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时代的主题图书馆建设路径思考

2021-01-07广州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旅图书馆服务

李 燕(广州图书馆)

2018 年3 月,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组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体现了政府从制度层面实施文旅融合的发展举措,“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新一轮统筹发展扬帆起航。随着融合的深入,文旅体系下的图书馆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生发出了更高品质的期待。作为新时期实现公共图书馆事业突破性发展的重要方式,主题图书馆服务在提升公共阅读文化品质方面凸显特别价值。

1 主题图书馆的定义与实践模式

1.1 定义

我国图书馆界对主题图书馆的定义既有共识,也有细微差别。王世伟认为,主题图书馆是通过特定领域专藏和服务来满足人们对专类知识和信息需求的图书馆,本质特征是“某一特定领域的专藏”,对应英文为“Special Library”,主题图书馆与专门图书馆同中有异[1]。周德明认为,主题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在馆藏、服务和馆员的专业性等主要特征上无甚差异,在国外有“Theme Park”(主题公园)之说,无“Theme Library”术语和类别,两者的细微区别在于机构从属性和服务对象确定性方面[2]。柯平认为主题图书馆也可称为“主题文献馆”,是为满足读者对主题文献信息的需求、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组织馆藏资源并开展多样化的服务、实现图书馆功能的一种新型图书馆,并认为将“Special Library”翻译为主题图书馆是不正确的,同时认为王世伟教授的观点扩大了主题图书馆的范畴[3]。虽然不同学者对主题图书馆的定义有细微差别,但可以明确的是,主题图书馆通过收集和强化某一主题的专业文献和知识服务,为用户提供鲜明的主题服务,从而促进阅读推广和文化普及,体现差异化服务的理念。

1.2 实践模式

目前,主题图书馆的相关实践主要包括馆中馆和馆外馆两种模式。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系统有87 个图书馆总分馆,其中有4 个主题图书馆:人文社会学科图书馆,表演艺术研究中心主题馆,黑人文化研究档案主题馆,科学、工业和商业图书馆[4]。国内代表性的主题图书馆包括长三角地区上海图书馆建设的馆中馆“生命科学主题馆”“产业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建设的馆外馆“护国寺主题图书馆”、苏州市吴中区图书馆的馆外馆“运河图书馆”等,珠三角地区深圳福田区图书馆的馆外馆“舞蹈主题图书馆”“影像主题图书馆”“音乐与书画主题图书馆”、东莞图书馆的馆中馆“粤剧图书馆”“漫画馆”等。

杭州图书馆历经几年耕耘探索出的“杭州模式”是全国公共图书馆主题馆建设的典范。杭州图书馆在主题馆建设上因地制宜与学校、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杭州图书馆主要提供馆藏与培训等资源,在主题馆管理上以标准化和制度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而合作单位主要提供场地和人员,负责主题馆的运营和维护。杭州图书馆整合馆藏资源实现社会合作和资源融合,通过馆外空间多样化、资源建设众筹化、人才建设联动化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构建保障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馆藏合力,形成共享共建[5]。

2 主题图书馆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以及社会治理理念发生转变,进一步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朝着多元化、个性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一方面,文旅融合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为图书馆事业向多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另一方面,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内部发展差异较大,同一行政区域资源同质化、重叠化现象严重等问题。

2.1 主题图书馆建设是文旅融合时代的业务创新

近年来,得益于地方财政的支持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人们的基本文化阅读需求得到满足。在东部沿海地区渐渐萌芽并发展了一批主题图书馆,收获了社会赞誉和读者的良好反馈,图书馆人通过创新服务吸引读者主动前来。如前段时间引燃全网的湖北籍务工者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识惠东莞,余生不忘东莞书香……”[6],书香成为了一个人眷恋一座城的重要因素。随着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提升和完善,政府层面将文旅融合、文创产品开发、城市阅读空间等图书馆业务推向深入,有效推动了主题图书馆的建设,这是文化供给和资源保障能力上升的体现。有计划、分批次打造主题图书馆是提高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丰富“图书馆之城”建设层次,提升书香社会的内涵,也是提升城市美誉度的重要一环。

