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1-01-08徐素依孙素娟张龙助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1年10期
关键词:节水型节约用水用水

徐素依,孙素娟,张龙助

(1.河南省豫北水利工程管理局,河南 新乡 453002;2.河南节水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3)

0 引言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要持续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2017年以来,全国各个县(市、区)陆续开展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河南省坚持把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作为全面推进节约用水工作的有力抓手,从体制保障、落实责任、规范程序、严格标准等方面着手,不断强化措施,保障河南省节水工作的有力进行。截止2020年底,河南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市、区)共计96个,占河南省县(市、区)总数的60%,提前完成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中规定的到2022 年北方地区达标50%以上的标准。通过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开展,河南省用水效率明显提升,从而有效促进了河南省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河南省以占比全国1/70的水资源量,养活了全国1/14的人口,支撑了全国1/18的经济总量。通过近几年工作的开展,对如何更好的通过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促进节水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 建设节水型社会势在必行

河南省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不足,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夏多冬少;河南省人均水资源量376 m3、亩均水资源量331 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水资源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而节约用水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提出:“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在全国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提升社会节约用水意识,是每个公民的重要职责。

近几年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全面提升社会节约用水意识,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河南省的管水模式实现了从供水向需水的转变,用水方式实现了从粗放向高效的转变,开发利用方式实现了从过度开发水资源向主动节约保护水资源转变,倒逼生产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为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2 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领导,强化保障机制

“体系完整、制度完善、设施完备、高效利用、节水自律、监督有效”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要强化对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领导,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各方协同推进、积极高效创建的良好工作局面。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健全全社会、全领域、全方位的立体节水模式,为县域节水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障机制。

2.2 落实责任,强化考核问责

一是做好部门分工负责。按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评价标准和政府部门制定的“三定方案”,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评价标准中涉及的逐项建设任务分配到政府各个部门。二是各级政府要建立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目标考核机制,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列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四水同治”考核、河长制考核等,强化考核问责。

2.3 规范程序,加强示范引领

一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深入现场指导开展县域达标建设工作,规范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程序和方法,保障达标建设高质量的开展。二是要总结推广先进县市典型经验。以座谈会、推进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提升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质量,使县域达标活动在工作中规范,在工作中提升。

2.4 确保质量,严格执行标准

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评价标准既包括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强度“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涉及用水定额管理、计划用水管理、用水计量、水价机制、节水载体建设、节水“三同时”管理、水价改革、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生活节水器具推广、再生水利用、社会节水意识等方面的评价。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标准,正确理解标准,对照标准找差距,补短板,确保各县(市、区)更好的保质保量的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

3 继续努力,节水永远在路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必定会有新的内涵。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各县(市、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任务完成后,各级政府还要继续发挥好主导作用,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分工继续认真抓好节水各项工作的落实。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继续将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主线,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中持续贯彻节约用水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努力开创节水型社会建设新局面。

猜你喜欢

节水型节约用水用水
山西省节水达标县数量达61个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节约洗碗用水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用水漱口可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