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丘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举措

2021-01-08殷俊良孙兴军刘帅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1年10期
关键词:山洪水库灾害

殷俊良,孙兴军,刘帅

(南召县水利局,河南 南召 474650)

0 引言

山丘区沟壑纵横,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防御难度大,灾害损失造成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南召县地处豫西南,人口63万人,国土面积2 946 km2,是集山区、库区为一体的深山区县。山地、丘陵、平原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47.20%、51.70%和1.10%。境内水库共81座,其中大型1座(鸭河口水库)、中型2座、小型78座;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河流9 条,30~100 km2的河流26 条,流域面积在30 km2以下河流114条。最大河流为白河,发源于河南嵩县玉皇顶南麓,自西北贯东南,汇入鸭河口水库,境内流长117 km,流域面积668 km2。其支流百余条。白河的左侧支流主要有黄鸭河、留山河、空山河、鸭河等,均发源于北部山地,流向西南入白河,特点是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经常溢岸,冲毁农田。白河的右侧支流有淞河、排路河、铁河等,除淞河为山涧河流外,其他诸河下游因鸭河口水库水位的顶托,排水不畅,河床逐年淤积,形成“地上河”,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1 水旱灾害

近年来,受极端气候影响,水旱灾害频发。2013年12月至2014 年8 月,南召县连续9 个月无有效降水,72 座水库干涸,3 条流域面积超100 km2河道断流,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旱情。造成饮水困难2.20 万人,大牲畜2.35 万头,秋作物种植面积4.47万hm2,受旱面积1.70万hm2,经济损失约2.50亿元;2020 年入汛后,遭遇7.23、8.1、8.20 强降雨过程,雨量均超过200 mm,达到百年一遇,造成南部太山庙、石门、南河店、四棵树4 乡镇受灾严重,冲毁堤防13 km、拦河坝23 座、塘堰41 座,冲断G207国道1处、S331省道2处、县乡村道路45处5.18 km,倒塌房屋115间,受淹农田1 005 hm2,紧急转移75人,直接经济损失达6 000余万元。

2 水旱灾害防御短板

2.1 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

县域内现有自动雨量站71 处,自动水位站5 个、防洪工程图像监控站41个、防洪工程视频站11个,平均国土面积22 km2设置1 处,分布密度小,存在监控盲区。汛期山丘区小气候强对流天气多发,易引发小流域短历时强降雨,雨区范围小,洪水汇流快,导致山洪灾害发生,监测有盲区,给下游群众造成巨大隐患;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方面,上级累计配发简易雨量站528个、配备预警语音广播481套。2014年以前设备已达到报废年限,经排查80%已不能使用。加之少数村组基层预警员责任心差,管理不善,造成设备损毁。近年南召县为脱贫摘帽,上级下达包括非工程措施在内的山洪防治资金被县扶贫整合统筹使用,未用于原项目建设,每年对基层监测预警设备只是少量补充更新。

2.2 防洪工程体系薄弱

南召县中小型水库80 座,已全部除险加固。但水雨情监测系统不完善,多数水库缺少大坝位移沉降及坝体渗流监测装置;大多数水库建设在偏僻山谷间,交通不便,下游村庄居多,抢险处置隐患大;60%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白蚁危害,缺少资金,得不到根治,对大坝安全造成威胁。另外,登记在册可使用的塘堰有1 320 座,其中较大的5 万m3以上14 座,1~5 万m3共126座,大部分工程防洪标准低存在隐患;县域河流众多,虽已有各种河堤410 km,大多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规划),大部分地段属防洪标准较低的沙堤、干砌石堤等,且年久失修,险工险段位达50 余处;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干流河道治理力度,诸多山地、洪沟的投资建设滞后,基本处于无设防状态。对于隐患点,只能加强人防措施,汛期落实责任人,严防死守。

