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探索

2021-01-13方静芝王蓉伍媚春

科教导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临终关怀课程思政

方静芝 王蓉 伍媚春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应对新时代新要求,高校只有树立“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将思政“润物细无声”融入教学设计、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使专业课真正成为育人主阵地,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笔者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中的德育元素,以“临终关怀”一课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课程思政视域下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探索,以期为基础护理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临终关怀 护理学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9.043

Exploration of Basic Nursing Teaching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aking the teaching design of hospice care as an example

FANG Jingzhi, WANG Rong, WU Meichun

(School of Nursi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21001)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tressed at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we should comb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with[1]in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impart knowledge, but also take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s the central link. In response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only by establishing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nd integr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istening things silently"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uch as teaching design, curriculum scheme, curriculum standard,teachingplan, lesson preparationand teaching evaluation,ca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ruly becomethemain position of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o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 author integrates the moral education elements in the curriculum into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take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hospice car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practice of basic nursing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basic nursing educators.

Keyword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ospice care; fundamentals of nursing; teaching reform

“護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是与临床课连接的桥梁,涵盖了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起关键作用。“护理学基础”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在教学时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容易忽视德育,而学生也往往更重视临床实践技能的学习,忽视职业素质的养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临终关怀,是《护理学基础》中第二十二章的内容,是对患者护理的最后一程,如何为临终患者提供全面的照护,使其舒适、安详、有尊严、无痛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其知识点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死亡是可怕的,是令人避之不及的,所以中国的死亡教育几乎没有,才会有那么多人在亲人即将离世之时不知所措,那么多人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之时自暴自弃。死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人们如何坦然面对死亡、理解死亡,而不是害怕死亡。每个人都会经历死亡,只是时间早晚,这很正常。当人们能坦然面对死亡的时候,才会知道怎么好好去生活。生命是脆弱而坚强的,是短暂而绵长的,是有限也是无限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超现实性,因为人类不可能生存在一个完美的盛世当中,永远都有矛盾,有对立,这是生命的矛盾美,也正是生命和尊严的可贵之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临终关怀教育时,应鼓励他们认识生命的有限与脆弱,知道如何去面对生命之中的挫折与无奈,珍惜有限的生命,去寻求有限生命的可爱,赋予生命以积极的意义,知道如何在死亡未来临之前好好生活,从而活得满足而充实。将思政融入临终关怀教育,可以让学生对死亡有正确的认识和更深入的思考,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来看待生与死,在行为上能够坦然的面对死亡,能够坦率的讨论和准备与死亡相关的议题,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建立积极的人生观,提升生命的品质,珍视生命的价值,从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保护生命并在学习中感悟生命的意义。

1教学分析

1.1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全日制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对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还不够,学习心理上有对课堂传统学习的厌倦心态,但具备一定的好奇心,善于模仿,在实践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小组协作能力,但联系实践能力不够强,职业素养和沟通意识还有所欠缺。

1.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形成以下知识、能力、情感、育人四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解释相关概念;学生能正确陈述临终关怀的意义和基本原则。(2)能力目标:学生能判断患者的心理反应分期并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学会与患者沟通、相处。(3)情感目标:学生能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来关心和爱护;以人为本,感悟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4)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大爱精神与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人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和能力。

2教学理念与方法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念,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

3教学实施

3.1课前

学生4~5人一组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课前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任务1(知识):通过网络媒体与书籍资源查阅搜集临终关怀的资料,结合教材内容,谈一谈对临终关怀的理解。任务2(能力):请根据案例编写一个“临终关怀小剧本”,填写剧本设计表,并进行3分钟的角色扮演,拍摄微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通过线上投票选出最佳微视频团队在课堂展示。任务3(情感):线上试玩文字剧情类小游戏《平行时空——我要如何说再见》,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和对生命的感悟(学习通发布主题讨论),通过学习通形成词云,将言之有物的感想分享给大家。

3.2课中

导入新课(5min):播放一分钟小视频进行氛围、情境引入;案例导入新华社的两则新闻,结合课前任务1与同学们提问交流,完成概念理解部分的学习。

知识点精讲——结合案例与思政素材(25min):以视频、图片、文字的形式呈现案例或故事,引导同学们讨论分析,老师再进行点评小结,从“知识点”到“知识面”,完成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主要知识点有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分期与护理。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部分,结合视频和图片,将基本原则蕴涵在一个个现实故事中,引发学生思考;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分期部分,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分期的关键点,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通过视频引出案例进行分析,抓住患者的关键性心理进行护理。知识点跟思政元素融合主要采用的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和使用的素材见表1。

角色扮演(8min):课前发布任务,请同学们根据案例编写一个“临终关怀”小剧本,填写剧本设计表(示例见表2),并进行3分钟的角色扮演上传微视频。案例可由老师提供几个范本,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去搜集案例,在案例的基础上去设计剧本。课前任务中选出的最佳微视频团队在课堂进行情景模拟,其他的小组点评,教师总结。

归纳总结(4min):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来进行重点知识的回顾,从概念到基本原则到心理反应的分期和护理要点,每一个点可以引导学生去延伸出对生命,对职业精神,对伦理道德的感悟。同时通过随堂练习来进行知识巩固。

