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地区食用菌设施化高产绿色栽培关键技术*

2021-01-07刘丹红张亚丽赵书光苏文英

上海蔬菜 2021年1期
关键词:灌南县菌渣培养料

刘丹红 张亚丽 赵书光,2** 苏文英 李 明,2

(1.江苏省灌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连云港222500;2.江苏省灌南县园艺技术指导站,江苏 连云港222500;3.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江苏 连云港222000)

食用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具有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降低胆固醇和血脂、促进胃肠消化及美容等作用,有炒、煎、烧等多种烹饪方式,倍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江苏连云港政府以“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将食用菌产业作为现代高效农业重点产业来推进,在灌南县、灌云县、东海县、赣榆区等地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重点推广杏鲍菇、金针菇、秀珍菇、双孢菇等中高档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的应用,及液体菌种发酵制备、净化室流水线接种等设施化高产绿色栽培关键技术,使当地食用菌规模产能连年攀升,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其中灌南县政府携手中国食用菌协会连续多年举办“菌·连天下”中国(连云港)食用菌产业发展交流会等活动,灌南县也被认定为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等。目前灌南县的食用菌全产业链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当地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现将江苏灌南地区的食用菌设施化高产绿色栽培主要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食用菌新品种的引进筛选与推广

近年来,我们引进了一大批食用菌优良品种,通过品比试验筛选出了主推品种,如杏鲍菇(苏杏1号、日引1号)、台湾秀珍菇、双孢菇(A15、W192)、金针菇(T021)等,进一步丰富了当地食用菌生产的品种资源。

2 食用菌设施化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2.1 固体菌种制种工艺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常用的固定菌种类型有木屑玉米芯型、麦粒型、木屑枝条混合型等。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发现,木屑玉米芯型菌种的菌丝长势快、粗壮,但菌种易老化,接种时菌种不易破碎均匀,影响了后期接种养菌效果及生产周期;麦粒型菌种解决了木屑玉米芯型菌种不易破碎的问题,接种后菌丝吃料速度快、长势旺盛,但制种原料成本高,浸泡或蒸煮麦粒的操作标准不易把握;木屑枝条混合型菌种要求木屑菌种、枝条菌种的重量各占50%,每个菌种包需装80支枝条菌种,枝条菌种插入预留孔洞,料面及空隙处用木屑菌种,木屑菌种在接种时存在破碎不匀的问题。根据以上不同类型固体菌种的优缺点,我们通过研究优化了新型枝条菌种制种方法,即将浸水处理后的枝条与麸皮混合后,按每袋180支的标准量装入菌种包,料面覆盖出菇培养料1 cm厚,将菌种包置于室温22~24℃、避光、2 500 mg/kg二氧化碳浓度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该方法不仅可提高接种效率,而且可降低制种成本。

2.2 培养料脉动抽真空高压灭菌

与常压灭菌和常规高压灭菌技术相比,我们推广应用的培养料脉动抽真空灭菌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全程数字化调控、安全高效、能耗低、杀菌时间短、灭菌彻底等优点。先在控制面板上设置变温灭菌程序;接着打开排气阀启动真空泵,排出灭菌锅内的冷空气和送气管道内的冷凝水,当排气管无液态水流出、锅内压力达到0.08~0.09 MPa时停止抽真空[1];通入1.5~1.8 kg/cm2高温蒸汽,当灭菌锅内温度达到50℃时停止输送蒸汽,启动真空泵抽真空,当真空度达0.04~0.06 MPa时停止抽真空,继续通入蒸汽升温;当灭菌锅内温度达到70℃时再抽真空1次,30~40 min后灭菌锅内温度升至90℃,保温10 min,以保证培养料理化性质不发生变化,减少养分损失;继续升温至110℃时保持10 min,再升温至121~124℃保温保压1.5 h。

2.3 净化室流水线接种

用吸顶式空气净化单元、超净工作台、自动输送线、电子计件器、臭氧发生器、制冷机组、风淋室等设备构建流水线接种室。虽然建造流水线接种室一次性投入成本较大,但操作环境舒适、劳动效率高、污染率低、接种成本低,综合优势突出。接种前1 d晚上,通过接种室外的控制箱开启接种室内的紫外杀菌设备,接种前1 h关闭紫外杀菌设备同时开启制冷机组通风换气,将接种室温度降至20~22℃;接种人员穿戴接种专用服装经风淋室除尘进入接种室,双手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接种工具用75%酒精擦拭消毒并经火焰灼烧,接种工具冷却后操作人员在超净工作台的无菌区将菌种接入栽培包,盖上塞子后通过滚筒输送线将其转送至接种室外。

