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凉市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2021-01-07泰,姚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平凉市枢纽景区

景 泰,姚 煜

(平凉市交通运输局质检站,甘肃 平凉 744000)

1 平凉市交通建设发展成就

1.1 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平凉市地处西安、兰州、银川西北三大省会城市几何中心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最东部的节点城市,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随着平凉市“交通先行”战略深入实施,近年来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跨越。青兰、福银高速及G312线横穿全境,西平、平天铁路贯通东西,农村道路提前一年实现“两通”目标,基本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主骨架,县乡道路为经脉辐射的公路网络。彭大、灵华等5条高速和平华一级公路等9条普通国省道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全部运营后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县高速通达,境外实现与周边主要城市快速通道全部贯通,成为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

1.2 场站枢纽建设稳步推进

近年来,平凉市抢抓进入全国第180个主枢纽城市的重大机遇,加快规划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以崆峒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其余六个县城的“一核心六节点”交通枢纽体系,统筹谋划配置交通枢纽资源,加快推进公路客运枢纽中心、现代化物流链园区、货物运输枢纽站场体系建设。随着平凉市西客运枢纽站和平凉工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客货运枢纽功能日趋完善,道路运输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华亭、静宁汽车站建成运营,平凉市运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县区集疏运枢纽体系不断完善,地方枢纽基础性功能明显提升,平凉作为西兰银几何中心物流枢纽地位进一步彰显。

1.3 交旅融合发展初显成效

旅游景区连接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泾川县泾川至田家沟景区连接路已建成通车,华亭市蔺家沟至莲花台景区连接道路项目有序推进,庄浪县关山大景区云崖寺道路正在加快建设。同时,与3A级以上景区路、特色小镇道路、产业园区道路积极对接,确保全市产业园、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资源以三级以上公路连通,为带动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交通+旅游模式融合发展初显成效。

2 制约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

近年来,平凉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密度虽然得到明显提高,在高铁和机场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专业化、高层次、大能力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不足,交通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综合运输体系和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不高,旅游景区道路规划思路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还存在一定短板。主要体现在。

(1)立体交通网络明显滞后。平凉现有铁路里程偏低,铁路平均密度和人均铁路密度均低于其他同等城市水平,且差距正在逐步扩大。高铁建设对刺激沿线经济发展、带动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和促进各区域的产业调整和转移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宝兰、银西高铁相继建成,周边市州高铁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没有机场、不通高铁作为平凉“交通先行”战略发展的最大短板,严重制约了平凉向东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向西衔接兰州-定西大经济圈发展进程。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道路三级路网互通能力弱,配套功能不完善,各种运输方式互补性差,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全市近年来高等级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普通国省道普遍等级低、病害严重、服务水平不高,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路网格局。

(2)客货运输服务效率不高,多式联运发展水平较低。全市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竞争有序的高效率综合运输市场局面还未形成,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区域之间的行政与市场分割日益凸显。跨行政区域的立体运输动脉“通而不畅”,旅客换乘运输、货物多式联运发展缓慢,方式间、干支间、网络间、城乡间运输服务协调发展能力不足,难以激活运输市场主体活力。集多种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不平衡,大部分县市区尚未建成一体化的客运枢纽,旅客换乘次数多、出行费用高。物流园区建设总体滞后,物流综合服务核心功能薄弱,缺乏统筹谋划布局,与西兰银物流枢纽的定位还存在一定差距。货运站场设施建设,运输网络还不匹配完善,对全市现代高质量物流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旅游公路发展相对滞后,带动旅游产业发展能力有限。由于平凉市高铁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铁路运输方式对全市旅游产业带动能力及其有限,游客主要以自驾和省外跟团为主。平凉市的很多风景名胜区、特色小镇及乡村旅游资源位于偏远山区,距离平凉市中心和当地城区较远,连接重点景区的公路服务能力不足,支撑“慢游”尤其是乡村旅游的支线发展不完善、建设等级低。各类规划主要目标集中于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对重要旅游景点景区的通达或是与景区一体化建设的联系考虑不足,无法满足对许多潜在优质旅游资源的挖掘利用,以自驾游为主的慢行旅游发展相对滞后。

