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维护与保养策略探究

2021-01-11李海鹏王咸龙尹勇博魏尚林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策略探究

李海鹏 王咸龙 尹勇博 魏尚林

【摘要】随着“低碳出行”、“绿色环保”等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在我国的每一个行业当中,都能够发现环保能源的利用。其中,汽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各大汽车企业也逐渐开始向新能源领域进军,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动力来源途径就是其内部的动力电池,所以如果想要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車的质量,对动力电池的维护与保养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维护与保养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维护与保养;策略探究

引言

为了提倡节能和环保,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对低碳生活的追求,世界各国逐渐开始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为了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大气污染,推广新能源体系电池在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新能源汽车也逐渐走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尚未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在于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和成本问题,电池的维护与保养是降低使用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应用现状

日本利用混合动力汽车开拓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是第一个研究与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国家。在此之后,美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厂对日本进行相关的经验借鉴后,推出了锂电池纯电动汽车。此类新型汽车的推出,引起了各个国家的关注,期待能够因新能源动力汽车的研制,改善因柴油汽车带来的严重污染。我国随后也进行了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研发和制造。在我国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逐渐有了势头较猛的发展,也在汽车领域中占据了较大的市场。近几年,各国对此类汽车的推广越来越广泛,我国国产汽车公司也相继进行了油电混合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推出。甚至很多非汽车行业的其他公司也在同时进行观望,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前后加入该领域中打造企业品牌。但是,由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有着较强的依赖性,电池的发展和变化与汽车领域的发展有着绝对的关系,结合我国目前的动力电池生产状况进行分析,生产企业较为庞大,但是生产的效率并不高,产品的质量也无法有效保证。因此,对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这两个领域来说有较大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我国相关技术人员对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电池进行更深入的研发与提高。

2车用电池组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基础研究想获得突破性的进展的关键技术是如何改进锂单体电池的改性和电池新材料的研究上。由于单体锂电池的容量和电压较小,电动汽车要达到足够大的功率、满足加速、爬坡、续航里程等要求,就必须把成百上千个的单体锂电池通过合理的串并联(串联得到高电压,并联得到高容量)形成电池组系统。新能源汽车性能的好坏不是由单体电池决定,而是由电池组的性能和参数决定。需要指出电池组不是单体电池单纯的利用相似原理简单的按照比例扩大,而是要匹配电池组的体积大小,质量、电压、容量等参数。单体电池组成电池组以后,其耐久性、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特性都有有所下降,此时电池组体现的特征已经不能用相似原理去解释。在电池组系统中,不但提供了单体电池工作空间,还需要监测和记录单体电池的温度、电压、荷电状态(SOC)、功能状态(SOF)和健康状态(SOH),还要保证单体电池的电化学工作环境,防止单体电池发生过度充电、过度放电、电流过大等滥用行为。

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维护与保养策略

3.1定期进行检查

不论是何种设备,只要它存在损耗,就一定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也不例外,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维护与保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只有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定期的检查,相关的技术工作人员才能够及时的发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隐患,而后才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对动力电池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逐一的解决,进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为动力电池损坏所带来的交通事故。这就要求新能源汽车的车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车况,定期对自己的爱车进行动力电池的检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2通过添加格栅液冷板,实现整体电池管理系统的散热

目前,电池管理系统的散热通过采用软包锂电池的方式让电池模组进行散热,但其散热效率较低且散热周期长,另外,电池模组散热的时候,只是简单的依靠电池本身的散热效率,将会大大的影响整个动力电池系统的散热效果,同时导致动力电池系统整体上不能适应超宽温域的使用需要。为了改善整体电池管理系统的散热功能,电池管理系统采用上层格栅液冷板和下层格栅液冷板,有效的将锂离子电池系统中的电池模组的热量进行散出,有效地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管理系统通过软包电池自身散热的缺陷,将电池管理系统中增加上层格栅液冷板和下层格栅液冷板,可快速的将电池模组的热量带出,尤其是能够适合不同温域的工作环境,从而让电池管理系统适合超宽温域。

3.3电压传感器

动力电池由几百个单体电池串联组成,因此对电压监测的需求较大。动力电池为累计电压,但单体电池的电压各不相同,因此不能只用单向补偿法消去误差,这就需要更为精确的传感器来测量电压值。电压传感器能够捕捉动力电池电压转换的输出信号,主要是利用金属的电致发光效应测量发光材料在被测电压情况下的发光强度来测量电压值,该方法能够精确测量每个单体电池的电压值。与传统的光学电压传感器相比,基于电致发光效应的电压传感器将不再用载波光源,一方面消除载波光源测量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对传感器结构进行简化、降低生产成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日渐成熟的新能源技术给人们的实际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变化,新型电池事业已经成为了全球发展的新热点。现阶段,动力电池有待完善技术,创新提高其性能。随着我国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动力电池也会不断提升,利用不断改进的技术,相信不远的将来,动力电池可以扬长避短,达到最佳使用状态,助力新能源汽车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郭长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维护与保养[J].湖北农机化,2020(13):123-124.

[2]黄马仕.解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维护与保养策略[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4):149+160.

[3]田晓鸿.解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维护与保养策略[J].粘接,2019,40(11):60-62.

猜你喜欢

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策略探究
中国铁塔(新乡):动力电池回收与创新中心揭牌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动力电池,谁执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