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菌栽培”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2021-01-13刘中华吕琳娜何伟戴亦军袁生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52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化

刘中华 吕琳娜 何伟 戴亦军 袁生

[摘 要] 食用菌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急需大量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以打造“食用菌栽培”“金课”为目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以线下教学为本,优化实践教学流程,精炼理论教学内容;同时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过程,增加理论教学深度,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建立过程化考核与评价体系。实践表明,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食用菌栽培”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食用菌栽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化;实践教学流程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南京师范大学教改研究课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食用菌栽培‘金课’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9NSDJG065);2018年度江苏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019年度南京师范大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微生物学实验金课建设与教学团队”

[作者简介] 刘中华(1985—),男,山东龙口人,力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食用菌生理生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52-0105-04   [收稿日期] 2021-03-22

食用菌是指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产业在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三五”期间,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生产模式从传统的农户栽培模式,逐步向工厂化栽培模式转变,并进一步向集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1,2]。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极大优化了地方经济结构,成为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3-5]。但是,我国虽然是食用菌产业大国,却不是食用菌产业强国,食用菌的发展急需大量劳动力和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现代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提供动力[6,7]。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培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了解食用菌行业发展方向的高端食用菌人才,是促进食用菌行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2-8]。

“食用菌栽培”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为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自主发展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两个平行班,每班30人左右,共36学时。在该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校借鉴先进的现代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理念和技术,优化线下教学内容和流程,提升教学深度与难度;依托超星学习通App搭建线上学习平台,组织学生在线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构建研究讨论的学习空间,建立过程化考核与评价机制。本文介绍了我校在“食用菌栽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中的实践经验。

一、线下教学内容的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线上教学技术日新月异,但对于“食用菌栽培”等实践性课程来说,线下教学依然是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为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食用菌栽培实践训练,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了解不同食用菌的培养方式差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我们首先对线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和优化。

(一)教授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

食用菌的工厂化栽培是指在按照菌类生长需要设计的封闭式厂房中,利用温控、湿控、风控、光控等设备创造人工环境,实现食用菌立体化、规模化、周年化栽培[6-10 ]。为适应现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需求,在“食用菌栽培”课程建设中,我们借鉴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模拟食用菌工厂,建设食用菌生产中试车间,以此车间为平台,教授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利用人工气候室和人工气候箱对食用菌栽培环境进行自动化控制,利用木屑、棉籽壳或稻草秸秆等代料制备菌包,在中试车间内实现食用菌的立体化、规模化、周年化栽培。同时,为使学生充分掌握不同食用菌栽培工艺,我们选取4种具有不同工厂化生产工艺特点的食用菌供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分别是:培养时间较长、需要转色等栽培工艺的香菇;需要搔菌、催蕾和包片等栽培工艺的金针菇;需要进行催蕾、采收和后茬菇管理等操作的平菇;以及具有生长速度快和耐高温等特点的担子菌灰盖鬼伞。通过栽培上述食用菌的实践训练,学生不但可以掌握现代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所需的技术,同时还可以了解不同食用菌栽培工艺的差异,分析不同栽培工艺的优缺点,思考如何通过优化食用菌菌种或生产工艺提高食用菌生产效率。

在教授先进食用菌生产工艺的同时,为推进“食用菌栽培”课程思政建设,教师也在理论教学和线上教学过程中对我国食药用真菌的生产历史和传统食用菌栽培工艺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食用菌文化的历史、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以及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增加学生对食用菌行业的兴趣和对我国传统食用菌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二)优化实践教学流程

