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协调发展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途径

2021-01-08贾颖唐欣云南民族大学

体育风尚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新课标体育教师

贾颖 唐欣 云南民族大学

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新课标要求通过改进以往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通过重视体育教育和文化学习的共同进步,制定符合新课标的体育工作制度,完善以往的教育方式,提升教育力度和投入教育资源,通过完善学校体育工作,实现体育教育和文化学习的全面开花,并协调和文化学习的关系,实现体育教育的成效性和体育兴趣的培养。

一、校园体育教育概念

(一)校园体育概念和源头

体育的概念是指广义上的体育运动,包括教育、竞技和锻炼三个方面,但是狭义上来讲,所指的校园体育则以体育教育为基础的,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习体育项目的兴趣,培养体育人才,致力于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身心,帮助在文化的学习上有个强壮的体魄作为基石的体育教育。

体育这个名词起初来源于日文,但是追溯到历史来说,实际上则来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主要通过神话和传说的方式传播,是宗教祭祀和竞技服务的一种形式,通过古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方式得到了竞技方面的发扬,是具备优良传统和高尚品质的运动含义。

(二)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联系

在以往的校园学习中,青少年被灌输的思想往往是对于文化课和成绩的重视,要求学生在文化课上下大功夫,而忽略体育的重要性,忽略身体的锻炼,认为只要保障文化课的优异就可以保障未来的发展,但是经过多年的教育经验和体会,经过国家对于教育的分析和引导发现,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关系,只有充分的体育锻炼才能让学生的身体强健,保障文化学习的精力和体力支撑,只有通过文化学习才能了解体育的内涵,帮助建立一个正确的体育竞技观念和认识体育的各方面成就,因此不能顾此失彼,要重视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协调发展。

二、目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一)学校重视文化成绩,轻视体育锻炼

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体育课程的比例非常低,而文化课程比例很高,并且占据了课上和课外的所有时间,这就导致体育教育的不足,体育成绩的落后,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校仍然存在旧的教育思维,依然重视文化课的成绩,轻视体育的锻炼,许多学校,占用体育课程,占用可以锻炼的课间和课后时间,占用课前的休息时间。同时,体育成绩作假,体育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发挥,影响了孩子的日后发展和身体素质,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教育模式。

(二)体育课程没有相应的制度和规范

在新课标下,学校已经就体育课程的增加做出了要求,但是目前的体育教育还在沿用以往的陈旧的制度和规范,对于学生而言,这是非常不利的,新课标对于体育的项目、体育的活动要求、体育成绩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过去的制度无法就完成这些要求做出应有的力度,反而对于体育锻炼的开展没有帮助。所以需要通过改革以往的制度,制定符合现代要求的安全有效的制度,完善对于学生的体育规范,进而保障学生的体育安全。

(三)体育教育无法和文化学习相辅相成

体育教育的强化,需要通过和文化的相辅相成来实现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目前的体育工作和文化学习是分割开来的,体育达不到帮助文化,文化也不能通过体育得到放松,紧绷的文化课程还是占据大半,体育见缝插针的课程模式无法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放松思维。反而因为体育课程的占用和耽误,影响了学生对于体育的积极性,同时过度的文化学习让学生疲惫,加速了身体的衰弱。

(四)体育锻炼缺乏资源的支持

体育锻炼除了体育项目的学习还需要资源的配置,包括体育设备、体育用品和体育相关产品,但是目前的设备较为陈旧,存在安全隐患,体育用品大多损坏,影响使用,体育相关产品更是没有任何的准备,导致这些的原因是,资源和资金的投入不足,导致学生没有办法全面安全地开展体育锻炼。

(五)体育课程缺乏多样性和兴趣的培养

体育不光是课上的学生和老师的学习,还需要各种体育项目的培养和体育游戏的兴趣激发。但是目前的体育课程缺乏多样性,单纯只是跑步、跳远,没有尝试接触新颖的体育项目,也没有相关的体育游戏帮助学生学习体育,体会乐趣,没有乐趣也就无法帮助放松文化课程学习的紧绷感,也没法培养具备体育特长的人才。

