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博士学位论文盲审数据诱发的几点思考

2021-01-13李剑红崔海燕刘妍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52期
关键词:学位论文培养质量

李剑红 崔海燕 刘妍

[摘 要] 通过列举近三年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盲审情况,分析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引发对博士学位论文盲审的几点思考。提出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需要评审专家认真评审,学校严把培养环节质量关,关注和重视对博士学位论文完成过程的考核,做好对存在问题论文的处理工作,以期更好地完善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让盲审工作在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乃至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学位论文;盲审;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 2015年度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与培养质量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作者简介] 李剑红(1974—),女,江苏南京人,农业硕士,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科员,中级一级,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52-0027-04   [收稿日期] 2021-04-16

国民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博士研究生教育是衡量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是反映高校博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既能反映博士研究生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也能体现其创新能力,同时能客观衡量培养院校的综合实力。学位论文评审是衡量博士研究生学业水平高低,判断博士研究生是否符合答辩条件、达到学位要求的主要方法之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工作正是保证博士研究生水准的重要环节,是检测论文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途径。

博士学位论文是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相关领域研究方向,进行继承、开拓、创新的研究工作后,最终形成的科研成果,较其他形式论文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其科学性、创新性对学科领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依据。因此,控制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是高校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1]。

近几年,随着对博士毕业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其学位论文的前控、送检、抽检、修改等流程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从博士学位论文盲审数据分析、盲审中专家评审结果及出现的问题等评价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分析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完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前控管理和存在问题论文的处理制度。

一、我校博士学位论文盲审情况

2015年7月至今,我校所有博士学位论文均送教育部平台盲审。由于申请学位还需答辩、发表论文等流程,实际授予学位的人数低于送审人数。表1是我校2018—2020年平台送审三批次学位授予人员送审情况的数据统计。

1.盲审优秀率、良好率和合格率情况。数据显示,三批次论文总体评价各项数值比较接近,各学院评审情况每年都略有差异,但总体评价结果优秀率在40%左右,良好率在56%左右。

2.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分项评价情况。博士论文在文献综述、论文选题、研究成果、论文写作方面的得分情况基本接近。从表1中可看到,三批次博士论文中,優秀率非常接近,大约相差5%。论文选题良好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但也基本在56%左右。

3.盲审篇数及未通过率情况。我校博士学位论文全部采取双盲评审,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平台评审,有效地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了前期把关。截至统计日,我校2015—2017年,双盲评审博士论文分别为92篇、403篇、424篇,首次评审不通过份数分别为12份、32份、39份,未通过率分别为13%、7.9%、9.2%。2018—2020年送审未通过率分别为11.2%、8.1%、8.9%。2015—2020年的数据显示,送审未通过率为7%~15%。

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研究生培养单位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可有效检验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使导师更加自觉关注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加快实现以面向研究生全过程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目标。论文盲审对保证博士培养质量的作用不言而喻。

二、盲审对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作用

1.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不合格的均为未盲审论文。我校硕士学位论文采用抽检盲审模式,抽检率为10%,未抽中盲审的论文由学院处理。在江苏省评估院抽检结果中,不合格论文2014年2篇、2016年6篇、2017年2篇、2018年2篇、2019年2篇,皆是盲审没有抽中的硕士学位论文。若博士学位论文不盲审或采用抽检模式,情况只会更严重,论文质量堪忧。

2.盲审制度可有效遏制论文评审过程中的“人情”影响。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存在“重关系讲人情”的观念。学位论文盲审制度的出现,遏制了评审过程中的“人情”泛滥,也破解了导师间、师生间的人情困境。面对未达要求的论文,评审专家可实事求是给予评审,导师可要求学生按专家意见修改,无人情负担。盲审制度规避了人情关系,让评审人摆脱了人情束缚,其结果相较于“明审”更真实。目前高校基本依靠第三方平台开展盲审,送评和评审双方互盲能有效阻止盲审中的不正之风,使结果更为公正。

3.盲审对存在问题的论文有把关作用。盲审结果显示为需较大修改,答辩前送原专家重评和未达要求的论文,其作者表示,绝大部分专家给出的意见中肯,都是送审前存在的问题。有的论文实验数据不够,有的论文支撑理论不足,有的论文文辞存在较大问题等,专家严格把好了论文质量的最后一道关。