在实践生产中,食用菌栽培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1)食用菌菌种的分离培养;(2)食用菌母种的制备;(3)食用菌原种的制备;(4)食用菌栽培种的制备;(5)食用菌栽培料的制备、灭菌和接种;(6)食用菌发菌阶段管理;(7)食用菌催蕾阶段管理;(8)食用菌出菇阶段管理;(9)食用菌采摘、包装和贮藏。由于食用菌本身生长速度较慢,如果按照生产流程进行教学实践,难以在一学期(18周)内完成上述内容。而且某些生长速度较慢的食用菌如香菇等,一学期内也无法培养出子实体。如果没有完整的实践体验,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在“食用菌栽培”课程建设中,我们按照以下方案优化教学流程:(1)由教师和助教在开学前制备好栽培种,在第1周首先制备香菇的栽培料并接种培养周期最长的香菇,第2周再进行“食用菌栽培概论”首次理论课教学。在随后的3周内,分别接种平菇、金针菇和灰盖鬼伞。随后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生長情况和生产工艺,对不同食用菌进行发菌阶段、催蕾阶段和出菇阶段的管理;(2)在第6周至第13周中安排2~3次理论课,分别讲授食用菌生理生态、工厂化食用菌栽培技术等内容,并安排一次食用菌工厂的参观考察活动;(3)在4种食用菌进入本菇采收阶段后,于第15周左右安排一次理论课,讲授食用菌遗传育种与菌种制备技术,并于第16周至第18周开展食用菌菌种的制备工作。选择形状优良的子实体分离菌种并制备母种(第16周),挑选无污染的母种制备原种(第17周),利用生长优良的母种制备栽培种(第18周)。

优化后的“食用菌栽培”课教学流程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保证在一学期内让学生完成完整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实践训练,学生可以学习掌握从食用菌菌种分离到食用菌子实体采收的所有食用菌栽培技术;(2)教学流程优化后,本课程选取的四种食用菌均可在学期内培养出子实体,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投入度,且4种食用菌生长速度和出菇时间不同,能够综合利用食用菌中试车间的工厂化生产设备;(3)利用教师制备的栽培种进行食用菌栽培,再利用学生培育出的子实体进行菌种制备的教学流程,可以避免出现由于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导致的菌种污染影响后续实践过程的情况;(4)理论教学穿插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理论教学内容。

二、线上教学内容的设计

通过对线下教学内容的设计和优化,“食用菌栽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已经得到一定提升,但还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课时有限,本课程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教学课时以保证教学效果,导致理论教学课时被压缩,无法在线下组织学生对实践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和反思;(2)食用菌生长时间长,如果安排学生每天观察食用菌生长情况会占用学生大量时间,如果仅安排学生每周的上课时间进行观察,则会错过一些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同时导致学生参与度下降,影响学习热情。针对上述问题,我校在“食用菌栽培”课程建设过程中,应用学习通App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一)利用线上教学提升理论教学深度与难度

在“食用菌栽培”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在有限的线下理论教学课时中,教师主要教授食用菌栽培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而在线上教学中,则主要针对食用菌栽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和反思。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针对食用菌栽培设备的发展趋势、菌包出现污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金针菇包片的原理和对出菇的影响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和讨论。在线上开展讨论和研究性学习,弥补了线下理论教学课时的不足,扩展了理论教学的内容,提升了教学的深度与难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

(二)利用线上教学强化实践教学过程

在“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10~15人,按照课程安排,学生在第1~5周按照分组集中配置食用菌培养料并接种4种不同的食用菌;在后续的各个管理阶段,每组每日安排1位值日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本组菌包的生长情况,并按照食用菌生产工艺针对不同食用菌进行催蕾、转色、搔菌、采收等操作。教师要求值日生拍照记录本组接种菌包的生长情况,包括菌丝生长情况、菌包是否染菌、出菇数量、子实体生长情况、采收子实体数量和重量,以及人工气候室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参数等,并记录本人实验操作步骤;同时,利用图片和文字将上述实验记录发布在学习通App中。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完整记录实践过程中食用菌的生长和生产状况,全体学生和教师还可以随时通过学习通App了解本组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学期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通App中记录的实验数据,比较不同食用菌的生长速度,计算不同食用菌的出菇率、污染率和生物学转化率等参数,并撰写课程论文。与传统教学每周集中观察操作一次相比,学生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提升了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实践学习的效率,使学生能更加完整和深入地观察了解食用菌生产的过程。

