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从传统中汲取精华开展小学国学教育

2021-01-08徐东钦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传统文化小学

徐东钦

摘  要:传统文化是国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小学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重国学经典教学,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深化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小学;国学教育;传统文化

一、开展国学教育的价值

国学经典是千百年的发展和流传,是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推进社会稳步发展的驱动力,对教育学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建设精神文化成了教育的重点。尤其是对基础教育学段的小学生来讲,在家庭关爱下,他们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而责任意识、规则意识正在逐渐消退。由此教师可以基于国学经验,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教学中来,让学生学习古人的高尚品德,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国学教育,深入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还能扩大学生认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认知体系。

二、从传统文化汲取精华开展国学教育的策略

(一)明确国学教育的定位

教师在挖掘传统文化精髓、推进国学教育开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想将国学教育落实到位,就要做好宏观的课程设计,搭建开展国学教育的桥梁。由此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培训,就国学内涵开展讨论,明确开展国学教育的方案,推动教师的成长。只有明确国学定位,才能彻底改变当前的教育局面,才能推进国学教育在小学教育的生根、發芽。自国学教育开展以来,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习惯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整个校园都浸润在书香氛围中。

(二)丰富国学教育的渠道

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国学经典有着有效的教育功能,在帮助学生构建认知体系、提升学生认知能力上有着一定的作用。为此在小学国学教育中,要探索国学教育的渠道,通过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国学教育,以推动学生的深入学习。

(三)创新国学经典的诵读模式

国学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将国学教育纳入常规教学中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充分的感受,体会古人道德和蕴含的民族精神,以此促进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在小学国学教育中,教师还可以基于文本内容引入国学经典事例,引导孩子在歌唱、阅读中不断体验,最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语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入弟子规的“读书法则”,即“心到、口到、眼到”,并鼓舞学生践行其中。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要一节节、一章章地阅读,切不可半途而废,在相关国学经典的阅读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外在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比如《弟子规》中的做人准则: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通过简单的词语帮助学生明确借和偷,帮助学生明确与人交往的准则。通过有效的阅读,将基本的行为规范纳入到学生心中,进而从根本上推动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黄艺. 汲取国学文化精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小学国学教育课程化的探究[J]. 读书文摘(中),2018(04):5.

[2]李爱英.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J]. 学苑教育,2018(10):43.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传统文化小学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