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课后校内托管的协同治理原则探究

2021-01-08白飞利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协同治理小学

白飞利

摘  要:近日,教育部提出“中小学课后服务要与下班时间相衔接”,这则消息牵动着万千家长的心,也引起了众多中小学教师的担忧,学校要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指导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作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习辅导。然而,这一政策该如何落实,政府、学校、家长三者之间该如何协同实施,还是困难需要解决。

关键词:小学;课后托管;协同治理

一、小学课后校内托管的背景

随着近些年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减负政策也逐步得到落实,切实减轻了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小学在校时间的缩减,放学时间提前,使得各类托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这些托管机构良莠不齐,无法保障小学生的人身安全,家长又寄希望于学校来进行课后托管。

二、当前小学课后托管存在的问题

1. 相关机制不健全,托管时间难以确定。课后服务要与当地下班时间衔接,但家长的下班时间是由所在的单位和工作性质来决定的,家长下班时间不固定,加上通勤时间的不确定性,给学校提供课后托管造成了困难。

2. 托管内容要求高,学校资源有限。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及社团活动,如果以班级为单位,那么活动内容就比较单一,如果以兴趣小组为单位,那么就需要不同的指导教师。这些都无形当中增加了学校教师教育资源的压力。

3. 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教师积极性难以调动。“完善课后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学校教师参与积极性”是教育部门提出的明确要求,但是教师的个人精力是有限的,在日常的工作量已经饱和的情况下,还要在课后负担学生的托管任务,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无异于百上加斤,特别是中年层的教师。

三、小学课后校内托管的协同治理原则探究

1. 政府主导原则。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开办政策和运营管理规范,保障校内托管的良好运营,同时也保障了家长和学生的权益,让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起课后服务的责任。

2. 学校主管原则。首先,课后服务的时间要合理且有上限。其次,学校可根据留校学生的数量,合理安排课后托管的内容以及留校教师。再次,对于进行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 家庭学生主体原则。家长平时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特别是课后托管方面,孩子是否需要留校,还是更希望回家,这样才能更好地根据孩子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结语

小学课后的校内托管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不能单纯依靠学校,它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协同努力、协同治理。

(责任编辑:罗  欣)

参考文献:

[1]秦倩亮. 城市小学生校内课后托管問题研究[D]. 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9.

[2]蔡丽娟. 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服务的实施困境与协同治理路径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协同治理小学
协同治理视域下政社合作机制研究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京津冀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协同治理: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参照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