4.盲审能提高师生对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双盲评审使学位论文“过关”难度增加,对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创新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因此,师生都提高了对论文的责任感,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送审规则。我校规定在博士论文盲审中,有一名专家给出需大修或未达要求的意见,则该学生须修改1个月后再送原专家,如专家仍坚持原意见,该学生一年后重新预答辩;若两名专家给予大修或未达要求的意见,该学生须修改6个月后再送原专家,若原专家中仍有一名专家维持原意见,该学生须1年后重新预答辩。对此规则,无论师生还是学院都非常重视,均精心准备,反复修改,经导师、学科点同意后再送审。面对严格的盲审制度,无人敢掉以轻心。

5.盲审能促进评审专家对专业的学习和交流。博士论文盲审,大多要求送至不同高校由3~5名专家评审,评审过程中能获取同领域研究情况、论文写作要求等信息,对评审专家来说是个交流学习的机会。

6.盲审结果利于导师对博士生和学位点的培养诊断指导。学位论文在盲审中暴露出的问题,实际是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在校博士生的培养指导具有警示意义,高校可根据盲审中出现的问题对在校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并可将盲审结果和学位点的诊断性评估结合起来。论文盲审结果是学位点诊断性评估的一个有利指标,特别是随着盲审数据的逐年积累,学位点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都将在论文盲审中有所体现。

博士论文盲审能解决诸多问题,对论文质量起到较大的把关作用,无论对导师还是评审专家都有重要意义。但盲审也存在局限性,如三个评审结果大相径庭的现象时常存在,专家们评审标准难以一致,人情分在评审中不可彻底根除,国家抽检时仍有存在问题的论文,每年评审总值基本相似,优秀、未达要求论文较少,这样的结果很难说不是专家给中立分数的原因。因此,盲审把关作用虽大,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三、博士学位论文盲审现状的几点思考

1.三份盲审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时常发生,而智能平台评审可有效缓解因研究方向不匹配等问题造成的论文评审差异。学位论文涉及面越来越广,有时平台无法选择研究领域完全相同的专家,这就造成部分交叉和边缘学科论文的评审结果在不同评审专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2]。把盲审学位论文送到专业、研究领域对口的专家手中,是整个盲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但要做到并不容易,一旦出现评审专家对论文研究领域不熟,盲审结果将大打折扣,甚至误判。

目前教育部智能平台已解决了专家研究方向不一致的问题。专家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准确选择评审论文,发现与自己研究方向不一致的论文可退回,原本困扰盲审的大问题因智能平台的出现而轻松解决。但各专家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和要求,故统一标准的难度较大。

2.专家评审标准不一致,难以得出最公正的评审结果,有待平台对专家进行培训。各校标准不一,各专家也各有评审习惯及喜好,评审标准很难一致,导致评审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时有发生。送至平台评审的论文,质量高的未通过,质量低的反而通过,导致盲审确有运气存在。评审标准、专家要求不一,无法保证绝对公平,但平台可制定相对统一的评审标准,并对专家进行培训。

3.专家给中间分数的情况较多,导致优秀论文少,未达要求的论文可以蒙混过关,期待专家严格要求、认真评审。由于评审论文很难不受主观因素影响,部分专家手下留情,打分虽低,结果却是小修后答辩,由此造成学位论文把关不严,使部分问题论文得以过关。从近三年评审数据来看,论文优秀率逐年走低,2018—2020年论文优秀率分别为41.3%、38.3%、36.1%,良好小修的论文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是部分专家更多偏向良好,给出优秀和不通过结果的论文相对少,少量不合格论文得以蒙混过关。这些只能依靠平台制定评审标准,专家认真评审。大数据时代,平台完全可以分流淘汰评审结果经常与其他专家有较大差别的专家[3]。