(六)体育教师的素质没有足够的提升

体育教师是帮助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推手,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体育发展上的成就。但是目前的学校在强化体育教育工作中,对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没有相应的方式,也没有考核的制度,导致了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发展,也影响了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协调发展。

(七)体育教育缺乏学校特色

目前的体育工作教育中,对于体育的校园特色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单独设立特色体育展示的方式,导致校园体育风气不太浓厚,常规化的体育环境没有建立。体育不是体育特长生的体育,而是面对全校学生的体育,需要形成良好的风气和环境。

三、为强化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而制定的对策

(一)不占用体育课程的同时增加体育课程,增加体育锻炼的机会

需要通过增加体育课程的方式,增加体育锻炼的机会,保障文化课程和体育锻炼的穿插和辅助,让学生的学习和体育的锻炼得到长足的进步。

以体育课程监督制度为例,设立体育监督机制,避免体育课程被占用,定时打卡,参与体育课程观摩,了解学生的体育课上课情况,同时对于占课老师要进行批评,屡教不改的教师要取消优秀教师的评定,通过杜绝源头的方式,保障体育课程的进行,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体育课程得到重视,同时锻炼青少年的身体,保障学生有足够的体能。

(二)制定针对体育课程的制度、规范,执行体育学分考核机制

1.制定体育课程制度规范

如何强化学校的体育工作,需要先完成制度的改革。去除以往的较为懒散没有规范的制度,严格根据体育课程要求,完成体育教育,规范教师的教育流程,同时,要求制定针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规范,保障学生的安全和体育品质,建立从身到心的完善的体育教育。

以学生规范为例,在新课标下,要求学生在体育课程过程中,跟随教师的指导,严格遵守体育器械使用规范,不能影响他人、严禁打闹、比赛中不能攻击他人等,规范学生的体育器械使用和安全常识。在教师层面要求根据本学期的体育目标制定课程教案,分段完成体育目标。

2.严格制定和执行体育学分的考核机制

在新课标要求下,对于体育成绩也有着非常重要的要求,规定了学生不同阶段的体育能力,因此就需要制定以学生为本的考核机制,重视体育成绩。让体育学分能够影响孩子的综合评价,和文化学习成绩并行,让孩子在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以学期末体育考核为例,在一个学期的体育锻炼后,需要通过考核的方式进行成绩的评价,同时与文化课成绩形成占比,让体育优秀的学生在综合成绩中名列前茅,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和兴趣,让体育和文化齐飞。

(三)建立体育锻炼辅助文化学习的松紧模式

如何让体育锻炼帮助文化学习,这是需要学校进行合理安排和监督的。文化课程占比多,内容复杂,容易让学生更加紧绷,而体育锻炼可以放松身心,两者结合会激发出不一样的学习氛围。

1.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非课上结合

文化学习集中于课上和课后,但是之前的课间往往是闲散或者是被占用,课后自习也是全部分配给文化学习,这样的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得不到放松,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言没有什么助力,因此可以通过课间体育锻炼,自习体育锻炼的方式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放松身心,帮助文化课的学习。

以课间和自习为例,课间10分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3~5分钟的跳绳比赛,自习可以安排自习的后半程10分钟和课间10分钟组成20分钟的体育锻炼时间,进行操场慢跑或者是投篮等运动,帮助学生舒缓课程的紧张情绪。

2.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课后分配和时间安排

如何让学生在放学后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需要通过学生家长和老师的配合来一一完成,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从课后作业中放松,也可以锻炼身体,通过这样的劳逸结合,达到身心和知识文化共同发展的目的。

以课后体育作业为例,体育作为一个学科,为了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教师安排一项体育作业,并由家长配合完成,例如,放学后安排家长要求带领学生进行立定跳远40个,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录制2~5分钟的小视频,或者拍照,再通过邮箱的方式发给教师,没时间的家长可签字答复教师的体育作业,进行审核,最后作为作业成绩纳入日常的考核评定中。

