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1”输入理论的幼儿英语教学策略

2021-01-11任晓琴苏小菊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法动作幼儿

任晓琴 苏小菊

【摘要】本文基于克拉申“i+1”輸入理论视角,论述在幼儿英语活动中应用TPR教学法、沉浸式教学法和直接教学法的策略,分析这三种教学法的特点,改善幼儿英语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培养幼儿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英语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习得与经验相符的有意义的英语语言,提升幼儿英语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i+1”输入理论 幼儿英语 TPR教学法 沉浸式教学法 直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7-0143-03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教授提出,学习语言是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并提出了“i+1”理念。“i+1”代表了学习者当下的语言能力,“i”代表了学习者目前的语言知识水平,“1”代表了语言素材相较于学习者当下的水平更高。“i+1”输入理论的核心是习得,而习得语言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被理解。从克拉申“i+1”输入理论可知:只有在理解一门语言的基础上,才可能最终习得一门语言。若一个学习者在实践中接触到一种可以被理解的“语言输入”,也就是说,第二语言的输入相对其现有语言的水平更高,且一个学习者主要侧重于通过实践来学习和理解语言的含义,而不是在过程中关注语言的含义时,语言的自我习得才有可能实现。

克拉申“i+1”输入理论强调向学习者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从而为有效的语言输入提供有利的条件。语言输入的最佳状态包括以下四个特征:一是输入的最佳语言材料要求具有一定的可理解性,也就是说,输入的最佳语言材料都是需要被理解的,这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二是趣味性和相关联性,即输入有利于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学习者可以不知不觉地学好语言;三是不按照语法顺序,这意味着可理解的输入应当成为语言习得的重要基础;四是要有足够的输入。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探讨三种常见的幼儿英语教学法,即比较TPR教学法、沉浸式教学法和直接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以改善幼儿英语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让幼儿高效地习得与其经验相符的英语语言。

一、全身反应教学法(TPR)在幼儿英语活动中的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阿歇尔提出全身反应式课堂教学(Total Physical Response Method),即教师可以直接通过肢体语言形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达简短的单词、句子、儿歌、游戏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不必通过母语转换就能直接理解教师的语言。因此,这也是一种可以采取直接目的语课堂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幼儿反复“听”教师的指令,再用动作表达该指令的意思。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在学中做、在习中学,比较强调幼儿“听”的意识和能力。这种学习方法,也适合启蒙阶段的幼儿进行英语学习。

从“i+1”输入理论可知,只有通过可理解输入语言,英语习得才会发生。从“i”阶段过渡到“i+1”阶段,其中一个必要条件是输入的内容是可理解的,也就是说,学习者应该关注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当输入的语言材料被理解,并且有足够的输入时,幼儿就会自然而然地准备好了开口说英语。TPR教学法强调语言和动作的输入,重在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模仿,倾向于让幼儿自然习得语言。这也是教师在组织幼儿英语活动中较为常用和有效的一种方法。下面是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采用TPR教学法组织教学的片段。

T:Wow,I spy a tail,whose tail is it?(教师把藏起来的小猫尾巴露出一截,让幼儿观察。)

T:Yes.It’s a cat.Cat,cat,meow,meow,meow.(教师边说边做,幼儿观察)Follow me,cat,cat,meow,meow,meow.(教师边说边做,幼儿跟着做)Let’s say cat and do as cats do.(教师边说边做,幼儿跟着边说边做,用同样的方式引出elephant)

T:Do as elephants do.Wonderful!Do as cats do.Good job!I spy an elephant.(做望远镜寻找状)Max,Do as an elephant does.(Max 做大象的动作)

T:Wonderful. It’s an elephant.

T:Nancy,do as a cat does.(Nancy 做小猫的动作)

T:Good job!

T:Look!What am I?(教师做elephant的动作,幼儿说出elephant)

Ss:Elephant.

T:Yes!It’s an elephant.

T:Look at me!What am I?(教师做 cat 的动作,幼儿说出cat)

Ss:Cat.

T:Yes!It is a cat.

