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2021-01-13陈雪娇王可李雨雷翟立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52期
关键词:高校

陈雪娇 王可 李雨雷 翟立红

[摘 要] 医学高校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其不仅充分了解相关理论知识,而且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医学遗传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普遍较低。教师在“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遗传病例分析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围绕课堂的教学内容主动提出问题、参与思考和讨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高校;问题引导教学法;医学遗传学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病例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Y2020049);2021年度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CBL教学法在新整合课程‘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JY2021034)

[作者简介] 陈雪娇(1987—),女,湖北襄阳人,博士,湖北文理学院基础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翟立红(1983—),女,河北邢台人,博士,湖北文理学院基础医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52-0084-04   [收稿日期] 2021-07-22

现阶段人们对于部分遗传疾病的治疗尚未发现行之有效的方案,只能根据病情对相应症状进行控制治疗。遗传病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因此,高校应积极加强对医学遗传学人才的培养。

一、问题引导教学法相关内容

问题引导教学法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对于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定义有多种观点,有些书籍解释为:教师对学生在生活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解决,或者根据教学内容对相关情境进行创设,学生能够提出相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对多种解释进行综合,问题引导教学法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提出相关问题或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新知识加以汲取,最终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并以此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进而有效提高教學质量和教学效率[1]。

二、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中的适用性

(一)教材分析

“医学遗传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专业课程,内容较为抽象,授课时主要讲解理论知识。因其晦涩难懂,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单调的语言无疑增加了课程的枯燥性。对于上述问题,通过筛选和比对多种教学模式,最终选择问题引导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为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指明方向。

(二)学情分析

“医学遗传学”教学对象为高校学生,在经过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对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显性遗传、隐性遗传等知识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问题引导教学法,让学生在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思考。另外,在高考之后,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均有所降低,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通过将问题引导教学法引入课堂实践,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其围绕相关问题结合课程学习内容进行独立思考,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而且能够培养其思考能力与探索能力。

(三)问题引导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医学遗传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框架,侧重疾病发生的遗传学机制,这部分知识内容逻辑性强,部分知识点理解难度稍大,适合应用讲授法。第二部分侧重遗传病及其诊断、治疗与预防等知识,是第一部分遗传基础知识在具体疾病中的应用。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讲解理论知识很难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因此,需要通过问题引导教学法提出遗传学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再通过对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结合实际病例,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在以往的医学教学过程中,仅进行知识讲解会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记忆混淆、实践应用不足等问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不佳。而通过问题引导教学法,不仅能够将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变为实际案例,通过系统地讲解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更加清晰,而且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使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加以了解,对学生普遍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着重讲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应用遗传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2]。

三、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中的应用设计

对于逻辑性较强且难懂的知识,通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病例的选择需要结合课本内容,对疾病的病情特征及机理的描述保持客观、严谨的态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选用临床治疗中遇到的遗传病人的真实案例,保证医学教学的严谨性与真实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课本中提到的遗传病案例和实际病例相互结合,例如,21-三体综合征是临床遗传检验经常遇到的病例,也是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将课本和实际案例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对书本所描述的内容理解更加具体。另外,随着我国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这一技术加以充分应用。在网络中搜集近些年媒体所报道的一些罕见染色体疾病的视频、资料等作为案例,使学生对染色体病理解得更加充分,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临床遗传的特点,以视频的形式设计病例资料,通过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遗传病的危害,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刚接触遗传学的学生缺乏疾病认识的问题,并为学生进入临床阶段奠定基础[3]。

(一)课前应用

对病例的分析不能仅依靠个人力量,在实际临床医学治疗上,也需要多科室医生合作对病情进行讨论。因此,在教学工作开展前,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划分小组时,需要确保各小组组员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知識储备等较为均衡,学生分组结束后需要根据课程对小组人员进行合理调整。在课前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病例进行合理选择,确保病例符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范围。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展之前,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前引入病例,提出课程相关问题,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储备的知识和想法以小组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4]。例如,在对21-三体综合征进行讲解时,提出相关问题:21-三体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多发群体、症状体征表现有哪些?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及检查方法有哪些?用药治疗方式有哪些?存在哪些并发症?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相关问题的提出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方向、有目标地进行学习,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该疾病讲解的框架,将21-三体综合征划分为多个大标题,按照大标题进行小标题的学习,如对于21-三体综合征的预防治疗,预防最为有效的办法便是终止妊娠;如果继续妊娠,新生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胃肠道或者其他畸形,需要通过哪些方式进行治疗?如果存在并发症,应当怎样治疗?将大问题转变为多个小问题能够让学生始终明确学习的方向,从而有效提高每节课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对相关问题提出后,需要结合病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讨论。

