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及其影响素研究
——基于腾冲市荆陈村的实证分析

2021-01-09李晓华

绿色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箱农村居民

李晓华,柳 娥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越来越复杂的农村生活垃圾组成成分,是造成农业农村非点源污染、生态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并一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1]。从源头上对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对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同时能够使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过程与农村的生态环境相适应[2]。基于此,对腾冲市清水乡荆陈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期有助于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建设。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数据来源于2020年1~4月份对云南省清水乡荆陈村的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5份,采用二元回归模型分析等方法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有关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政策提供参考。

接受调查的105人为农村居民,女性有54人,占比51.4%;接受调查的农村居民中大多是青壮年,其中20~40岁阶段的人数占比达43.8%;文化程度中小学及以下的人数最多,高中的人数最少,仅占比为12.4%;家庭月收入水平中1000~3000元的人数最多有46人,7000元以上的人数有4人,占比为3.8%。

2.2 被调查者的垃圾分类认知与态度

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行为造成直接影响的因素包括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所持有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环境污染的认知[3]。有56.2%的农村居民认为当地的垃圾污染程度一般严重,有34.3%的农村居民认为村里的垃圾污染程度不严重。可见,荆陈村居民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大部分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污染程度还在可接受范围内,并没有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当问及“您对当地生活垃圾处理的满意度如何”时,有69.5%的农村居民对当地垃圾处理情况的满意度为一般,说明当地农村垃圾治理效果不显著,没有达到村民的期望水平。是否愿意参加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间接反映了被调查者的环保态度,有75%的农村居民愿意参加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仅有2.8%的农村居民不愿意参加,大部分是因为不识字、听不懂的老年人。说明荆陈村居民环保意识很高,只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就能促进垃圾分类在荆陈村的实施。

3 荆陈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

3.1 荆陈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

过去,荆陈村忽视了垃圾对生活环境造成的危害,对于农村垃圾治理问题一直没有合理有效的治理政策,导致荆陈村的河流、树林、田间地头到处都是随地乱扔的垃圾。后来,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差,人们便开始重视起来。村里开始修建露天垃圾坑,便于垃圾的回收与焚烧处理,或者将垃圾运输到远离村民居住的场地对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因此农村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4]。由于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便取消焚烧处理方式,拆除露天垃圾坑,在靠近公路的位置处设置垃圾箱,定期由环卫工人将垃圾收集并运输到指定的垃圾处理厂进行回收处理。但是,通过实地调查访问得知,因为垃圾箱离家远和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的缘故,仍有村民们并没有将家里产生的生活垃圾扔到指定垃圾箱,而是扔到了家旁边的树林、草坪等一些隐蔽的地方。

3.2 荆陈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访问法、实地调查等方法对荆陈村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当问及“您认为垃圾分类有必要吗”时,69.5%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很有必要,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有利于垃圾可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获得经济利益;第二,有利于保护环境,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得到改善;第三,垃圾混合堆放容易滋生蚊虫,垃圾燃烧容易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26.7%的居民对垃圾分类抱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垃圾分不分类对他们的生活影响不大。剩下的3.8%的居民认为生活垃圾没必要分类,原因有四方面:第一,不知道垃圾如何分类,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公司应该做的事;第二,太麻烦,没有时间分类;第三,村里没有分类收集设施;第四,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很难做出改变。

当问及“对于可回收垃圾(纸箱、塑料、金属制品)是否进行回收利用或变卖”时,有27.6%的居民会经常将可回收垃圾收集起来进行变卖,这是他们养成的一个生活习惯了;有39%的居民偶尔会将可回收垃圾收集起来进行变卖;有32.4%的居民并没有这个习惯,原因有两方面:第一,他们认为可回收垃圾放在家里占位置,影响家里的的清洁度;第二,可回收垃圾变卖获得的经济利益太少。

当问及“您对家里的垃圾是否进行了分类”时,有68.6%居民会将家里产生的所有垃圾都收集到一个垃圾桶里,再将垃圾投放到村里指定的垃圾箱,有24.8%的居民会将有害垃圾分会出来。由此可见,目前荆陈村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较强,只要对居民们做出正确的引导,在村里实施垃圾分类还是可行的。

4 垃圾分类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本研究采用向后LR法对所得数据进行二元回归分析。第一步,显著性检验,将全部变量引入 Logistic 回归方程,获得模型Ⅰ;第二步,将显著水平阈值设为 10% ,根据不显著变量中t检验值从小到大,依次剔除不显著变量,再重新拟合回归方程,最后得到方程中所有变量均显著的模型Ⅱ。如表1、2、3所示。

表1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模型Ⅰ(一)

表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模型Ⅰ(二)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模型Ⅱ

在个人特征中,年龄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的农村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愿越低,因此农村居民年龄与垃圾分类意愿负相关;在个人认知中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与垃圾分类意愿正相关,即越熟悉垃圾分类知识的农村居民越愿意参与垃圾分类;家庭特征对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最小,家离垃圾箱的距离与家庭月收入水两因素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情境因素对垃圾分类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垃圾收集设施数量与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两因素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农村垃圾收集设施数量越多,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越低,两者间负相关与设想不符,可能与垃圾箱的种类有关,因为当地垃圾箱为铁皮箱式,并没有分类垃圾桶。村里是否宣传垃圾分类与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正相关,即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越到位,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越高,对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有良好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荆陈村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意愿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关键因素。其中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村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与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呈正相关,农户的年龄和垃圾收集设施数量与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呈正相关。研究表明垃圾处理办法方便快捷有助于促进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荆陈村应严格按照要求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并合理摆放垃圾分类设施,鉴于荆陈村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低,可以在垃圾桶旁设立一个牌图文并茂的指示表,使农村居民通过指示牌的提示,可以准确地将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里。

此外,正确的引导是关键的一步,政府应起到带头作用,积极组织人员到村里举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活动,使农村居民更深入的了解垃圾分类,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让农村居民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垃圾分类创造的巨大价值能持续地造福子孙后代。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垃圾箱农村居民
洗扫车垃圾箱体及过滤装置优化研究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30厘米的尊严
探索科普垃圾处理知识的有效路径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垃圾箱的变化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