2.4 栽培环境数字化调控及鲜菇预冷包装

通过制冷机组、温湿度传感器、仪表操作面板、主机等设备,可实时而精准地监测和调控养菌房和出菇房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以保持最佳的养菌出菇环境条件[2],一般温度误差0.5℃、空气相对湿度误差1%。养菌阶段的环境条件为室温20~24℃、空气相对湿度60%~7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2 500 mg/kg、避光,出菇阶段的环境条件为室温14~20℃、空气相对湿度80%~100%、二氧化碳浓度3 000~8 000 mg/kg[3~4]。鲜菇搬运至包装车间后,在14~16℃低温条件下放置4~6 h后进行削根分级,以防鲜菇包装后袋内因温差雾化而影响货架期[5]。

2.5 以杏鲍菇菌渣为主要基质的草菇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

在借鉴福建漳州、江苏泗阳等地利用杏鲍菇菌渣种植草菇双孢菇的经验基础上,我们在相关科研项目的支持下通过研究优化了基料发酵技术。(1)原料准备和预处理:建造料场和仓储车间存放小麦秸秆、石灰等原料。生产时,用叉车将整梱的麦秸秆搬运至自动解捆机上解捆打散、淋水搅拌,然后用叉车将处理后的麦秸秆搬运至料场建堆,一般堆高2~3 m,长、宽根据料场和操作条件而定。(2)隧道一次发酵:检测培养料含水量,将其调整至75%,然后用铲车将培养料运送至发酵隧道(长30 m、高6 m、宽6 m)内的抛料机内进行机械翻堆抛料,料高3.0~3.5 m。每条发酵隧道可一次性发酵200 t基料,不关闭隧道舱门。正常情况下,建堆后12 h料堆可升温至55℃、24 h可升温至75℃左右,保温2 d。若遇低温阴雨天气料温降低时,可通过料底自下而上通风来增氧升温。(3)隧道二次发酵:用铲车将一次发酵料搬运至二次发酵隧道内建堆,建堆标准同一次发酵;关闭舱门,通过通风使料温在24 h内升至48℃,按每间隔6 h升温1℃标准连续升温至60℃,维持8 h进行巴氏消毒;微微开启舱门,加大通风量,散除残留的氨气,降低料温,同时检测培养料含水量,将其调整至68%,pH值调至8左右。(4)播种与养菌:项目推广基地采用可移动养菌层架上料养菌,单个层架共3层,每层规格为1.5 m×1.2 m,可用叉车将两个层架堆叠起来。料厚16~18 cm,播种前喷洒播种水0.5 kg/m2,播种量(麦粒种)0.35 kg/m2。播种后室温32~35℃保持24~48 h,促进菌丝快速封面,以防受杂菌感染。(5)出菇管理:当菌丝吃料2/3左右时,及时喷淋出菇水1.0~1.5 kg/m2,开启灯带照明,用200 lx光照强度照射24 h,室温降至28~30℃,2~3 d后即可现蕾;关闭电源,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95%左右,2~3 d后即可开始采收。采收前1 d晚上要开灯照明,以改善菇体色泽。

2.6 食用菌菌渣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研究

食用菌菌渣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不仅可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还可延伸产业链、增加产业综合效益。食用菌菌渣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有菌渣发酵后再利用、加工制成肥料等,如菌渣发酵后制成食用菌栽培原料可用于草菇种植,以菌渣为主配制成有机肥或基质(50%食用菌菌渣、40%鸡粪、10%蛭石)可用于水稻育秧、蔬菜育苗等,将菌渣和生物菌剂混合后发酵制成有机肥可用作葡萄种植的基肥。将菌渣制成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可减少作物的化肥使用量,还可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快速生长。

猜你喜欢

灌南县菌渣培养料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不同菌渣施用比例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草菇出菇为何怪
食用菌菌渣循环再利用途径
灌南县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
提高环境效益的食用菌菌渣循环再利用方式*
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村级集体资金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做法及成效
抗生素菌渣热解及气态污染物排放特性的研究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