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有真实表达,方能真情流露

2021-01-08于会敏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真情实感作文教学

于会敏

摘  要:真实是写作的灵魂。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拘形式的自我表达,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真实表达;真情实感

在一次小学生作文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在写作过程中你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接近百分之七十的学生选择“没有内容可写”。 反思学生作文中,虚假的、抄袭的内容不在少数。比如写妈妈,非要写妈妈背我去医院看病,写老师,非要写老师在深夜备课批改作业,写做好事,非要写扶老奶奶过马路……这些作文让人看了只是啼笑皆非。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三个学段的写作教学要求,侧重在“分享生活快乐”“不拘形式的自我表达”“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感情真实”……那么学生怎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看到什么写什么,听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经历什么写什么,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浅谈一下笔者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真实表达的一些做法:

一、记叙真人实事

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表达交流者,教师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生一旦拥有了真情实感的来源,一旦有一种“吐之而后快”欲望,那么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不是梦想。好作文就是源于写实事。写作的真实又源于生活,只有生活真实、情感真挚,文章才会感人,才会充满生机活力。

为了鼓励学生作文写实事,笔者鼓励学生写班上熟悉的同学,写身边敬爱的老师,写发生在班上的好事、趣事、怪事、囧事,写出来让同学们先看真实不真实,以此启发和引导学生从写真人真事开始,不断提高作文水平。观察入微描“真人”,用心感受写“真事”。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笔者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个性、生活习惯等。

学生于昭盼是一个善于观察、喜欢表达的女孩,下面是她以真实经历写的《马蜂的灾难》的片段:

看着那些忙碌的马蜂,一团一团的,心里发慌。但又不想在她们面前丢脸,只好硬着头皮。我抓着竿子的最后一小节,说道:“我说一二三,捅!咱们一块跑!”可是没等我说完,她们就跑得很远了。一二三,马蜂们一下子旳飞了出来。情急之下我被激发出了超能力——飞毛腿,还好没被蜇着。过了一小会儿,我们才敢跑過去看马蜂窝——掉下来了,一个巴掌大的马蜂窝被我捅了下来!

如果小作者不亲身经历此事,肯定写不出这样生动吸引人的故事。而且这样的事情对于城市孩子来说,可能如鲁迅羡慕闰土看瓜刺猹一样新鲜神奇。

二、抒发真情实感

有些学生有写的材料,但三言两语,概括式地写出来,读来毫不生动,缺乏感情。究其原因,是怕袒露自己的种种心迹,认为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暴露自己脆弱与软弱,好奇与狂妄是不应该的,怕被人笑话。

这时,老师就要当好“心理医生”,以健康心理加以引导,让学生毫不留情地摒弃那种“虚假”的面具,敢于说真话,吐真言,大胆表露自己的种种心迹,让学生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挥洒生命的才情,展示自己的新思想、真情愫。只要在文章中有了一个真实的自我,没有了顾忌,心灵就会释放出激情的火花。高贵也好,卑微也好,欢乐也好,伤感也好,就会洋洋洒洒,自自然然地流淌在学生的笔下。

学生于佳萍《永远的怀念》作文片段:

那一刻,我呆住了,愣住了。泪,悄然而下。我颤抖着,抽泣着,我不知道我是怎样走出来的,我的脑海里出现了我和奶奶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千想万想都没有想到,病魔已无情地把她带走。我撕心裂肺的痛哭着,哭泣声蔓延在整个房间里……

学生虽小,他们是有感情的。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写起来就像开闸的水,挡不住的,因为那是真情实感。

另外,新课标建议:“应重视对写作过程、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这要求写作要体现个性化,而个性化写作主要来源于主观感受,即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感受,不是大家的感受;独特的感受,即与别人不同的感受;真实的感受,即不是抄袭、编造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要注重发现和体验,突出独特的感受。

学生赵泽涵《奶奶,我想对你说》作文片段:

每次为你送饭的时候,您都会问我几个问题:“给我送饭累不累啊?你吃饭了么?你吃饱了么?”“我已经吃饱了。”每当回答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我都会掀起我的衣服,让您摸摸我的小肚皮。刹那间,我看见了您的手,一双满是裂痕的手,粗拉拉的,与我的手截然不同,我想因为奶奶干了一辈子的活、辛苦了一辈子吧!