了解了在教室中运用TPR教学法的情况之后,笔者列出TPR教学法中的主要教学步骤,以及教师和幼儿在这些具体步骤当中的具体表现。

Step 1:Teacher speaks and acts,children just listen and watch.(教师说出所教内容,并用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幼儿只是听和看。)

Step 2:Teacher speaks,children act together with the teacher.(教师边说边做,带领幼儿一起做。)

Step 3:Teacher and the children speak and act together.(教师边说边做,鼓励幼儿一起说、一起做。)

Step 4:Teacher speaks without acting,children act.(教师只说不做,要求幼儿听一听、做一做。)

Step 5:Teacher acts without speaking,children speak.(教师只做不说,鼓励幼儿边看边说。)

使用TPR教学法的教师认为,幼儿在开口前应该培养理解目标语的能力,用学母语的方法学习外语。事实上,TPR教学法的中心原则,就是缓解幼儿学习外语的压力,鼓励幼儿熟悉基础知识之后深入地进行学习。

对TPR教学法的五个步骤,可以分解为三个阶段并分析每一个阶段的教学要求,以及每个阶段对儿童语言习得的作用。第一阶段是听力理解阶段。教师以生动、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也可以借助一些手偶和图片展示内容。幼儿在这个阶段通过观察教师的动作表情理解语言输入,并尝试模仿。此阶段强调语言的输入,不要求幼儿说得对、说得好,重在引导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模仿。第二阶段是肢体反应阶段。教师重复说出所学内容,但教师不再做动作,幼儿可以听指令根据所理解的意思,通过做动作将其表达出来。此阶段仍然属于语言输入阶段,旨在检测幼儿对语言的理解程度,重在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第三阶段是语言输出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不说指令只做动作,幼儿通过对动作的理解,尝试用目标语言表达出来。此阶段为语言的输出阶段,鼓励幼儿根据动作大胆说英语,旨在检测幼儿对所学内容的表达能力。

教师与各组幼儿互动,也与个别幼儿互动。一开始,师幼互动的模式是教师说英语,幼儿以动作回应教师;到了第三阶段,幼儿渐渐开始说英语,换教师以动作回应。活动刚开始时,是由教师指导幼儿活动,幼儿只要模仿教师的动作即可。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幼儿就会“准备好要说话了”,这时候,教师与幼儿进行角色互换,由个别幼儿指示教师与其他幼儿做动作。

TPR教学法强调缓解幼儿学习外语所产生的压力,其中一个方式就是让幼儿先做好准备,再开口说英语。另外,幼儿开始说英语时,教师不应该过早关注幼儿发音,纠正幼儿的错误;也要避免幼儿发不对的音时,教师重复幼儿不对的发音。教师应坚持示范正确的发音,等到程度渐佳时,就可以纠正一些细微的错误。

二、沉浸式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活动中的应用

沉浸式教学法(The Immersion Approach)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在幼儿英语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沉浸式教学的方法,即营造外语或者第二语言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类似學习母语一样的氛围和方法提升外语水平。在沉浸式教学背景下,将英语从始至终应用到教学的各领域活动中,让幼儿在纯英语的语言环境中获得语感的提升。

“i+1”输入理论强调提供给幼儿真实的交流机会,通过趣味性强的方式导入活动,比如情境导入、小游戏导入、歌曲歌谣导入、猜谜式导入活动,并在活动中进一步重复输入信息,而非用机械枯燥的方式去复述单词或句子,使幼儿产生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和兴趣,进而快速高效地获取语言信息,并在自然的状态下潜移默化地习得英语,消除幼儿语言学习的焦虑感。例如,以下是Lily老师在幼儿英语语言领域与科学领域相渗透的活动片段。

T:Hello,kids.Today, I have a story for you.

T:Look!This is a big garden. How many colours can you find in the garden?

Red,yellow,blue...

T:Yes,I have three colors here.(教师拿出红黄蓝三种颜料)

T:Look,I put red and yellow together. Wow,what color is it?It’s orange!

T:Red and yellow makes orange!

由案例活动描述可知,沉浸式教学法的师幼互动,是在一种类似“母语习得”的环境下进行。教师需要熟练地掌握英语的日常口语,并具有随时随地创设英语环境的意识。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活用语言,能够带来更多成功的和愉快的情感体验。

沉浸式教学法强调语言手段原则、口语领先原则和创设情境的原则,该教学方法包括三个步骤:一是大量且立体化的输入。英语学习需要在大量语言材料输入的基础上进行,输入时长要保证每天不低于1个小时,同时还需要确保输入的质量。输入的形式包括英语互动游戏、日常活动渗透、英语歌曲歌谣渗透、绘本阅读等方式。二是结合情境的输出。通常情况下,在第一阶段维持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时长后,教师会发现一些幼儿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互动。但是输出阶段出现的早晚却因人而异,每个幼儿的情况并不一样。三是师幼全面英文互动。开展沉浸式教学,教师要提高英语水平,对英语进行专门的教研和培训;可以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英语情景教学,通过日常活动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习得英语,最终帮助幼儿形成无意识地主动以英语的思维方式进行表达。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关于幼儿习得英语,可以基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运用幼儿感兴趣的语言材料,开展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长期坚持运用英语开展学习活动,并将英语深深地渗透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此外,教师还应该给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所在园所积极开展幼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在这样的创新探究活动中,班上的幼儿都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语言爆发期。

