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2021-01-07谢继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9期
关键词:护工老年人医疗

谢继红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河南 平顶山 467000)

0 引言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近2.5亿人,失能老年人4000余万,老年医疗护理需求非常迫切。发展健康服务业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为进一步聚焦老年人医疗护理迫切需求,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扩大老年护理服务资源,引导医疗机构结合功能定位,增加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供给,加快建立覆盖老年人疾病急性期、慢性期、康复期、长期照护期、生命终末期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1]。

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床位数量。要求各地在医疗资源规划布局中,根据辖区内老年人数量、疾病谱特点、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床位的数量。

1 我国老年人现状

我国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而子女往往会选择由护工进行代理照顾,甚至直接将老人送往养老院,在越来越多的要求下对于护工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我们没有办法直接干预他们做的选择[2],在对于护工的选择中我们也没有更多的要求,老人是弱势群体,面对护工我们需要的是他们的专业技能,照顾老人的面面聚到,但是我国的护工水平没有办法直接评判,甚至有更多的护工也是老人,自己都没有照顾好那么何谈去照顾老人。

医疗机构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医疗机构要结合功能定位,按照分级诊疗的要求为老年患者提供专业、适宜、便捷的老年护理服务。鼓励二级医院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床位数量。提供长期护理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有需求的老年患者特别是失能老年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提高老年护理从业人员服务能力[3]。加强医疗机构临床护工的培训,提高其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护理,老年心理护理以及老年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加快培养医疗护理员,提高其从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丰富老年护理服务模式。要求医疗机构要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和要求,为老年住院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为老年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失能或高龄老年人提供日间护理、居家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鼓励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新型业态。

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好国家出台的各项有利于老年护理发展的支撑政策,形成政策合力。鼓励先行先试,发挥地方典型经验示范带动作用。要求各地加强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切实保障老年人医疗安全。同时,我们需要更多的宣传,才能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幸福。

2 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近2.5亿人,失能老年人4000余万,老年医疗护理需求非常迫切。在庞大的医疗护理和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下,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从业人员不足,护工专业技能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护工,每天的工作量不是很大的,除了每天日常工作外,还要费心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有时还吃力不讨好,让家属经常数落[4]。每天那么多病人,能按时下班往往都是奢望,工资与劳动力完成不成正比。

护工工作是三班倒,若是病人多时,还会连班上,这样的情况很难照顾家人或爱人,往往护工不好找对象。许多年轻护工正是受不了工作压力,而选择转行,放弃了护工这个职业,导致目前护工缺口加剧。每天医院门诊接诊人数相当多,尤其一些一线大城市,那简直是人山人海,护工工作量大是不可避免的。从患者挂号、排除、检查、治疗、住院等等,都离不开护工忙碌的身影,时刻为病患服务着,辅助医生完成治疗任务。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出不得一点差别,否则后果会更严重,工作时一定要谨慎,时间保持责任心,以免差别酿成。要想当好一名护士,责任心与耐心是必备的,长期与病患打交道,见贯了生老病死,对于心理承受力还是一种考验。

3 造成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现状的原因

我国已从早期护工“散兵游勇”发展到如今成规模体系的护工公司,再到国家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尝试规范化管理护工行业,这个过程历经了约20年。可见,相关部门始终在努力使该行业进一步规范化、市场化。现今的护工行业原本应步入正轨,但通过走访医院、护工公司,访谈护工从业人员以及相关协会工作人员发现,护工行业现在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我国没有出台统一的护工准入标准,因此进入该行业门槛极低,护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有的人甚至“不识字”[6]。北京属于我国护工行业发展较早和较快的城市,但据北京市护理工作者协会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护工学历在初中及以下的人数占40%-50%左右。同时护工行业的特点也对护工的爱心和恒心都有较大的考验。从年龄结构上说,想要成为护理人员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即使有这个想法的人,在入行几年后也会很快离职,因为工作辛苦、认可度低、工资又少。

