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1-08盛强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风尚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田径质量过程

盛强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高校田径运动训练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为能有效提升训练工作开展的质量,这就需要在训练活动中能结合不同的学生素质需求进行积极优化训练的方式,按照学生喜欢的方式展开训练,才能有助于提高训练的整体质量。但在具体的训练活动开展中,由于教师自身没有融入创新的训练观念,采用统一的训练方式,这就造成了田径运动训练活动效率比较低下,影响了学生最终的训练效果。

一、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的特点以及问题

(一)训练的特点体现

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有着鲜明的特征,体现在几个重要层面,如:

其一,运动员差异性特点。由于高校学生的运动素质不同,田径运动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差异比较大,这就为实际训练活动的开展产生了很大的阻力,影响了实际运动活动的开展质量[1]。高校运动水平低的原因是运动员选拔的过程中没有保障质量,造成选材质量低的原因是选拔的范围比较窄。田径运动训练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存在差异性比较大,这对具体的运动训练活动的开展必然会产生很大程度影响。不利于实际工作的有效推进,在训练工作的实施当中,没有和具体的训练项目紧密结合起来,造成训练活动开展效率低下的问题。

其二,田径运动训练业余特点。从田径运动训练的特点体现来看,体现在业余性的特点方面,由于学校的田径训练和专业训练队伍不同,学生入校之后分配到不同专业学习,多数实践在专业课程以及知识学习和应对考试方面,课余实践开展田径运动和训练,这样在训练的时间上相对比较少,不能保障训练的强度以及时间,最终的训练效果也难以得到保障。体育训练当中的运行机制没有完善,场地没有达标,造成运动水平低的现状,这就必然会影响训练活动的开展质量。

(二)高校田径运动训练问题

高校田径运动的训练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从几个层面对其问题进行阐述:

1.训练的时间相对比较短

为能提高田径运动训练工作开展的质量,需要在训练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加强重视,保障训练的时间才能有助于提高训练的整体质量。但从实际训练活动的开展现状发现,由于训练的时间没有得到有效保障,这就使得在训练工作的开展中存在的难度比较大,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直接会影响训练的效果。体育训练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没有与学生田径运动能力有机结合,对于学生训练的时间没有得到有效把控,造成了实践训练的效果差的问题。

2.没有明确训练的目标

田径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要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加强重视,做好相应的基础训练工作,才能为实际训练活动的良好推进打下坚实基础。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为实际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方向,为实际训练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而从实际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的工作开展现状能发现,在实际训练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和学生能力训练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这就必然会影响运动训练活动开展的质量,对各项训练工作开展的秩序性也无法有效保障。教师对学生在实践训练的时候由于没有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对教学理念没有更新,这就必然会影响田径运动训练活动的开展效果[2]。

3.训练的方式比较单一化

高校在田径运动训练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想有效保障训练活动的良好推进,需要在训练的方式上进行积极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模式进行优化设计,才能为实际训练活动良好推进打下坚实基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田径训练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展开训练活动,为实际训练工作的良好推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在实践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展开训练应用的方式还比较单一化,采用的传统机械化的训练方式,学生的参与兴趣不高,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这就会直接影响田径训练的质量效果。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的重视度不够,以及在对资金的投入方面不足,一些田径运动的场地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完善,这就必然会影响训练活动开展的质量,对实际工作的良好推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4.学生承受负荷量比较大

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田径运动训练活动的过程中,为能有效提升训练的质量,需要在相应的运动量基础上展开训练,如此才能保障训练工作的良好推进。教师要能和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的要求相契合,能够和实际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才能保障训练活动的开展良好推进。具体的田径运动训练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学生承受负荷量没有加强重视,没有结合不同学生体质设计相适应负荷量,必然会影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效果和质量。在训练工作开展中,教师在负荷量要素方面没有加强重视,影响了最终的训练质量效果。

