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教学策略

2021-01-08严珺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严珺

摘  要:长期以来的小学阅读多半都是以教材为主,阅读量普遍偏少,阅读篇幅的不足非常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所以老师和学校要通过有效的课程化阅读教育形式提升阅读量,增加他们的阅读积累和阅读兴趣引导,促进他们的良性阅读行为养成,更好地促进其语文学习的全方位、多层次提升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化研究

一、有效借助多媒体形式促进课外阅读开展,进一步实现阅读课程化目标

小学阶段进行课外阅读选择,应该尽量选择符合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的书籍,增加他们的社会认知和自信心树立,以及通过选择培养坚定意志力和发扬传统美德,提升写作和阅读能力的书籍来进行引导。由于小学阶段的老师都比较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成绩的提升,会出现下意识的阅读忽视造成学生的阅读后备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老师应该积极运用多媒体声音和图像以及音乐的多重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课外阅读教学成为一种课程化形式。

一般而言,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传统文化类课外閱读的兴趣培养,比如老师通过网络下载有关传统美德的视频来增加学生的阅读热情。如孟母三迁、烽火戏诸侯、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智取生辰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数学小子、伊索寓言等具有文化传承特征的书籍和故事,通过老师旁白的设计和音频制作增加学生的阅读欲望,进行兴趣的引导之后老师就可以运用比赛阅读的形式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运用抛砖引玉的形式对这些文化书籍产生兴趣,然后再进行阅读,并引导他们通过思考作者的写作心理、写作背景、表达的情感和阅读感受来增加他们的举一反三能力。同时老师还应该通过设定阶梯阅读的形式来实现课外阅读的课程化教育行为,让学生将阅读作为一门课程进行专项学习,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均衡发展。

二、运用情境教学的形式增加学生阅读积累,有效促进课外阅读课程化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天生具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三分钟热血的特点,经常会在学习阅读课程时因为内容枯燥产生投机取巧行为。他们总是带着问题去阅读,为了找到答案而阅读,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敷衍的现象,不但不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反而会阻碍他们的综合学习。学习阅读课程是为了更好地增加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培养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一个具有高水平阅读能力的学生,他的语言功底往往可以为语文课程的深入学习添翼。所以老师要积极通过课外阅读的形式促进课程化教育,有效增加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情境的培养,老师在选择课外读物时要通过情境的引导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可以为他们养成深入阅读行为提供有力的保障。

通过多媒体技术和情境教学的形式开展阅读教育,一来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协调课堂氛围;二来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选择内容的认识,让他们选择有社会意义和正能量的书籍进行阅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课程化教育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莫唯然)

参考文献:

[1]王水丽. 课程化与闲适性: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推进路径[J]. 教育学术月刊,2021(05):101-106.

[2]杨艳红.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0):26-27.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