成正方形,有的小组会通过绘画的方式“画”出四边形,还有的小组会借助学习用具,比如铅笔、铅笔盒等摆出不同的四边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要从实际教学中寻找构建趣味数学课堂的有效方式,根据学生群体的共性需求与个体的特性需求提升教育、教學质量,为其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邢倩倩.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曹琼.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J].家庭生活指南,2018(11).

[3]翁文顺.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学生提问能力薄弱的原因与对策[J].试题与研究,2021(30):41-42.

[4]侯晓燕.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与方式[J].新课程,2021(43):44.

猜你喜欢

趣味课堂教学改革小学数学
例谈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构建策略
“趣味课堂”在技工院校语文课中的应用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