2.3 山洪灾害防御难度大

山丘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山洪灾害点多面广,根据山洪灾害普查,南召县临山边、临河的行政村有145个,其中易受山洪灾害威胁的村庄363个,涉及人口4.136万人,人员居住分散,防御战线长、人数多、任务重、难度大。山洪突发性强,致灾性重,监测、预警、紧急转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2.4 水资源配置能力有待加强

山丘区土地贫瘠,农田大部分分散在丘陵、山地上,河床低,水源远,提灌居多,仅有大型水库鸭河口水库在下游,不利于灌溉。遇有持续干旱天气,地下水位降低,水源短缺,旱情比平原严重。国家投资重点在治理大江大河,田间地头抗旱水源工程投入比重过少,山丘区承灾能力差,群众生产生活受灾影响范围大。

2.5 社会发展带来新挑战

一是单位经济含量逐年增加,洪灾损失成倍增长。南召县2010 年生产总值67 亿,2020 年生产总值155 亿,同样洪水,经济损失后者巨大;二是城镇化进程加快,与水争地现象日益突出,河道行洪不畅,易引发洪涝灾害;三是自媒体发展迅速,且传播快、范围广、影响大,舆论管理难度加大,主管部门必须及时核实和权威发布,回应社会;四是防汛抗旱体制改革后,基层机制不顺。水利、应急部门“防”与“救”职责未厘清,乡镇防汛业务未捋顺,仍以水利站为主,整体合力尚未充分发挥。县级防汛办原班人员隶转应急部门后,造成水旱灾害防御人手不足。

3 新时期水旱灾害防御思路与举措

3.1 风险研判

增加预警科技投入,延长灾害预见期,精准研判、科学决策,让生命跑在灾害前。在现有自动水位站、雨量站、防洪工程图像视频监测站等雨水情站点的基础上加密优化升级,科学合理布局,提高小流域预警覆盖度、精准度。引入“互联网+”数学预警新科技,设置测雨雷达站点和物联网系统,从空中降雨、地上径流、灾害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监测。建立水利、气象、应急等多部门技术专家风险会商综合研判机制,制作出险部位险工图、威胁范围与撤离方式风险图、技术方案抢险图“三张图”,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降雨的存与变,洪水的蓄与泄,水工程的弃与保三种关系的理论与数据支撑。

3.2 风险规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打好提前量,减少风险量,杜绝滞后量。一是责任制体系落实。中小型水库、河道、在建防洪工程、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等明确行政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巡查责任人,逐级签订责任书,开展宣贯培训,保证各类责任人熟悉巡查排险、险情发布等职责要求和业务知识,具备履职尽责能力;二是隐患排查整改。以责任制落实、防汛预案修订、防汛物资储备、监测预警设施维护调试、水毁工程修复,以及水库下游沿河村落、乡村学校、景区等山洪易发区等为重点,对各种度汛风险点拉网式排查,要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建立台账,跟踪整改,对账销号,消除隐患;三是加强监测预警预报。严密监测雨情、水情、工情、墒情信息变化,与气象、水文等部门会商研判,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探索实施靶向预报预警。“土洋结合”,用铜锣、手摇报警器等土办法配备人工监测和简易雨量站、无线广播、预警短信平台等现代预警通信措施,确保发现险情时能优势互补,及时有效与外界通信沟通;四是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群测群防。重点做好乡村基层防洪宣传、避灾技能培训与演练、通过自测自防和提高主动避险意识实现洪涝灾害有效应对;五是完善转移体制。提前明确转移组织方式、转移路线、临时安置点,做好灾后安抚。出现灾害征兆或收到上级转移避险指令后,相关责任人组织群众紧急避险,不打乱仗。对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采取“一对一”帮扶避险。必要时强制撤离,险情不解除不得擅自返回,避免发生次生灾害。

