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研究

2021-01-08程菊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能力培养

程菊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数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成长与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学活动;能力培养;素养生成

深圳荔园外国语小学除了注重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外,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以数学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每年的“数学素养月”活动就是为了顺应这一教育发展趋势而举办,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数学活动中学会运用数学的观点、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观察方法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活动方案的制定、到活动的实施、到活动的总结每个环节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运行。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学校专门开发了一至六年级的《数学思维》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内容设置既与课本教学相关又有所区别,它对课本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补充与提高。六本《数学思维》内容设置分为:“数独”“数学游戏比拼赛”“板报设计”“调查统计”“其他相关思维”等几个板块,不同的年级这几个板块的内容有所不同。一至六册体系相同,只是难度逐级提高。整个“数学活动月”以校本教材为引领,学生全员参与,家校联动。通过一系列好玩有趣的数学活动,不但改变了部分同学对数学学习枯燥无味的错觉,而且激发了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数学活动这种独特形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提升数学敏感

“数独”比赛是深圳荔园外国语小学数学素养月活动的一个“重头戏”,数独这种“填数游戏”一经推广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孩子们立刻迷上了它。各年级进行了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数独游戏训练,针对年级的不同,题目的难度也有区别,从开始的六宫格(初级、中级、高级),让孩子们熟悉数独的特性,到九宫格(初级、中级、高级),题目难度逐渐加深。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发现算理,找出其中的规律。数独采取了最简单的规则,能让孩子开始理解什么是数学规则,数独具有很强的逻辑游戏,在数独游戏中,学生要具备很强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和推理能力等多元化的思维,还要会运用排除法、假设法的能力。通过玩数独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这一最重要的能力。孩子逻辑严密性的提高,对于课堂学习中提高数学的做题速度,减少出错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想象能力

数学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数学游戏比拼赛”。拿低年级的七巧板拼图比赛来说,七巧板作为我国传统的益智游戏,一直在小学阶段占有一席之地。七巧板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摆一摆和拼一拼来让学生体会与发现图形的分割与合成,校本教材更是把这一内容进行了提升与拓展,除了传统的七巧板的使用,还同步使用了现代的“智力七巧板”(具有半圆、大板等更多图形)。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复杂的,用七块板就能拼出无限多的形象,这无疑是难度极高的图形挑战,也是功效奇高的智力训练。在拼图时,既有“规定动作”即给出特定的图形,让学生在用七巧板拼组出来,这对学生是个挑战,使得学生的视觉分辨、视觉记忆、手眼协调和空间想象等能力得到极大地锻炼与提高。也有“自选动作”,让学生拼出心目中的新奇图案。规定用一副板或多副板进行比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拼组出自己心中所想所喜的图案。这些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经过孩子们的创作,有了新的寓意,同样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就會变成江河湖海、山川田园、神秘太空、瑰丽图案,甚至是一幅又一幅连续的故事画面……七巧板拼图的推广应用,既满足了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习数学的最好办法是做数学,玩数学游戏,重在参与,尤其重在操作。在参与和操作的过程中,才能领会到它的意义。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学生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操作、思维、有机结合,获得的体验才会深刻、牢固,从而积累有效的操作经验。素养月中有一个最让学生心动的活动就是各年级主题活动的现场大比拼。低年段有“IQ CAR比拼”,中年段是“折来折趣”,高年段的“3D模型”等活动,都是动手操作项目。就拿“IQ CAR”比拼来说,这是个类似“华容道”的智力游戏,但它的难度更高、玩法更多。这款游戏寓教于乐,将辨别、分析、推理、和观察、认识、协调、思维、记忆等多个方面,学生需将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融入“赛车”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中受益。学生在玩这款游戏时必须手脑并用,相互协调,既拼脑力又拼手速,由于这项活动的趣味性和竞赛性并存,让很多孩子爱不释手。一些平时数学学习不好的孩子也被调动起来了,努力练习,积极参与,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数学活动对课堂学习有着促进作用。

四、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

知识来源于生活,且运用于生活,数学也不例外。我们的生活中就处处都蕴含着数学问题。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数学的原始、初步的经验,我们必须主动引导其经历数学对接生活的过程,通过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有效对接”,促使日常生活经验“数学化”。校本教材中“统计活动”,让学生调查班级甚至年级喜欢的“漫画书”“动画片”的情况。学生必须要到人群中去调查记录以获取数据,得出结论。这项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这一数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计算上,而是“从实践中来,服务于实践”,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好处,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致。

五、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人文素养

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意志品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如玩“数独”“IQ CAR”游戏等,有些题不是一下就能解答出来的,需要反复调整,耗费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正确答案。此活动是对智慧和毅力的双重考验,所以喜欢玩“数独”和“IQ CAR”的同学,既养成了井然有序的做事习惯,也在耐心、专注力、和毅力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孩子逻辑严密性的提高,对于提高数学的做题速度,减少出错率也有很大的帮助。七巧板拼图不但要求快、准,也要求拼得美观、有创意。这对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数学活动中的调查统计,让孩子们去接触不熟悉的人或事,尤其是那些有些内向、不善言辞的孩子,对他们是极为重要的锻炼过程,既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胆量,又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事实上,数学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体验和积淀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充分利用外在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多的应关注如何挖掘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如何在富有逻辑性的数学活动中引领学生层层深入。相信孩子们逐渐培养起来的对数学的兴趣将帮助他们攻克各种难关,去获取和发现新知识。数学素养月活动的开展,会进一步创建良好的数学人文环境,让每位学生都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数学魅力的感染下掀起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潮,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责任编辑:淳  洁)

参考文献:

[1]曹培英.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 课程·教材·教法,2017(2):74.

[2]王烨晖,辛涛.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之关键问题[J]. 人民教育,2017(03):37-40.

[3]杨新桃.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 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01):50.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能力培养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