(4)交通投资任务依然艰巨,融资渠道单一难度大。随着国家和省上公路建设事权、交通运输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改革,今后大量的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市县财政负担,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融资难、渠道窄的局面仍然存在。交通设施PPP项目由于本身参与方的多样性、建设周期长期性以及服务产品公共性等条件,部分企业只能通过施工获利而不能通过运营盈利的状况,使得交通建设项目融资更为复杂,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

3 平凉市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路径

3.1 完善以铁路为重点、公路为基础、机场为补充的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统筹各种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多层次立体网络布局,优化运输结构合理布局,推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实现立体互联,以高速铁路、平凉机场建设为突破口,完善平凉市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一是坚持以铁路建设为重点。铁路运输可提供大宗物资运输及大范围跨区域旅客快速运输,特别是高铁可提供大运量、高速度、高密度、优质化服务,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要加快定西至平凉至庆阳快速铁路建设,打通东西向主通道,强化与西安、兰州对接,加快银川至平凉至宝鸡快速铁路建设,打通南北向主通道,实现区域内重要节点间快速通达。二是加快推动平凉军民合用机场建设,健全立体交通网络,畅通与兰州、西安、银川等周边省会城市的航线。三是加大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力度,提升普通国省道的道路技术等级,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全市路网结构,基本建成城区半小时,县域1 h,陇东南主要城市2 h、至陕甘宁省会城市群3 h交通圈,将平凉打造成为连接西安、兰州、银川、天水的重要交通枢纽。

3.2 以实现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为目标,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紧紧围绕平凉进入全国第180个主枢纽城市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集高铁场站、机场枢纽、公路客运、公共交通紧密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完善枢纽相关配套设施布局,实现换乘便捷、快速集散、节点直连的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以平凉西客运站和东运物流枢纽为双中心,实现多点枢纽便捷连接和一体化运营管理的综合枢纽,以未来规划高铁站为主导,衔接城市公交、汽车客运站一体化建设,配套商业开发,整合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形成综合枢纽。同时要统筹谋划城市对外客运枢纽和市内客运枢纽的选址和定位,以平凉客运枢纽,东运物流园区等为依托,加强枢纽间接驳换乘联系,统筹发展货运枢纽,着力完善配送中心及仓储设施,实现各种交通基础设施与物流基础设施的协调配套和互联互通。

3.3 从“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转变,探索慢行公路旅游新模式

随着私家车保有量急剧增长和游客旅游需求不断发展,自驾旅游将会成今后旅游的发展趋势,在旅游公路建设上除了自身的交通属性,更要突出生态属性、景观属性和游览属性,将景区公路建设成为与风景名胜区、特色小镇及乡村旅游资源深度融合的慢行公路旅游,尽可能满足游客沿途的审美要求。以“慢行交通”和“旅游交通”为抓手,以4A级以上景区、特色小镇、养生平凉基地、农村旅游示范村等为节点,重点打造以“美丽公路+特色经济”、“美丽公路+乡村旅游”的创建模式,将全市旅游资源深度串联起来,构建绿色自然、便捷舒适的旅游生态。

3.4 积极拓宽交通建设投融资渠道,防范政府债务融资风险

进一步做优做强现有融资平台,放宽准入条件,优化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交通建设领域。主要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开发交通设施衍生品、发行地方政府证券、商业银行“先建后补”贷款和积极研究推进“建养一体化”等多种投融资模式解决资金来源。鼓励采取PPP、BOT+政府股权合作、BOT+EPC、BT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完善细化具体项目融资方案,把运营水平和管理能力作为引进社会资本的重要因素,根据市场因素、金融环境和项目具体情况统筹安排融资比例有效防范和化解投融资风险,确保社会投资的合理收益,同时要合理规避PPP模式融资风险,全力构建“分级负责、多元融资”的投融资机制。

猜你喜欢

平凉市枢纽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马瑜婕作品
枢纽的力量
马瑜婕作品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摘牌』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摘牌”
甘肃省平凉市检察院依法对魏兴刚决定逮捕
期待已久,连接传统与潮流的枢纽 Sonos AMP无线立体声功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