3.利用体育课程宣传文化知识

体育课程不光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学习文化知识,通过进行体育知识的普及,了解体育竞技相关的文化知识,让青少年的知识面得到拓展。例如,以体育竞技奥林匹克为例,通过体育课程可以系统的讲解体育竞技的历史,我国的体育成就和体育健儿的故事,通过这样的传播方式让学生对于体育精神,体育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诉求。

(四)增加体育方面的资源投入

目前的学校体育设施已经基本陈旧,对于修复和更新没有足够的投入和检查的章程,对于体育用品,例如球类球拍等没有修复和更新换代,体育的用品中包含的垫子、呼啦圈、运动服、钉子鞋等,从来不做更新也不进行卫生处理,除了人为原因之外,也是因为资金的投入力度不足,资源的投入力度不足所造成的。因此,需要通过对体育方面进行资金的倾斜,通过社会渠道得到体育用品的捐助的方式,帮助学生用到好的体育设备和用品。进而帮助强化学校的体育工作推动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协调发展。

可以通过体育补贴的方式进行体育的拨款,也可以通过与社会体育相关企业、俱乐部的联系得到体育用品的捐助,或者是打折。同时建立有效的设备检查机制,及时定期的检查体育设备和体育用品的使用情况、磨损程度等进行修复。同时督促学生珍惜使用、及时整理。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清洗和消毒等。

(五)让体育课程变得多样化、有趣味

体育课程不应该枯燥,单一和乏味,需要通过引入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体会不同项目的乐趣,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组织多样性的体育比赛,或者是参与到校外的学生体育赛事中,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加阅历和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体育游戏,增加体育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的文化课之外的生活,帮助学生舒缓学习的紧张情绪,稳定学习热情,激发体育精神等。

以体育活动为例,通过了解不同的体育项目,可以在校内建立体育活动区,自发组织体育比赛,还可以由教师组织各班优秀学生组成体育队伍。例如足球队,可以参与到市学生足球比赛中,平时进行拉练,比赛参与获奖。还可以组织啦啦队,进行运动会的啦啦队表演,促进校园体育工作的进行,也可以组织体育游戏,例如传球、寻物赛跑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六)按时进行对于体育教师的培养

如何强化学校的体育工作,除了培养青少年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之外,还需要重视体育教师的能力和素质,面对新课标下的体育教育要求,需要通过培养体育教师的能力,评选优秀体育教师的方式激励教师们在教育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系统的增加体育教育方面的培训,方便教师提升自我,更加顺利的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帮助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齐头并进。

可以通过定期进行教师培训的方式,参与组织优秀体育教师经验分享会,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等,或者是组织教师参与到社会的体育活动中积累奖项和经验。同时还可以组织体育教师进行交流会和评选投票会,评选优秀体育教师。

(七)建立体育集体性活动,营造良好体育风气和环境

良好的体育风气可以有效的带动运动的热潮,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体育环境和风气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可以通过全校的特色体育活动,或者是班级为单位的特色体育活动,体现校园体育建设和班级体育荣誉感,为体育的全面推广助力。

可以设立全校体操活动,设计大课间专门的羽毛球体操,进行练习和课间集体演练,丰富校园活动。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设立特色体育项目,如花式毽子队,通过全班的花式踢毽子,选拔优秀的学生组成展示队伍,进行运动会展示、春游展示,班级比赛等,丰富课间和课后生活,让体育风气在校园弥漫开来。

四、结语

强化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的目标,我们要在新课标要求下,改善以往的积弊,制定有效的对策,来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培养青少年的体育素质和体育能力,让体育精神和文化素养共同进步、协调发展。通过引入多方面的体育策略,强化体育教学,让体育特长生有发展的空间,让体育竞技从小培养,从优培养,让体育工作在校园中顺利进行。通过体育教育的强化,培养出符合时代、符合国家发展的优质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和未来的进步添砖加瓦,为祖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心力。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新课标体育教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