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实践与反思

2021-01-11孙常华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反思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建设与应用者对网络学习空间的认识、教育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建设与应用者的信息素养、技术平台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四个方面分析区域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区域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五个建议: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充分认识建设与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重要意义;培训与激励相结合,提升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者的信息素养;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系统有序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典型示范,课题引领,激发建设与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放平台建设,规范平台服务,为建设与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区域推进 网络学习空间 实践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7-0010-03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中的“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提出了“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的行动目标;同月,教育部印发《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指南》,对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提出了具体规范和标准;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具体要求。为有效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工作,中央电教馆早在2016年起就面向职业教育学校和中小学开展了校长和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累计培训校长和骨干教师2万多人次。

纲领性文件的密集出台和培训工作的有序推进,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提供了明确的前进方向与人才保障。但纵观全国各地,与国家的高度重视相比,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成效明显的区域并不多,区域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仍任重而道远。

一、实践: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问题突出

笔者以山东省东营市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例,分析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2018年11月,该市教育局召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建设与应用项目启动会议,会上发布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项目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通知》,对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会议结束后,主要合作平台的技术人员采取入校培训的方式对全市教师进行了技术培训,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分配了平台账号。

综合分析该市两年多的应用数据,该市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情况却并不乐观,与预期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如下。

(一)空间普及应用程度不够理想。根据东营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全市所有学校幼儿园教师均可以免费安装使用市教育局统一选配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也可以自主选择其他平台同时使用。但数据显示,推荐平台的空间普及应用程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东营市教育局为所有教师分配了个人空间账号,学生和家长空间数量也达到了一定的比例,但用户活跃度并不高,相当一部分空间账号并没有激活使用或者长期处于无维护状态,空间普及应用率比较低。

(二)空间功能作用发挥不充分。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丰富,既有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的个人空间功能,也有区域、学校、班级的机构空间功能,还可以提供资源共享、数据分析、教学支持等公共服务功能。空间建设者可以利用空间开展在线备课、上课等教学活动,也可以实现校务管理、教学教研、家校共育等活动。但从平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空间功能作用发挥并不充分,个人空间功能发挥得较好,机构空间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个人空间应用的深度也不够,应用较多的是作业/通知、打卡等管理性功能,而与教学活动关联更为密切的快拍错题、资源浏览使用、教学教研、直播课堂等功能应用甚少。

(三)区域、学校之间应用情况不平衡。根据工作要求,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由东营市教育局统一安排部署,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均需建设与应用。但数据显示,县区与学校之间的应用情况很不平衡,县区中应用较好的主要是开发区、东营区和广饶县,而在应用较好的县区中,学校之间的应用情况也极其不均衡,主要是几所学校在选择性地使用某几个功能,并没有形成普遍性、常态化的应用局面。

这些问题虽然是东营市在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中遇到的问题,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为完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提供依据。

二、反思:影响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关键因素

深入分析东营市空间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空间建设与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主要有这样几方面。

(一)建设与应用者对网络学习空间的认识

网络学习空间是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生事物,能否正确认识并接纳它,是建设并应用好网络学习空间的基础。网络学习空间是融资源、服务、数据为一体,支持共享、交互、创新的实名制网络学习场所,具有个性化、开放性、联通性和适应性。建设与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在重构学习环境、变革教与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网络学习空间基于当今社会无处不在的泛在网络,能够为师生提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环境,使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其次,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与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精准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过程性的数据分析进行教学精准调控,真正落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可能,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深度变革;最后,教师建设与应用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不仅可以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还可以记录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通过资源共建共享、思想交流碰撞,参与网络研修,促进个体教学智慧的形成,获得专业发展。

(二)教育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重视程度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教师、学生和家长来说是一项新颖而陌生的工作,怎样建?建什么?怎么用?对这些问题,大家都是茫然的,觉得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如果教育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行政引领,而是顺其自然的话,那么工作开展起来就会困难重重、不了了之,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反之,如果教育管理者能够重视这项工作,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制订激励政策、亲身示范,给教师和学生必要的行政引领,就会大大激发师生建设或应用空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工作或学习动力,从而加快工作或学习推进速度,提高工作或学习成效。

(三)建设与应用者的信息素养

教师、家长和学生既是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者,又是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者,教师通过建设与应用空间开展教学、教研,获得专业发展;家长通过网络空间与学校教师沟通交流,实现家校共育;学生通过应用空间获得精准学习、深度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习力。空间平台能不能用好,与应用者的信息素养有很大关系。这里强调的是信息素养而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笔者认为,意识形态方面的素养比技术应用能力更重要。如果不能从思想上对空间建设与应用产生认同感和需求感,就会缺乏建设与应用空间的内在驱动力,而如果运用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那么就会存在技术障碍,影响运用空间建设与应用的积极性和效果。因此,应用者的信息素养也是影响空间建设与应用正常推进的重要因素。