4.评审酬金低对评审结果亦有影响,建议适当提高评审费或采取激励机制。博士论文的篇幅均较长,认真评审需费较大功夫,目前500元左右的评审费难以体现专家的劳动价值,也影响专家评审的认真度。很多专家都是凭借对学科发展及对盲审工作的支持进行工作的,建议适当提高评审费或是对评审认真的专家给予表彰,以荣誉激励。

目前,在各高校和学位中心的探索下,盲审制度日益完善,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但仍有不少影响盲审评审质量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保证论文前期质量,以及做好对存在问题论文的合理处理工作也是保证论文盲审质量的重中之重。

四、保证论文盲审质量,做好问题论文的处理工作

盲审是严把论文质量关,提高培养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環节和措施,是对论文质量的过关检测,其把关和保障作用不可小觑,但万万不能把盲审作为保障论文质量的救命稻草。影响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科研水平、努力程度等主观因素,又有科研条件、导师指导水平等客观原因。要想真正提高论文质量,还需从源头抓起。

1.确保各环节完整、严谨。在确定论文选题时,导师把好选题关,使博士论文的选题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等有意义。博士生可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发挥导师指导组的作用,选择有创新性、对科技进步有促进作用的课题。表1中文献综述、论文选题等四大块内容中,选题优秀率最高,说明其非常关键,不仅要有前沿性,还要有原创性和创新性。部分博士在撰写论文前文献阅读量不够,又不注重与导师沟通,致使选题缺少研究价值,导致论文不过关。确定选题很重要,建立严格的开题制度,组织校内外专家对论文理论、科研意义等各方面进行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步。

严把论文原创性检测关,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借助知网对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经管理部门审核认可,达到本学科论文要求方可预答辩,且答辩组需要由不少于3名相关领域的校内博导组成,导师不作为预答辩成员,但须参加预答辩以帮助博士生进一步修改问题,提高整体质量。

2.做好不合格学位论文的处理工作。重视对存在问题论文的处理也是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一旦出现问题,校、院、学科点都应有相应的处理办法。

2017年我校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中出现了1篇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校学术评定委员会、研究生院和学院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整改工作,对存在问题的论文进行调查研究,并严格处理,调研结果在学院通报。要求学院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督、质量管理和环节控制,对预答辩环节规则进行修订,针对两次未通过预答辩的学生,规定在其第三次预答辩时,答辩委员必须都是教授博导,且经委员全部同意后才能通过预答辩。

研究生院要跟蹤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的修改、复审等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论文需修改6个月经导师同意后复审的作者,其导师暂停一年招生资格,若其五年内累计出现两次“不合格”学生论文,将暂停其两年招生资格。

做好博士学位论文从开题到预答辩的工作,保障论文质量,落实对不合格论文的处理办法,各环节严格管理,认真落实,为博士培养质量和学位论文质量保驾护航,将会更利于盲审工作的开展。未来的博士生培养工作要求我们对盲审开展更深入的研究,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结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位论文盲审制度虽还有待改善,但这一制度较适应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现在论文盲审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很多需要探索、改进和完善之处。怎样完善学位论文的盲审制度,怎样保障学位论文评审更加公平公正,怎样尽可能地统一评审标准,怎样探索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之路等都是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核心部分。学位论文盲审制度是研究生管理的永恒主题,是培养工作的关键所在,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监督和保障手段。因此,我们要继续探索博士学位论文的评价体系及方法,进一步完善学位论文的盲审制度,为提高每一篇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做好监督和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则温,赵张耀.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有关问题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3):38-42.

[2]江金,李桂捷.基于高校调查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J].学园,2015(7):45-46.

[3]黄斌,李文灿,兰天水,等.对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反思与对策——基于博士研究生论文盲审结果的分析与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171-172+175.

Some Reflections Induced by Blind Review Data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Taking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Jian-hong, CUI Hai-yan, LIU Yan

(Graduate School,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lists the blind review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s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and also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experts, which leads to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blind evaluation of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evaluation experts should evaluate it carefully, and the universit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mpletion process of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 by strictly controlling the training link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processing of problematic papers, and to improve the blind doctoral review system in the future, the blind review work will play a greater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doctor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training.

Key words: dissertation; blind review; training quality

猜你喜欢

学位论文培养质量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分析及提高办法
基于话语分析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写作的对比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