5.训练的内容缺乏系统性

高校在田径运动训练是培养田径运动人才,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从实际训练工作开展的现状能发现,训练内容缺乏系统性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训练中涉及的训练内容多样,如对学生运动技能以及身体和心理的训练,健康思想以及运动理论的掌握等,都是训练中的组成内容。教师在实践训练的时候只注重对学生田径运动训练动作技巧以及规则能力训练,而没有对学生其他方面进行训练,训练的内容缺乏系统性,造成了训练效果差的问题。

二、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的措施

为有效提高田径运动训练活动的良好开展,这就需要在训练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优化,从以下训练措施的落实方面要加强重视:

(一)保障田径运动训练的时间充足

高校学生参与到田径运动训练活动当中,就要和学生训练工作的需求进行有机结合,保障学生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能调动其积极主动性,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训练,这样才能提高田径运动训练的整体质量效果[3]。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方法的创新应用,以及和田径运动训练的时间进行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一基础工作得到了强化,才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田径运动训练活动之前,要能对学生的体质状况以及对田径运动的状况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展开训练,才能为提高学生训练的主动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学习水平。训练过程中从时间的保障基础上加强重视,让学生能够将课上和课下进行结合起来,课堂上讲述田径训练的要点以及方法,在课下鼓励学生自主运动,结合不同的学生为其制定运动训练的方案,在这一基础上就能有助于提高训练的质量。

(二)明确运动训练的目标方向

高校在田径运动训练工作开展过程中,这就需要从制定目标方向方面加强重视,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学习素养的培养要求进行设定相应的目标,调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能真正为学生学习发展指明方向。田径运动作为综合性比较强的运动,是其他竞技类体育项目开展打下基础的项目内容,教师在对学生田径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这就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为学生制定相适应的训练目标,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心肺功能,有助于增加学生体能以及塑造形体和改善机体的条件,为学生身体素质良好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对田径运动训练活动良好开展,需要和学生的素质培养要求相结合,为学生制定明确的训练目标,让学生按照目标展开训练,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整体质量。田径运动高强度以及长时间的特性,对学生生理以及心理层面会带来一定的负担以及挑战,这对培养学生坚强品质以及顽强意志有着积极作用,教师要能和学生素质培养的需要相结合,明确训练的目标,将训练的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三)创新田径运动训练的方式

为能调动学生参与田径运动训练的主动积极性,需要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加强重视,为实际训练工作的良好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从实际训练工作的开展质量能发现,在实际训练工作中由于教师在训练方式的应用方面没有进行创新,无法调动学生田径运动训练的主动积极性,必然会影响田径运动训练活动开展的质量效果。对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训练的思路,将新的训练方式融入田径运动训练活动当中去,促进学生体育运动的训练质量[4]。教师要注重从优化的训练方式应用下促进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能产生兴趣。如在为学生训练田径体能的过程中,通过比赛的方式来调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竞争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为提升学生田径运动整体水平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这对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保障。

例如:教师为学生创新田径运动训练的方式,采用最美体能小组的竞赛活动,让班级中的学生都参与到竞赛活动当中去,学生每六人一组,结合课堂开始后的组队成员快慢进行编号。在竞赛的内容设置上有跑步,跳远,投掷铅球几个大部分,跑步是4×400m接力赛,跳远有三级跳远和助跑跳远,结合同一个项目每组竞赛排名打分,第一名是九分,第二名小组是八分,以此类推,第十名是零分,然后获得积累最高的小组是赢家。通过趣味性的训练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训练参与积极性,提高训练的质量。

另外,田径运动训练采用创新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主动性比较重要,将激励理论和田径运动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这对提高学生训练的能力有着保障。教师通过激励理论的运用和学生身心特征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田径运动训练的质量效果,在对学生多向内容了解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短板以及强项有了一定认识,据此,为学生构建田径训练的方案。通过激励理论的融入,为学生提供训练指导,学生在取得相应成绩的时候,就要对比学生不同时期成绩,让学生在对比中增强信心,如男子5000m长跑,每个时期的用时在不断缩短的时候,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数据的变化,激励学生前进。教师在学生运动中要鼓励学生挑战自己,结合学生审题素质,鼓励学生要敢于挑战自己的最佳成绩,从挑战中不断奋进,让学生在田径运动训练中不断积累经验。通过创新的训练方式应用,学生在训练中也能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在训练中能够充满运动的动力,有助于实现训练的目标。