布置作业(3min):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辩题,并线上投票选出一项在课后进行专题的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事物的两面性,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相关的辩题示例有:(1)安乐死应不应该在中国合法化;(2)是否应该把父母送进养老院;(3)亲人得了绝症,我们该不该劝TA放弃治疗;(4)应不应该在中国广泛推崇临终关怀志愿者;(5)应不应该告诉癌症患者真实病情;(6)晚期癌症患者应继续治疗还是转入临终关怀病房。

3.3课后

每个班级推选出11名学生参与辩论赛,其中8名担任辩论赛正、反方成员,同时有1名主持人和2名计时、计分人员,其余学生作为自由辩论环节应援团,围绕辩题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围绕辩论过程中的课程知识、沟通技巧、人文关怀意识、职业情感、团队协作精神、法律意识、伦理学相关问题等进行点评总结。

4教学反思

4.1教学特色与创新

(1)课前采用线上文字剧情类小游戏形式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2)课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用视频与案例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3)课后组织专题辩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事物的两面性,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4.2不足之处与改进方向

(1)实践环节还有待加强:目前实践内容主要以学生自行设计参与为主,缺少实地的认识和观察。今后可与开设有临终关怀护理服务的机构合作,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面对死亡,同时加深对临终和临终关怀的认识。(2)教学评价的方式可以更加多元化,可以设计相关问卷进行调查,如自我学习能力评价问卷、教学内容评价问卷、课堂教学效果评价问卷等。

4.3“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探索的感悟

4.3.1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引导者,应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3]高校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引导者,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首要目标,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应交给思想政治类课程来完成,但其实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当教授做人的道理,任何一位教师都可以在课堂上将道理蕴藏在知识中传授给学生,这也是课程思政的内涵所在,是新时代对于所有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的新要求。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树立“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備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让课堂成为育人的主阵地。“护理学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沟通意识和奉献精神,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4.3.2护理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与切入方式

吴月齐在谈高校“课程思政”时提到:[“4]课程思政”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简单来说就是要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从而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课程思政”元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系统组织、规划和挖掘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资源是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5]专业课教师可以从专业相关的国家政策、社会热点新闻及视频、名人故事、电影电视影像资料、书籍文献、临床案例等各个方面搜集资料,在引入和分析过程中切入思政元素,加强价值引领。

比如在“护理学基础”的临终关怀这一课中,引入巴金、琼瑶、娄滔等多位名人故事,从新冠疫情临终患者新闻事件中提取思政元素,让学生能够从真实故事中进行思考和感悟,使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能够融会贯通。《平行时空——我要如何说再见》是一个文字剧情选择类小程序,学生代入主人公陈吉的视角面对肺癌晚期的母亲陈缓,在每一个剧情转折点作出自己的选择引导剧情走向,通过剧情故事感受平行时空下的自己面对身患绝症亲人的挣扎与痛苦,同时学习如何正确的对待临终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在真正的临终关怀中,它并不勉强抢救病人的生命,而是会将死亡看作一个自然的过程,只在照顾的过程中关注心理和精神方面,帮助病人尽量安乐的活着,尊重病人的价值观和需要,让他们在余下的日子里面活的舒适有尊严”“生的喜悦和死的坦然都应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我们无法让黑暗消亡,但我们可以是黑暗中伸出的一双手”“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我们无法决定生死,但可以活出生命的质量。即使不得不面对告别,我们也应当认真生活。保持热爱,坚守善良,用心生活,就是对生命最大的敬意”“生命既伟大又是那么渺小,在生命凋零的最后一段时间,我们应该以患者最大,完成他最后的心愿,给予他最大的尊重和帮助”“对于临终的患者,当生命得不到延续时,我也会尽我自己的能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姑息疗法的作用,让亲人充分了解患者的想法,不做‘自私留住亲人,继续化疗’的残酷决定,我们要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不要因为爱,而让我们爱的人更痛苦”“也有一些伟大的生命,愿意将自己的遗体捐赠给其他有需要的人,挽救他人的生命,让生命得以延续,这也是一场离别的壮举”,同学们在自己的感悟中写道。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充分后,如何把握课堂节奏,选择合适的思政元素切入点和切入方法也值得斟酌。[5]切入时机恰当方能充分体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原则,如讲解临终关怀基本原则的知识点时,结合名人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从中领悟伦理道德规范、人道主义精神,强化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弘扬大爱精神,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激发学生同理心、共情心,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政理念内化,发挥思政育人功效。同时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采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强化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助能力、思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讯作者:王蓉

基金项目:2020年南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JXJ047);2020年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HNJG-2020-0432);2017年南华大学船山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與改革课题(编号:2017CZ006);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护理学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王娟,王希梅.护理学基础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04):250-253.

[3]高涵,张春晶,李淑艳,等.“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3):77-78.

[4]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67-69.

[5]张宏晨,李艳,武佼佼,等.护理伦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01):45-49.

猜你喜欢

护理学基础临终关怀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探究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从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发展看地区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节中职《护理学基础》优质课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