4 怎么改变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现状

4.1 改变老年护理人才的发展现状。护理人员身心疲惫、职业倦怠、感觉前途渺茫;人才流失严重、高学历护士转行或出国改善环境;同时浪费了国家的教学资源,整体护理队伍不稳定,阻碍护理学发展与进步。护工不仅仅是体力付出,不是简单劳动,没有爱心做不了,没有耐心也做不了。我们在社会调查中发现,一方面白发浪潮汹涌到来;一方面近年增加了许多养老机构,但这些养老机构普遍面临入住率低的困境[5]。

护工是养老院里的核心人物。而养老机构入住率低,经营不善,财务状况不良,大部分养老院只能以最微薄的薪水招收没有文化、年龄较大找不到工作的农民甚至老人,很难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使得养老这个“朝阳产业”呈现的却是“夕阳状况”。养老,不是完全的市场行为,不能当公司经营,就是国家的规定中,民营养老机构也是“民办非企”,不是企业。它的公益属性是天然的,百善孝为先,这是最具有爱心特质的公益事业。

4.2 转变思想观念,营造有利环境。要从根源上转变大众的思想观念,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完善老年护理行业体系,由上而下地带动老年护理行业。同时学校可以建立一门对应学科对应专业以求为社会输送更具专业性才能的老年护理行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提前主动适应补足社会人才缺口需要,有益于应对老龄社会到来时对人才的学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高要求。

4.3 鼓励带“义工”色彩护工上位。带有“义工”色彩的护工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护工都从义工中选拔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启发。只有以爱的呼唤,配合合理的薪酬才能造就有爱心高素质的护工团队。“为国家分忧,替社会行孝,为老人谋福”,这应该成为养老从业者的职业理想。护工应该成为未来社会最光彩的职业,他们应受到整个社会的褒奖、尊重与感恩,因为每个家庭都有老人,每个人都会老,在少子化老龄化的今天,机构养老,恐怕是大多数正在老去的一代人最终的选择[7]。

4.4 提高人才内涵,培养优质护理人才。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极度短缺,一般的护理人员不会对老人尽心尽责的照料,若是将老年护理民营机构与家庭相结合,更具科学性合理性,老年人不用担心护工不会尽力,不会戒备或是排斥护工人员,家人会更用心地照料老年人,也不会担忧老年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互惠互利,互帮互助。同时,建设更专业更有素质的护理团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一步地提高人才素质和技能的水平,才能更好地照顾老年人,加强周边环境设施建设,才能吸引更多地人才,设置更多地实习岗位,也能促进学习的同时提升自我,例如医院实习护士、学校护理专业实习生、社区基层工作者等,这些人才的引入也能带动提升其他人的技能知识水平。

4.5 借鉴他国、地经验,创设符合我国国情的方式。我国可以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关于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一些优秀经验和想法,再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各地本土风情习俗,创设符合当地情况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方法。比如说政府可以尝试增加更多的老年护理机构、老年服务中心、老年医院等各类机构企业,在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让老年人享受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还可以与国外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或是企业合作,更深入地学习借鉴他人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激励的方法,使得我国人才培养经验得到长足发展。

4.6 进一步推进教育工作,帮助老年护理人才再教育。要想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教育得到长久有效地发展,就要进一步推进人才的教育培养,帮助老年护理人才做好再教育工作,增强人才的责任心和护理素养。各大企业、机构可以将内部员工送入护理学院再深造再学习,同时也要引入新鲜血液,引入高能力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人才,提升企业、机构的全体员工素质。相对应地,不仅要将员工送入学校进行技能知识的升级与学习,还要将各企业、机构的高层送入学校进行培训教育,只有领导真正重视、了解护理行业,才能从中查漏补缺,进一步打造更具专业性的老年护理团队,促进老年护理行业的蓬勃发展。

5 问题与展望

护工成为热门职业,更多年轻的、富有朝气的、有爱心有文化的青年愿意选择这个职业,那必是所有人的福祉,也是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征。我们老龄化社会的每个家庭,都需要有一种“护工精神”,到时候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的美好,我们才会阖家幸福,老人好则家庭美满。

猜你喜欢

护工老年人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认识老年人跌倒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北京护工故事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工管理中的应用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