(四)保障田径训练的科学合理

为能有效提升田径运动训练的质量,避免学生承受不能承受的负荷量,教师要在训练前对学生的体能进行了解,结合学生的体能素质展开训练,避免让学生负担过重而打击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要能够和学生训练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进行优化训练的过程,调动学生训练的动力。提高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合理性,教师在这一环节起到重要指导的作用,教师自身要树立科学训练理念,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具体的田径运动训练中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田径运动训练内容的规定要科学,和大学生的身体发展特征相适应,和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学习接触的内容相契合,科学规划田径训练的方案,对学生基本体能的训练以及心理素质的训练等方面进行优化,把现代教育技术在田径训练中科学运用,发挥互联网以及智能设备的作用优势,辅助学生田径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训练的科学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国际田径训练最新动态,教师在教学方法以及内容方面和学生身体需要相适应做好调整,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只有保障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合理,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注重田径运动训练内容系统化

高校在田径运动训练中,为能有效提升田径运动训练的质量效果,从运动训练内容的系统化方面要加强重视。教师在训练学生的时候要和实际要求相适应,制定科学完善的训练计划,将训练内容的系统性凸显出来,把田径运动训练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促进学生养成自我训练的良好习惯。制定训练计划是基础,教师在训练中要对学生田径运动各方面展开训练,调动学生在训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对学生自身训练全面了解认识,训练前对学生身体素质状况需要有充分了解,结合教学纲要,为学生编写训练的计划,从理论知识的掌握到实践训练的内容,综合性设计,保障方案的完善,能包含学生的各方面田径素质,结合训练状况适当调整,有助于达到良好训练效果。

(六)创新田径训练的模式

提高田径运动训练的整体质量,在训练模式创新应用方面要加强重视,采用多样化的田径运动训练模式,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训练的效果。如全面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结合模式应用,前者是对学生全方位体能训练,能大幅提升学生身体机能,保障学生身体机能处在最佳状态;后者训练的方式是重点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能针对学生某薄弱项目展开训练。通过两者训练模式的结合,通过慢走以及跑步让学生适应运动的节奏,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耐力以及心肺能力,有意识对学生开展专项训练,提高学生体能。将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进行结合,采用这一训练的方式,也能有助于提高运动训练的整体质量效果。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堪忧,教师在田径运动训练中通过把心理训练和学生体能训练进行联系起来,疏导好学生心理,为学生安排专门心理健康辅导,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将心理健康和体能训练进行结合,教师要能和学生运动的特点相适应,保障结合的效果优化,发挥该训练模式的作用。

另外,在田径训练的模式创新应用中,将线上指导和线下训练结合起来,也是提高田径运动训练质量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师自身要对学生素质能力发展方向有明确认识,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就要做好线上指导以及线下训练结合的工作,了解学生训练的状况,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对应的调整方案。教师通过线上指导以及为学生介绍训练内容以及方法,结合学生个性化需求,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融合信息化内容,激发学生对田径训练的主动积极性,教师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基础上进行优化学生训练的过程,有效提高学生训练的整体质量。

三、结语

综上,为能保障学生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为学生开展相应田径运动训练活动的时候能从不同的工作角度出发进行优化设计,真正的调动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高校的田径运动训练,不只是对学生田径运动技巧培养,更是对学生精神意志的培养,让学生能在训练中提高自身的精神品质,通过上文提出的训练方法创新以及明确目标和保障训练时间的相应举措,能为实践工作落实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田径质量过程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质量投诉超六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