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2021-01-13宫晓慧黄雪飞

关键词:竞争人文机制

宫晓慧, 张 曼, 黄雪飞

(1.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2.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在社会多元文化背景下,人文缺失、文化缺失是当代教育之憾,人文素养教育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教育实践。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尤其应该重视并融入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深化并完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研究。职业院校将可吸收的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精髓的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到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机制中,对助推地方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输送符合地方发展需要、国家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构建融入人文素养教育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机制既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可行的教育实践,又是培养符合地方发展、国家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实践。

1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仍然将课程重点围绕着技术技能的培养,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1)学校层面对人文素养培养的意识不足。不论是从课程设置、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还是从系统的宣传引导等才面来看,都可发现多数高职院校缺少专门对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培养机制构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契约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方面普遍有待构建系统的培养机制。

(2)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总体有待提升。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在阅读理解、沟通表达、观点陈述、辩证思维、知识储备等方面与院校培养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注重构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体系,提升其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3)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信心不足。当前的教育分类培养是基于国家发展人才需要分类的,但社会存在的由来已久的教育偏见,使得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学历、创新创业能力、就业市场等方面较普通本科院校学生而言自信心不足。同时,由于缺少对人文素养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亟待提升。

(4)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而言,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较少院校将人文素养课程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主要表现如下: ①部分院校在教育思想理念方面开始研究和关注人文缺失、文化缺失等问题,但较少有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探索人文素养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机制。②多数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缺少具体可实践的人文素养培养目标,缺少系统的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综合素养的培养机制构建。比如在课程设置层面,过度偏重“专业技能”为主的思想,重视专业技能类及各种实践活动课程设置,而人文素养教育类课程处于边缘地位,缺少人文情怀、文化常识、契约精神等对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研究和实践。③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在多数高职院校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缺少从顶层设计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划与定位,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完全走出流于形式的层面,更遑论构建人文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系统机制。

2 SWOT分析下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可以运用竞争情报分析方法,构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以SWOT分析法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据此构建培养机制:

(1)内部优势。就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其动手实践能力较强,愿意学习并接受新鲜事物[9],正处在积极吸取外界信息完善个人思维价值体系的关键阶段。因此引导高职学生提升其人文素养及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可实践性。同时多数高职院校设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教学实践基地,多数院校开设有人文课程和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等,为整合人文素养教育资源与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提供良好了基础保障。

(2)内部劣势。经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人文素养意识、思维视角、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的能力和意识还存在不小差距,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培训。此外,目前极少院校重视人文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机融合培养。

(3)外部环境优势。首先,国家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战略给带来了巨大的发展良机。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一方面迎来了难得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机遇与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也肩负助力在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中快速崛起提供人才保障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其次,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和价值。借力国家发展政策东风,将优秀的地方文化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机契合,既能为创新创业人才拓展创新创业视角,又能扩宽其创新创业思维,还能为其提供方便可行的实践环境。同时,不少地方具有非常丰富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当下,融入地方人文文化,引导学生挖掘生态和旅游资源的创新创业视角具有可行性和现实价值。

(4)外部竞争威胁。在国家对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下,创新创业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更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得到进一步重视。如《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7]11号)中明确提出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培养方案、课题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讲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10]。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创新创业外部环境支持愈发有利的背景下,创新创业竞争压力也是愈发激烈。对高职院校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发展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以相邻的浙江省、江苏省为例,两省均有较强经济基础和地方文化优势,且生态和旅游优势明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支持较为有利。在此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嵌入人文素养教育时,如何与其他地方高职院校就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持竞争与合作关系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思考实践的。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应涵盖以下方面,如图1所示。

图1 培养机制基本内容

首先,在深度思考和理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构建融入人文素养教育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可从革新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理念、重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素体系、构建内外部支持反馈路径等方面入手,突出学校及地方文化特色,凸显人文精神,顶层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角度、多层面、多路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竞争情报分析机制。创新创业的外部环境变化直接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与目标定位,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又影响着创新创业外部环境。所以,重视并系统分析创新创业外部环境变化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引入竞争情报分析,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地方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嵌入人文素养教育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目标定位与实践环节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具体而言可从两方面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竞争情报分析:一方面,在内部人才资源充分的前提下,可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竞争情报分析团队,定期分析并反馈给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从而保持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性、前沿性。另一方面,跨领域合作,与专门的竞争情报分析部门合作,定制创新创业教育竞争情报分析报告,内部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则依据竞争情报分析报告,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实践与模式创新研究中。

此外,引入跨省竞争与合作丰富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借力文化强省战略和发展战略,吸收地方优秀人文资源,深度融合人文素养教育,是彰显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重要实践。但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对外部竞争环境的分析与重视,需要基于竞争情报分析报告挖掘并吸收其他省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的优势,打造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型跨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最后,构建动态反馈跟踪路径。创新创业培养机制的革新离不开对既有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的分析,注重对创新创业人才的人文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动态跟踪、数据收集、分析研究等是必不可少的。

3 基于竞争情报分析构建培养机制优化路径

3.1 培养机制的适用性分析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首先要满足国家人才发展需要,因此要基于竞争情报,对该培养机制进行适用性分析。分析如下:

(1)能否凸显时代性特征。分析时代对人才能力要素需求的变革,对构建的培养机制分析其时代特征是否明显,这是适时优化构建的培养机制的重要评判依据。

(2)能否灵活可调整。基于竞争情报分析发现构建的培养机制存在漏洞和问题时,该培养机制能否灵活调整并修正具体教育实践环节。

(3)能否满足社会需要。对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满意度的社会调研与动态跟踪是判定是否再优化培养体系的重要保障工作。

3.2 培养机制优化的具体路径

培养机制优化路径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说明如下:

图2 培养机制优化具体路径

(1)竞争情报分析。判定是否需要修正已有培养机制。基于对已构建的培养机制相关的数据收集与竞争情报分析,判定是否需要修正培养机制的目标定位与实践环节等内部环节。若判定为否,则不执行任何操作;若判定为是,则需要二次判定对培养机制的内部环节修正是否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若判定是则直接修正培养机制的具体内部作用环节,若为否则进行下一步操作。

(2)适用性分析。判定是否满足适用性原则。基于竞争情报分析,对标适用性原则,判定是否需要修正培养机制顶层设计。若是则执行下一步,若否则对标适用性原则部分修正。

(3)顶层设计分析。跟踪顶层设计实验环节的动态反馈,判定新的顶层设计是否满足培养机制的适用性原则。若判定为是,则对培养机制进行革新。若判定为否,则对标适用性原则,再次进行竞争情报分析,再次优化顶层设计。

4 结束语

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构建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机制,是高职院校培养符合地方发展、国家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实践方向。本文在分析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培养机制与优化路径,以期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竞争实力,进而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提供思路与参考。

猜你喜欢

竞争人文机制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感谢竞争
人文社科
皮革机制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