一个小男孩,一颗敏感的心,透过一双手,感悟到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一生的辛苦。

三、发现细小美好

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很少,大多是一些平平淡淡的小事情。生活中稀松平常的小事,其实都是写作的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素材,从一开始就指导要把写作的根基牢牢地扎在生活的土壤中,这样的写作素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彻底解决学生的无米之炊。教师首先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发现素材,并能随时随地告诉学生这就是写作的素材。让学生保持敏感的心,细心观察、用心体会,才会小中见大,记录稍纵即逝的细小的美好。比如:爸爸妈妈吵架,我和同学的小秘密,老师对我的鼓励,路上的见闻,贪吃的我等等。所有这些小事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学生留心生活,新鲜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小事都可以变成一篇佳作。发现细小的美好

学生赵旭鹏的《第一次做饭》作文片段:

今天就我一人在家,肚子饿得咕咕叫。怎么办?干脆我自己做饭吧!啥也不会,就做个简单的吧——炒鸡蛋。首先我把鸡蛋打在碗里,搅拌好后,把油倒在锅里,油热了我就把鸡蛋倒进锅里,噼啪!油瞬间溅到我的脸上,痛!我小心翼翼地翻拌,终于大功告成!我的肚子已经等不及了,一口吃下去,顿时又吐了出来,烫、烫、烫死我了!于是我吹了吹,吃了一口,好难吃,一点味道都没有。为啥没味啊?没放盐!我赶紧拿了一点盐放在鸡蛋上,可盐在鸡蛋上呆着,没化,很难吃。尽管难吃,是我自己做的。

一个粗枝大叶的男孩,把做饭过程写得如此详细,而不是用一句“我做了一個炒鸡蛋”飘过去,一定是有心之人,非常难得。

四、捕捉心灵触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地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身心都会感到一种无比的快乐。学生在各种经历或情境中会产生各种情感体验,有喜怒哀乐,有成功的骄傲,失败的沮丧,有相聚的欣喜,有分离的忧伤……无论哪一种心灵的触动,真实的情感,都可以通过文字去表达,去宣泄。

因此,语文教师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善于捕捉这种时机,触动学生心里的那根敏感的“情弦”,让孩子们在感情最丰富、最需要发泄的时候,用笔记下自己想说的话。这时的写话也必定是最真、最纯、最自然的,宣泄的感情也是最真实最直接的。

通过班里的一件小事,笔者发现有的学生身上缺乏热心和责任感。这深深地触动了笔者,不希望未来是一些有知识、有能力,没有任何责任感、同情心的自私冷漠的人!这是社会的悲哀!于是,笔者开了一个班会,通过身边的小事去看《我们丢失了什么?》。学生们都低下头,陷入深深地思考,有羞愧的眼神,有悔恨的泪水……然后,笔者让每个同学写一写此刻的感受和联想,题目便是《我们丢失了什么?》。后来,学生们都写出了自己真实生动的感受,不再是以往的生编硬造,文字干涩。甚至有的同学滔滔不绝地写了两篇多,发自内心地反思:不再冷漠自私,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懂得付出的人。

五、描绘真实细节

细节描写包括许多方面: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表情描写、心理描写、情节描写等。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具体描写时,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细节要准确可信,经得起推敲,要注意精心选择,巧妙安排,其次,笔者引导学生在描写中精挑细选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学生李田颖的《追鼠大战》的作文片段:

有一天,远在他乡的姑姑回来了,家里包饺子。忽然姑姑大喊:“妈呀!有老鼠!”我定神一看,在我不远处,有一只肥肥胖胖的老鼠,好像在觅食。老鼠可是四害之一,我拿起扫把冲了过去,喊道:“臭老鼠,拿命来——”老鼠撒腿就跑,可那老鼠跑得再快,也比不上我快。我冲到老鼠面前,飞起一脚,那老鼠疼得哇哇大叫,转身往回跑。我大喝一声:“哪里逃!”又冲到老鼠面前,可那老鼠立马躲到箱子下面。“想躲?吃我一脚!”那老鼠已经浑身发抖。

多么跌宕起伏的武打场面,多么勇敢无畏的“侠女”形象!小作者的几声大喝和飞起的一脚,把故事细节描写得栩栩如生。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就是把整个身心都灌注在里面。”可见,真实是写作的灵魂。教师应保持心中的那份纯真,与学生真诚对话,聆听学生真实表达,坚持本真的作文教学,做一个充满真情的幸福的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莫唯然)

参考文献:

[1]陈东旭. 万变不离其宗——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J]. 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0(11):21.

[2]李旭明. 真实表达——小学作文教学的出路[J]. 语文学刊,2008(04):94-95.

猜你喜欢

真情实感作文教学
论述小学语文轻松作文的教学尝试
作文立意的探究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真情实感好行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