3.3 风险调度

防洪调度是防汛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处理防洪与资源利用、风险与效益的关系。山丘区水库河道众多,调蓄拦洪削峰与风险并存。组织专业人员逐库排查工程现状,编制、完善调度运用计划、大坝安全管理(防汛)应急预案,结合山丘区防洪能力,科学核定水库汛限水位和河道警戒水位、保证水位等防洪特征值,汛期按批准方案实施工程调度,严格执行汛限水位;利用水库、橡胶坝、水闸、堤防等防洪工程体系和监测预报设备等非工程体系,统筹实施山丘区小流域内水工程联合、精准调度,最大程度拦洪削峰错峰。在后汛期,气象预报水库上游无设计洪水甚至无有效降雨,确保防洪安全前提下,探索推进洪水资源化,合理调度水库蓄水,减少泄量,增加存量,避免“汛期弃水、汛后缺水”。建立上下游流域信息互通互联机制,随时掌握上下游境外雨水情、汛情变化,为境内洪水调度提供依据。

3.4 风险抵御

3.4.1 洪灾防御

山丘区重点是山洪灾害防御,难点在夜间。一是山洪灾害调查,摸清防治区内山洪威胁区人员数量、居住分布状况以及抗风险能力,做到有的放矢。二是逐村逐户落实山洪灾害防御“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人和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和党员包群众的“包保”防御责任制,及时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补充更新责任人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实现动态管理。三是加强山洪灾害宣传、非工程措施技能培训及演练,增强危险区干群防灾、避灾意识,对预警广播、手摇报警器、简易雨量站、水位站等预警预报设备能够熟练使用。四是发挥省市县乡四级视频会商、山洪预警平台系统、防洪工程动态监控系统的信息综合处理功能,快速准确传递雨水情预警预报指令,为防御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五是对山洪灾害隐患的桥涵、山体、河道、渡口等重要部位,设置警示性标识、指派专人盯守等防范措施,严防意外事故发生。山谷景区游客流动性大,汛期又是旅游旺季,监控难度系数高。提请主管部门在景区大门口设置风险提示牌或LED电子屏滚动播放易发山洪灾害类别及基本避灾技能,明显位置树立紧急转移指示牌,设置避灾场所,强降雨灾害天气专班轮流值守,实施封闭和劝返。一旦可能发生灾害,必须第一时间预警到人。六是及时补充防御物资设备,组建水工程专业抢险队伍,抽调技术骨干充实灾害防御专家库,两支队伍熟悉工程现状,组织技术培训和工程抢险方案研究,加强实战演练,为防汛调度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根据需要及时组织专家赶赴现场协助应急处置。七是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编制山洪沟治理、小流域防洪工程治理、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水库清淤扩容与白蚁治理项目,纳入水安全保障规划,优先实施,提高水灾害防治能力。

3.4.2 旱灾抗御

受近年极端气候和地理条件影响,山丘区干旱历时长、范围广,保障群众用水安全是抗旱的重心。一是旱情监测预警,实时掌握.旱情动态,旱情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二是责任措施落实。克服靠天等雨思想,抗旱保供水任务落实到乡镇、部门、人。三是科学合理调配水源。水库蓄水、渠系引水、泵站提水、远距离调水,蓄、引、提、调措施并举,实现水资源时空调节。优化抗旱水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指导基层政府编制用水计划和应急供水保障方案。四是修建田间地头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沟渠雨水集蓄五小工程,延长灌区末级渠系和渠道防渗加固,淘汰漫灌,推广滴、喷灌节水技术,逐步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根据农村人口密度、地质、水质条件,建设大口井、深水井等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

4 结语

山区水旱致灾因素多,管理机制变革,部门职责划分与磨合衔接非朝夕完成,水利部门化解水旱灾害重大风险,要加强与应急等部门协同配合,着重构建风险研判、风险规避、风险调度、风险抵御的水旱灾害防御风险调控理论体系。运用工程与非工程体系相结合,传统与现代化防御措施相结合,从源头上压缩风险发生空间,牢牢守住山丘区水安全底线,努力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助力山丘区经济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山洪水库灾害
漳河有一水库群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优雅地表达
空中有个隐形水库
致命山洪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父亲迎着一场山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