2.2 发展主题图书馆的内在动因

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财富的贮存、传承和信息传递中心,在促进国民信息涵养、引领文化走向、提升国民文化体验上担负重要义务。发展主题图书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图书馆服务,创新现代图书馆服务,打造高品质服务平台。主题图书馆注重空间构建、专业文献资源供给、馆员专业化和知识化服务能力,注重用户参与和体验。按照学者周德明的说法,以当下公共图书馆界建设主题图书馆情况看,其发端多为两个原由:其一,随着近些年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一些馆的文献信息建设达到了相当水平,加上经费比较充裕,便设想在馆藏特色文献建设方面有所作为,以便在满足读者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其二,随着总分馆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公共图书馆试图从系统的角度着手,在文献布局上做出特色,追求丰富性和完备性,提高本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文献信息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准[2]。

公共图书馆普遍采用均等化服务策略,主要是为了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阅读需求,极大地推动了全民阅读。当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时,就需要采取差异化战略,通过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以更加包容和多元的理念,围绕当地特色文化和民众需求,打造特色、专业的图书馆,从而实现突破。建设主题图书馆是对时代的一种回应,为公众美好生活的需要重新配置资源,建设有别于传统特征的公共阅读休闲空间。

2.3 主题图书馆建设理念有待更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想状态是既能惠及全民需求,又能针对不同市民群体提供多元、个性的文化服务供给。优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仅能满足本地民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能成为游客品读、体验本地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内外公共图书馆事业发达的地区建设了不少倍受好评的高品质的主题图书馆馆区,这些主题图书馆既承担着公共图书馆的自身使命,也传递和彰显着当地图书馆的个性和自信。

我国虽有惊艳读者的主题图书馆,但在场馆装修、空间设计、功能布局、活动推广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如有些主题图书馆馆区设计和布局仍然体现着传统实用主义的朴素,在公众对现代多元文化空间的需求方面考虑不足,馆区设施建设缺乏兼顾“诗和远方”的情怀。图书馆人应意识到:主题图书馆有价值的“产品”不仅仅是传统纸质书,还包括公众对公共空间的体验、新颖的知识获取方式、舒适的阅读环境等,打造主题图书馆时应更多地体现专业化、个性化、艺术审美性的新观念。

3 发展主题图书馆需注意的问题

3.1 正确认识文旅融合背景下主题图书馆的本质

文旅融合的本质是在旅游中实现文化的碰撞和互动,体验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最终以获得独特的文化感受为结果,从而实现民众知识获取、教育传播、审美提升和情感寄托等多样化的体验。主题图书馆作为图书馆新的发展形式,要聚焦当地的特色文化和社会议题,以提高地方文化建设品位和城市文化影响力为考量。另外,建设主题图书馆的初衷是为广大读者服务,并非小众读者或专业人士相对狭隘的高端文化场所。推进主题图书馆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阅读需求,享受全面小康社会的精神文化大餐,在最普遍的文化场馆的阅读中愉悦身心、增长见识,寻求公共图书馆服务朝着高质量的阶段发展,实现从初级到高级阶段的转型。

3.2 在主题服务和大众均等服务上寻求平衡

主题图书馆突出馆藏文献的特色,以独特的定位、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专业的资源为读者提供主题服务,为读者提供文化和环境相融的愉悦体验。主题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体系的有益补充,与传统图书馆理念关于大众均等化的服务目标形成“双驾马车”,两者在服务内容上互相增益,是一种非常积极的阅读推广方式。主题图书馆建设应按照专深化思维来设计和管理,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服务,实现个性化和大众化、基础化和专业化的结合。

