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导入方法探析

2021-01-08周洁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小学音乐

周洁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教育教学的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音乐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方式之一。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仅仅教学生唱歌,课堂导入方式也比较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因此,音乐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语言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充分体现其教学的针对性,课堂的导入要有新颖性和趣味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达到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启发。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导入

在研究和探讨“有效教学”模式中,课堂导入这一教学行为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课堂导入的运用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不断提升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精心设计出具有创造性地符合自身教学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初始阶段能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音乐教学上的课堂导入犹如歌曲的前奏,让学生做好思想上和情绪上的准备,为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展开阐述,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导入方法进行探讨。

一、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导入原则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想充分把课堂导入的作用发展,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音乐性的原则。音乐性是突出音乐学科特点的一种特有导入方式,能让学生在音乐有效带动下,可以不断渲染情绪并快速进入学习情境中,能全身心参与。

第二,贴近教材性原则。课堂导入活动是为了教学而有效服务,其所设计新课程导入需要与教材相接近,才能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更好做好准备,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及主题学习中。

第三,贴近学生的生活原则。音乐课堂导入需要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领域,这就是与学生的生活相接近,能取得良好的、有效的导入效果。

第四,自然流畅原则。完善课堂导入,需要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跟着教师的脚步融入主题学习过程中。所以对于课堂导入来说,不能让学生觉得“别扭”,不能是因为导入而导入,这样无法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导入时间适宜性原则。课堂导入不过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简单环节,所以该环节要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绪过程中,不需要过多时间,一般来说5min左右最合适。

二、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导入优势

课堂导入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为学生构建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可以全心全意开展有效的学习、思考,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十分有利。

第一,激发学生音乐的学习热情。传统小学音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进入主题教学会让学生觉得音乐学习十分无聊,学生探索学习欲望低,教学效果也自然达不到高度。但如果可以精心地开展新课导入环节,可以采用一种学生有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学习,让学生可以对新知识有兴趣,并且顺利达到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热情的目的,有效提升数学服务质量。

第二,减少学生理解的难度。小学生虽然十分热爱音乐,但无法理解音乐内涵以及真实的情感,这样学习的作用并没有实质性。通过合理、科学的新课导入,可以把学生带入具体、立体的情境学习中,这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感悟、理解,集中学生注意力,有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效果。

第三,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新时期小学音乐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构建良好及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十分重要因素。而科学、合理的课堂导入可突出教师的水平,让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到教师以及同伴的音乐交流中。

三、课堂导入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

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可以在教学新知识之前,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以往知识的巩固,并且找到合适的知识引出点,引出此节课的新知识。这种复习形式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已学知识点有更深的印象,还能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新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已经掌握了四二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通过复习四二拍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四三拍含义并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二)演示导入法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教师选择有立意的录像、挂图、实物等进行课堂导入,给学生以直观化、具象化的展示,促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印入学生脑海中。比如在教学“采蘑菇的小姑娘”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看完之后表达不同的观后感,再对该歌曲进行详细学习,还可以让教师通过图片的方式进行音乐相关的知识讲解,激发学生兴趣。又例如,学习“新年好”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基于自己生活经验,一起表演和新年有关的内容,可通过动作类的表演,也可以是简单地唱唱歌、跳跳舞,又或是可以配合乐器一起进行表演。只不过是简单的几分钟表演,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今天所学习过的主题,并且愿意参与到课程的内容与学习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故事导入法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利用故事导入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或者歌曲的内容,通过给小学生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置身其中,对学习产生好奇,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该知识印象深刻。例如,在学习《小红帽》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一讲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同时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声音的变化方式,丰富动作,并且通过生动故事导入本节音乐课的学习,让学生可以在掌握学习过程中学习音乐和技巧,有效提升音乐的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

(四)情境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歌曲的表达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景,或者让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知识节奏。以更加形象、生动的形式来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意境,加快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例如,学习“我们的田野”时,课前1-2天可先要求学生开展实际拍摄田野图片,或网络中收集有关图片资料,基于学生收集内容制作PPT。之后在课中来有效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最后是可以播放和主题胶在的几首歌,同时 在播放中教师与学生可一起来打拍子,感受兴趣,为之后接下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五)问题式导入法

学生开始思考时源于疑问,所以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可以使用问题导入法进行教学。这些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这种新课导入可以为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唱得幸福落满坡”时,可以提出以下的导入问题:“落”这个一般是用来描述什么的?学生思考之后,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答案多种多样,各不统一,有的学生认为“落”可以来形容下雨,有的则认为,“落”字就是指的树叶落下……之后老师再继续设计问题:那幸福呢?幸福也可以用“落”來形容吗?我们先听一听歌曲,看是否能找到答案?之后为学生播放这首歌。以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会更主动去听、去思考。听完之后,学生就明白了这个“落满坡”指的是果树、红花等。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导入尤为重要,奠定了整节课的课堂氛围基调。音乐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做到不断创新和革新,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为切入点,合理地进行课堂导入。其不仅是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艺术体现,也为学生的音乐学习结构起到优化的作用。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的效率,更促使了音乐堂课教学顺利开展。

(责任编辑:罗  欣)

参考文献:

[1]李思思. 试论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导入技巧[J]. 参花(下),2021(03):124-125.

[2]薛蕾. 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导入技巧探究[J]. 新课程,2020(47):99.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小学音乐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