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的皮肤》教学片段与分析

2021-01-10李芳

科教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

李芳

摘要本文以“动物的皮肤”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了解鱼身体表面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分析其他动物的皮肤及其所处的环境,了解更多动物通过皮肤接触和感知环境的实例。通过模拟实验,了解鱼皮肤的特点和作用;初步解释动物怎样通过皮肤适应环境;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了解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关键词 “动物的皮肤” 适应环境 比较和分析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05.024

Teaching Fragments and Analysis of“Animal Skin”

LI Fang

(Jining Rencheng District Liyi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Jining, Shandong 272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e "animal skin" as the main line, let students through observation, experiment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of fish body surface. By analyzing the skin of other animals and their environment, we can learn more examples of animals contacting and perceiving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skin. Through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fish skin were understood; Explain how animals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skin; Establish the awareness of animal protection, understand the convenien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ducts to human life.

Keywords: "animal skin";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divergent thinking

《動物的皮肤》是二年级下册“动物与环境”单元中的一课,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中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相关内容。本课以“动物的皮肤”为主线,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和活动二是“探究鱼鳞和黏液的作用”“探究鱼身体颜色的作用”,这两个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了解鱼身体表面的特点和作用。活动三是“探究其他动物的皮肤是怎样适应环境的”,通过分析其他动物的皮肤及其所处的环境,了解更多动物通过皮肤接触和感知环境的实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动物通过皮肤接触和感知环境;能通过模拟实验,了解鱼皮肤的特点和作用;能初步解释动物怎样通过皮肤适应环境;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了解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探究鱼鳞和黏液的作用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抓鱼比赛”。比一比,在相同时间内谁抓的鱼多,并体会抓鱼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请两名学生上台比赛。)

生:鱼滑溜溜的,太难抓了。

师:你们认为鱼不好抓与什么有关?

生:和鱼的皮肤有关系!

师:刚才参赛的两位同学说鱼的皮肤摸起来滑滑的、黏黏的,咱们就用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亲自观察一下。在摸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动作要轻,不能用指甲抓。

师:同学们非常有爱心,老师也有温馨提示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摸鱼时用指腹,不要用力捏鱼的身体,以免伤害鱼;不要大声说话,以免惊吓到鱼;小组成员要轮流观察,懂得合作与分享。)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观察鱼身体表面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提醒学生用指腹摸鱼的身体、不要大声说话等帮助学生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在明晰了观察目的和观察方法后再分发材料,更好地保证学生观察目的明确、观察方法正确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了良好的课堂秩序。

师:通过看一看、摸一摸,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鱼的身体上有鱼鳞。

师:鱼鳞有什么作用?

生:保护它身体里的各种器官。

生:就像穿了一身铠甲,可以保护它的身体。

师:对,鱼鳞为鱼的身体提供了一道保护屏障。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摸到鱼身上有黏黏的东西。

师:黏黏的东西是什么?

生:是黏液。

师:猜一猜,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使鱼不容易被抓住。

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就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装满水的小气球,还有洗手液。怎么来做实验呢?

生:用装满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在气球上涂满洗手液模拟黏液,再用手抓一抓有什么感觉。

师:这样就能证明有黏液就很滑,不易被抓住;没有黏液就不太滑,容易被抓住吗?

生:先用手抓一抓气球有什么感觉,涂上洗手液后再抓一抓有什么感觉,这样就能知道有没有黏液的区别了。

师:对,涂洗手液前后分别抓一抓,通过对比,这样才能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课件出示:1.用指腹抓气球,不要用指甲,以免扎破气球。2.在水槽上方做实验,保持桌面卫生。3.实验完毕后,将手上的洗手液擦干净,下课后及时去洗手。用抹布将桌子擦干,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之后,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两次抓气球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这说明鱼的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

生:没涂洗手液的时候抓气球很容易;涂上洗手液之后就滑溜溜的,不好抓了。说明鱼的身体表面的黏液可以更好地保护它。

师:汇报得很全面!同学们能够自己设计模拟实验,并且探究出鱼的皮肤表面黏液的作用,真棒!我们再来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

(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当学生初步提出模拟实验的方法后,教师因势利导:这样就能证明有黏液就很滑,不易被抓住,没有黏液就不太滑容易被抓住吗?引发了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差异,得出相对科学的实验结论。

探究鱼身体颜色的作用

师:刚才我们观察到的鱼皮肤是什么颜色的呢?

生:灰色。

师:其实鱼的颜色有很多,咱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你们观察鱼的颜色有什么特点?

生:和周围的颜色很相近。

师:和周围的颜色相近有什么作用?

生:保护自己,不易被敌人发现。

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鱼身体表面的颜色还有什么特点?

生:我们还发现,大多数鱼的背部颜色深,肚子上的颜色浅一些。

师:观察得真仔细。(课件展示鱼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出区别了吗?同一条鱼的身体背部和腹部颜色不同,这对鱼在水中生存又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保护自己。背部的颜色深,从水上看,不容易被看见。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小区里就有一个鱼池,鱼池里有很多小鱼。但是如果从水面上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小鱼。

师:从水面往水下看和在水下向水上面看,颜色、明亮度有什么不同?

生:从水面往水下看比较暗,在水下向水面看很亮。

师:这对鱼在水中生存有什么作用?

生:鱼的背部颜色深,鱼上方的敌人就不容易发现鱼。鱼的腹部颜色浅,鱼下方的敌人,也不容易发现鱼。

师:说得真好,现在我们知道了,鱼身体的这种颜色特点可以帮助它适应水中的生活,更好地保护它。小鱼的本领大着呢,它们还能利用皮肤的颜色特点隐身呢!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中水底的石斑鱼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学生发出一声声惊呼。)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发现生活在水里的鱼,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身体颜色都是为了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

設计意图:通过观察鱼身体颜色的不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分析得出鱼的这种特点可以更好地帮助它们适应环境,初步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通过视频,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鱼身体表面的颜色对鱼生存的作用。这几个活动层层递进,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探究其他动物的皮肤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师:其他动物又是怎样利用皮肤来适应环境的呢?

生:变色龙的皮肤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生:乌龟的皮肤上长有壳,具有支撑和保护身体的作用。

师:动物皮肤表面生长着鳞片、毛、羽毛、甲等,它们皮肤的特点与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有些动物的皮肤还有别的用处,我们一起来大开眼界吧!(课件展示动物的超级皮肤:长颈鹿的皮肤具有内置空调,非洲刺鼠是皮肤再生专家,章鱼的皮肤具备视觉能力,澳洲刺蜥是“活纸巾”等。)

人们受一些动物皮肤的启发发明了许多科技产品,应用到生活中,如游泳运动员穿的泳衣、飞行员穿的抗荷服,这些都是利用了仿生技术发明制造的。

课下,请同学们思考,你们能根据动物皮肤的哪些特性进行发明创造,提出自己的设计,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设计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对教材内容的有力补充,既拓展了学生的认知,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同时激发了学生依据动物皮肤的启发进行发明创造的兴趣。

本课运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他们开展探究,充分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让科学学习成为有趣的事,增强了课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教师通过有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探究由表及里、逐层深入,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让科学课堂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场。教师从细节入手,运用具有激励性和指导性的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经历了一次愉快、有序的科学探究之旅。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
小议多媒体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议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