3.3 聚焦社会化主题概念

柯平指出,主题图书馆目前存在特色馆藏化和泛主题化现象:前者过于简单地将特藏馆建设认为是主题图书馆,后者将文献类型、地域、学科等都看作主题。主题馆建设要有符合社会化的主题,要与时代紧密结合、与老百姓生活休戚相关,并且能产生经济、文化、社会影响的主题馆才有意义和价值[3]。主题图书馆重点在“主题”两字,着重文献和服务的主题化内容,体现的是某一专业领域的主题概念,但是在内容上却呈现多学科性。不同主题图书馆在建设和服务中涉及的资源分配、文献、规模都不一样,要结合人力、物力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主题,打造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彰显社会价值的主题图书馆。

4 主题图书馆建设路径思考

4.1 重视社会协作,建立有效合作体系

在建设主题图书馆时,应重视社会协作,鼓励、引导和招募社会力量参与主题图书馆建设。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好的国家普遍鼓励大量的文化社团、学术机构等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供给,这些机构在内容提供、人才培训、信息沟通、质量评价等方面与政府部门协作,对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开始注重引进社会力量。通过加强与社会力量协作的方式建设主题图书馆,可以将分散在各个领域的社会智力资源集中起来,从专业、资源和平台等角度实现优势互补,丰富主题图书馆内容的供给,有效激活文化活力。

我国公共图书馆具有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和功能,有自身的运行机制和限制。因此,在主题图书馆建设实践中,首先应根据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制定合作计划,在规划、实施、评价、经验分享等阶段,与社会力量积极沟通。其次,在运行过程中理顺合作各方的关系,权责明晰,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管理协调制度。最后,发挥媒体的引导宣传作用,营造建设主题图书馆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符合文旅融合背景下新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态势的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依托评估定级探索行业规范,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

4.2 加强资源、管理、服务和技术等规范体系建设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主题图书馆建设需围绕核心主题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建立健全相关的服务体系与规范。①服务方面。不同主题有不同的特色,但体现在服务上,不外乎资源组织、数据检索、活动推广、阅读体验等。各主题图书馆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形成规范的服务体系。②管理方面。在建设和运营中制定基本的管理规范是为了有效面对主题馆建设中的各种管理问题,包括日常运营、用户管理、场地维护和管理建设、合作关系管理、文献管理、版权管理、评估管理等。③技术利用方面。应积极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运用到主题图书馆建设中,充分运用科技元素增强主题图书馆的吸引力、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服务质量。

4.3 稳定的资金投入保障

稳步并有成效地开展主题图书馆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将主题图书馆建设纳入单位和地方财政的预算之中,并使之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主题图书馆建设中,逐步形成以地方财政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图书馆多元化建设为辅的资金来源融合机制。此外,还要广开言路,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捐助机构、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筹资为辅的资金投入格局[7]。

4.4 完善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

主题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公众对公共图书馆服务需求从标准化、均等化向专业化、高质化发展的结果。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主题图书馆亟待开展更广泛的社会合作,业务融合更具复杂性,在人才需求方面不仅需要图书情报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还需要具有多元学科和知识结构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这要求图书馆界应加强和完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建立新的图书情报学科的教育培养模式。在文旅和其他跨界融合的趋势下,在更宽泛的多学科背景框架下培育和评价人才,从而满足深层次、系统化的人力资源需求格局。主题图书馆是某一主题的文献和场馆、环境、知识等组成的系统体系,复合性要求更高,更重视主题资源构建质量,故应在资源和人力评价体系上作出相应调整。

5 结语

主题图书馆的建设顺应时代发展,符合当前社会尊重个体、提倡知识服务的时代背景。主题图书馆建设越来越趋向于跨行业融合和多主体协作,整合了社会各方的资源,集阅读、交流、活动体验等多文化元素为一体,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增强了图书馆的发展活力。主题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体系下的新型图书馆,应在本地公共图书馆“十四五”规划中占有一席之地,以高品味、高审美性吸引更多读者前来体验,发挥区域地理文化优势,激活公共图书馆的活力,成为加速文旅融合的重要方式。

猜你喜欢

文旅图书馆服务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