(四)技术平台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目前,学校和教师建设与运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基本模式是在相关企业提供的空间平台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应用需求,个性化地进行功能重组、資源再造。因此,所选择平台是否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技术兼容性,能否为教师的重组再造提供便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推进程度。

三、策略:区域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行动建议

区域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要有的放矢,精准施策,紧紧围绕“面向需求,服务育人;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创新应用,促进变革”的工作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优势,全面推进空间应用常态化。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充分认识建设与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重要意义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工作才能到位。区域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首先是要加强政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让校长和教师认识到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重要意义,从心理上产生建设与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主观意愿和需求。一是积极组织校长和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让他们现场聆听专家的政策解读,实地观摩应用场景。二是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解读关于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政策文件,宣传各地空间建设与应用的优秀典型案例,让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对于开展空间建设与应用的重视程度和决心,了解相关政策精神与要求,充分认识空间建设与应用对重构学习环境、变革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家校共育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充分感受空间建设与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培训与激励相结合,提升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者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智能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是教师成为新时代卓越教师的必备核心素养,也是学生、家长利用技术有效开展自主学习、实现家校共育的必备素养。教师、家长和学生建设或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采取培训和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承担起提升教师、家长和学生信息素养的责任。让全体师生和家长通过理论与技能培训,在思想上认同空间建设与应用,在行动上知道空间该怎样建、建什么内容,怎样应用空间开展教学与管理,怎样应用空间进行家校互动、实现家校共育,知晓在建设与应用空间的过程中应该承担怎样的网络安全责任,自觉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同时,在建设与应用空间的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要制订相应的激励、奖励政策,维护空间建设与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建设与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热情和动力。

(三)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系统有序推进空间建设与应用

网络学习空间集资源、服务、数据为一体,能够为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家校共育等教育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持。区域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空间建设与应用的路径。顶层设计要避免急功近利、贪大求全,要结合当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分层次制订工作目标,由点及面、分步实施,有梯次地推进空间建设与应用。比如,先进行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备授课、校内教研、家校共育等空间应用的实践,通过这一层次的实践探索,加深应用者对空间应用的认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空间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再适时推进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跨学校、跨区域网络研修、在线同步教学、在线辅导等应用实践,因为此时大家已经从心理上认同了空间应用的优势,掌握了空间应用的基本技能,工作推进起来得心应手,收到良好效果。

(四)典型示范,课题引领,激发建设与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是教育信息化赋能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对习惯了传统思维的管理者和以教为主的教师来说,要接受这样一个新事物,以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颠覆旧的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信心,更需要让其身临其境地看到网络空间应用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典型示范、课题引领,激发出他们建设与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东营市晨阳学校是东营市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工作中选树的一个典型,该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授课等教研活动,教师的理念变了,教学方式也变了,教师秉承生本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在课题引领方面,本课题组立项了“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名师研修共同体建设研究”课题,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探索研究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名师研修共同体,开展跨区域网络研修等活动,制订了名师研修共同体的建设标准与框架结构,构建了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网络研修的基本模式,課题研究成果已经顺利通过专家结题鉴定。课题研究的实施加深了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的理解和认识,大大激发了他们建设与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开放平台建设,规范平台服务,为建设与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提供可靠保障

技术平台是建设与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基础和载体,可以自主研发、委托研发,也可以购买开发商的技术产品。目前,区域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技术平台大多是由平台开发商提供,顶层设计者根据应用需求与平台开发商进行磋商,选择能够满足需要的技术平台。不论是采取哪一种方式建设技术平台,都应该注意平台建设的开放性和服务的规范性。

一方面,平台建设应具有开放性。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技术平台往往具有大而全的特点,面向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既服务于教学也服务于管理,而每一个建设与应用者个体则不需要这样的大而全,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平台的某些功能模块,或者上传自己的个性化教育资源,这就需要空间平台秉承“共享、交互、共创”的核心属性,具有极好的开放性。如果平台缺乏开放性,不能满足应用者的重构需求,上传资源受到限制,就会影响应用者的应用体验,不利于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持续推进。

另一方面,平台服务要规范化。网络空间技术平台以云服务的模式向应用者提供教学管理支持、数据存储分析等服务,它所提供的每一项服务都应该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如信息审核发布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教育性,数据采集、存贮、分析要全面、精准,能够为个性化学习、精准教学、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服务,资源审核、发布要符合数字资源的分类标准和数据规范等。同时,平台开发管理者要以人为本,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各种认证管理程序,增强网络安全责任感和防范能力,为应用者提供绿色便捷的空间应用环境。

【作者简介】孙常华(1970— ),女,汉族,山东栖霞人,大学本科学历,教育硕士,高级教师,现就职于东营市教育信息中心,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网络学习空间反思实践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论本科教学中传统教学与网络学习空间结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