(三)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建立过程化考核与评价机制

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利用学习通App记录学生签到情况、线上章节的学习情况、线上资料的阅读情况和参与讨论的活跃度等情况,同时综合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和课程论文写作情况,建立了本课程的过程化考核与评价体系。本课程的考核项目有四项:第一项为学习表现,占总评的20%,考核内容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和在学习通App中参与讨论和学习情况为参考,学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表现积极、能及时完成线上学习内容、发表或参与讨论的次数排名靠前,则该项目考核为优秀,有一项或若干项不达标则酌情扣分;第二项为实验记录,占总评的30%,主要考核学生在学习通App发布的实验记录,若学生能够及时、详细、完整地在线上学习平台发布实验观察结果,则该项目考核为优秀,若实验记录发表不及时或不完整则酌情扣分;第三项为课程论文,占总评的40%,主要评价学生论文格式是否规范完整,图片、表格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完整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各项参数,是否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讨论;第四项为考勤,占总评的10%,利用学习通App记录学生在每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签到情况,每次缺勤或迟到酌情扣分。

三、结语

随着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多种多样的线上教学平台不断涌现,并不断地影响着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受课时和研究对象特性的影响,利用传统教学方式开展“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已无法适应高校打造“金课”的要求,也无法为我国食用菌行业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首先,在我校“食用菌栽培”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精心研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不同在线教学平台的特点和优势,采用学习通App线上教学平台,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开展“食用菌栽培”课程建设。教学实践显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显著提升了“食用菌栽培”课程的教学效率,在保证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尽可能多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大幅度提升了“食用菌栽培”课的教学效率,本课程所选取的4种食用菌均可以在学期内培养出子实体,解决了传统“食用菌栽培”课教学过程中往往无法培育出子实体的问题,学生能在一学期内完整地进行多种不同食用菌栽培实践,并有机会品尝自己亲手培养出的子实体,增加了学生对食用菌产业的了解和认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增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学生不仅需要在线下课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还需要时常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开展研讨等,显著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最后,本校“食用菌栽培”课程建设实践为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实例。笔者在近年的“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中,学生积极参与线上和线下的各种教学活动,在线学习参与度为100%,學生共计在学习通App中发布讨论370次,总评成绩优秀率为15%,良好率为80%,学生评教分数为99.5分(百分制)。另外,通过“食用菌栽培”课程的学习,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近年来我院有14名学生选择与食用菌相关的研究项目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课题,且答辩成绩优良率为100%;同时,还有一个学生团队(5人)成功申报国家级(江苏省级重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以打造“食用菌栽培”“金课”为目标,进一步丰富线上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内容的深度与难度,为食用菌行业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努力。

參考文献

[1]陈先锋.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与对策分析

[J].中国食用菌,2019,38(12):74-76.

[2]鲍大鹏.基于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食用菌学科建设探讨[J].菌物研究,2020,18(3):139-148+136.

[3]贺永泉.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证分析[J].中国食用菌,2020,39(2):216-218.

[4]张芷婧.发展高效食用菌产业促进就业创业[J].中国食用菌,2020,39(3):81-84.

[5]裴华.贫困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9):16-17.

[6]牛贞福,国淑梅,李丹,等.工厂化生产背景下《食用菌栽培》课程考核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4):8439-8440+8442.

[7]艾红梅.食用菌技术性人才资源培养及其激励机制[J].中国食用菌,2020,39(4):80-82.

[8]孟俊龙,张敏,刘靖宇,等.食用菌栽培学的综合性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9(40):

99-101.

[9]马金骏,马林,曾晓萍,等.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长江蔬菜,2020(10):25-28.

[10]张扬,钱磊,李凤美,等.以绿色食品技术标准规范食用菌工厂化生产[J].食药用菌,2019,27(3):164-168.

Practice of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l for 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

LIU Zhong-hua, LYU Lin-na, HE Wei, DAI Yi-jun, YUAN She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Abstract: The edible fungus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agriculture. Large numbers of high-end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end talents are needed to join the edible fungus industry urgently.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 insists on taking offline teaching as the foundation, optimiz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process, and refines the theoretic teaching. Meanwhile, the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is used to improve the proc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crease the depth of theoretic teaching, and organize students to carry out online research and learning, and finally establish the proces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l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effect of 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 course.

Key words: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cours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综合西班牙语”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护理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利用MOOC优势重塑教学 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MOOC教学试点学院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