三、直接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活动中的应用

直接教学法(Direct Teaching Method)的基本原理是“幼儿自然学语”论,在设计外语教学的基本过程和教学方法时,可以参照幼儿自然习得母语的过程和方法。事实上,直接教学法主张教师以演示和教具直接传达意思,而不依赖幼儿的母语(Diller, 1978)。

例如,Leo老师正在和小班幼儿做英语活动,活动的主题是认识蔬菜,有Corn,onion,potato等。Leo老师拿来这些蔬菜实物展示给幼儿,在解释onion的时候,Leo老师一边说onion这个单词,一边假装做切洋葱的动作,还时不时地擦擦眼睛,直观地告诉幼儿onion这个词的意思。从该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创建英语语言情景的关键,在于有效地运用直观方法和手段。从“i+1”输入理论看,直接法的特点之一是坚持使用目标语,提供了大量可理解输入。此外,直接法还具有趣味性和相关性,运用直接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或肢体动作等说明语意,这种方式下可以不经过中英文的转换,而是充分有效地调动幼儿的感官系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让幼儿参与活动,有效地整合了幼儿具体的感知与英语这门语言发音之间的关系,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清除了幼儿在运用抽象语言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教师使用直接教学法,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会用外语沟通,培养外语思考能力以及直接开展口头交际活动的能力。同时,采用这种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具、动作的演示等,让幼儿直观感知的教学媒介,或者根据活动的内容创设适宜的语言情境,使幼儿切身感知英语语言环境。在开展英语活动前期,教师需要使用一些与英语活动有关的物品、动作、语言等来设计活动的情景,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感受活动的氛围,引发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幼儿园常见的直观手段主要有五种。一是教师的肢体动作。教师可以用肢体语言组织课堂学习。如需要安静(手指放在嘴唇上)、想要幼儿看(在眼睛上做个望远镜的姿势)、想要幼儿说(用手环状置于耳背)。教师的肢体动作和脸部表情,对幼儿的动作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是引导幼儿做走、跑、跳等动作,或表达快乐、悲伤、愤怒等情绪的最直观的工具。二是实物。对同义词相联系的某些物体时,幼儿通过亲眼看或者亲手触摸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词义。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相应的日常用品,如玩具、罐头、容器等。三是挂图和卡片。挂图和卡片可以使幼儿了解了一些无法在教室展示的实物或实景,教师通过挂图和卡片进行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摸一摸”“指一指”的游戏,可以检验幼儿是否理解已经学过的内容;“猜一猜”的游戏是把卡片藏起来,让幼儿用英语猜出所隐藏的卡片,以检验幼儿说的情况。四是简笔画。简笔画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技能。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简笔画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很多物品无法带入幼儿教学活动当中,运用简笔画能够便捷地反映和表达出一个新词的意义。五是动画课件、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源。这些资源是幼儿理解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能够为幼儿提供一定的学习情境。

从以上幼儿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英语活动需要注意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与教学思维之间是密切衔接的。教学法由一套连贯的思维与活动组合而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教学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

幼儿园英语教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以上几种教学法,还有全语言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项目式教学法等。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通过有机整合这些方法,优势互补,综合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幼儿英语教学法的运用是动态的、开放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教师面对不同的幼儿,选择和采取的教学方法也要具备一定的差异性,应尽可能尝试不同的教学技巧,找出最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徐海铭.语言输入理论与外语学习[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4).

[2]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3]孔宝刚.学前双语教育研究与建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4]邬丽娜编著.英语!我要怎么教[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5]崔海燕,乌焕焕.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与实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6]石淇萌,张建英.近二十年我国幼儿英语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国际公关,2019(3).

[7]胡婷婷,英语浸入式语境化输入与幼儿二语习得的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中西儿童绘本中的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课题编号:2020KY28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任晓琴(1981— ),女,瑶族,广东信宜人,教育硕士,副教授,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师,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苏小菊(1978— ),女,汉族,广西合浦人,教育硕士,讲师,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責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教学法动作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动作描写要具体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