2015年,在滦平县妇幼院保健院检出一例21-三体综合征患儿,通过检查发生患儿染色体核型表现为:47,XX,+21,患儿属于早产儿,体重仅有2.17千克,症状表现为21-三体综合征特征,伸舌、眼距宽、通贯掌、耳位低。通过案例分析21-三体综合征是否会导致早产,造成患儿出现21-三体综合征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唐氏筛选?通过对实际病例的讨论,让学生对21-三体综合征这一类染色体病进行深入了解。

另外,可以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自主对病理对象进行选择,独立对自己感兴趣的遗传病例展开调研,准备相关内容。为使学生自行调研与实际临床工作相贴合,需要学生对遗传病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加以充分了解,充分考虑存在的疾病及危害其正常发育和生命的因素,针对所调查的资料提出问题,并能够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实现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模拟实践应用。

(二)课中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实际“医学遗传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借助先进的教学资源,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讲解通常是通过白纸黑字的形式,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存在理解不透彻、参与不积极等问题,对教学效果的提升造成影响。另外,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只是一味地讲解知识,没有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不足,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而在高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实际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在“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将学生汇报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5]。例如,学生在提出21-三体综合征和遗传存在关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遗传概率和什么因素有关,或者母亲和父亲的身体状况和染色体核型与21-三体综合征发病率存在什么关联。对问题进行逐一深入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活跃,将传统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有方向、有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对问题进行探索。

(三)课后应用

在结束相关问题讨论后,教师需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收集整理,并将学生所讨论的内容和教材中的相关重点内容进行对比,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教材中提到的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对知识进行重新巩固,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在课后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整理总结,不仅能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节省课堂时间,而且通过整体浏览能够对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充分了解。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进行随堂考核或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了解,未做到随堂解决问题,导致学生的问题不断积累,以致影响课程后续知识的学习。而通过问题引导,恰好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对小儿猫叫综合征这一染色体变异症状进行讲解时,让学生对该疾病的症状体征、病理病因、疾病诊断、检查方法、并发症等问题进行思考,并举出实际案例:2014年在上海市发现一例小儿猫叫综合征患者,在出生42天后经检查发现患儿面部存在异常,害怕声音、光及陌生人,喂养困难;在其三岁时进行染色体检查后,发现5号染色体缺失,患儿在当时仅能说10个字以内的短句,对于大小便的表达不清晰,具有攻击性行为。小儿猫叫综合征患者至今在全球大约有200例,我国截至2014年有患者20例左右,小儿猫叫综合征尚未发现治愈方法,只能对患者所出现的症状进行治疗及护理。病例分享结束,在课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对小儿猫叫综合征相关知识点进行思考,对临床产前诊断及相关治疗方案进行设计,通过对案例的实际分析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在对问题进行总结后,教师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收集和分析,挑选方案较好的学生进行分享。教师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其积极地参与课堂提问[6]。

另外,在课下教师也可以应用问题引导教学法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解答。例如,利用微课等软件让学生利用零碎时间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从而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7]。

四、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中的应用评价

课程结束后,教师随机抽取班级部分学生作为代表,以小研讨会和匿名问卷的形式,征求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意见和看法。通过总结发现,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明显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學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自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在病例分析中对知识进行总结,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在课前让学生分好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讨论,为学生共同学习、团队协作良好精神的培养提供助力,在解决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能够使小组之间相互影响,在镜像神经元理论背景下,小组之间及班集体之间会形成相互促进关系,促使每一位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问题引导,能够让学生明确掌握遗传学的学习内容和方向,随堂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应用,对于学生自我表达、团队精神、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桂娟.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医学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8):78-79.

[2]杨珊.应用案例引导问题教学法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8):111.

[3]刘梅.浅论病例讨论法在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5):94-95.

[4]陈晓辉,曹珊,詹向红,等.互动式讨论性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利弊的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5):10-11.

[5]孙玫.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J].文理导航(下旬),2017(2):9.

[6]庞玲霞,汪洋,倪世容,等.加强医学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2):10-11.

[7]高建华,虞春华,郏弋萍,等.微课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9):19-21.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Problem-guid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Medical Genetics

CHEN Xue-jiao, WANG Ke, LI Yu-lei, ZHAI Li-hong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Xiangyang,

Hubei 441053, 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talents in hospitals and colleges requires medical students not only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also to hav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Medical Genetics cours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lass is generally low due to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single and bor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Medical Genetics course, the problem-guided teaching method is adopted, the genetic case analysis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actively put forward questions and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teaching content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which can fully mobiliz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class participation,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blem-guided teaching method; Medical Genetics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