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德市生态涵养清洁能源综合示范项目分析与研究

2021-01-07刘朋霏

绿色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承德市风电区域

刘朋霏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1)

1 引言

作为京津冀北部水源涵养重要区域,承德市开展了“三北”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取得丰硕的生态治理成果。但由于承德市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部分地区景观生态和系统层〗次结构简单、食物链短。在受大风、干旱、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冲击以及人为干扰影响下,区域仍存在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较弱,亟需进一步巩固生态修复治理效果,提升区域生态涵养功能。为了促进承德市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经济发展产生相互促进的正循环,达到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结合,同时也提高承德市在京津冀区域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巩固“北京后花园”地位,有必要在承德规划建设新能源生态涵养综合项目,作为示范工程,积累运行经验,为在全市推广提供参考。

2 项目概述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北部,东部与辽宁省交界,西临张家口,北靠内蒙高原,南临首都北京及天津、唐山、秦皇岛,是沟通中原与内蒙、连接东北的重要纽带,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区域属于内蒙古高原—燕山山地—华北平原的过渡带,是季风气候与大陆气候、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华北温带阔叶林与草原、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带,四季分明,气候独特,地形地貌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平均风速在6~9 m/s,平均辐射总量在194.63~582.29 MJ/m2,风能和光能资源丰富[1]。

图1 草地退化及沙化现状

初步规划将示范项目建在承德市区西北部,规划总占地面积为38220 hm2,其中草地光伏占地面积25120 hm2,农光互补光伏占地面积8100 hm2,以及风电占地面积5000 hm2,占地主要为坝上区域的其他草地,几乎为退化草地及沙地。项目除对主体工程范围内扰动土地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外,还对原状退化草场及沙地进行生态修复,并对形成的侵蚀沟进行治理,生态修复面积共计约2.93万hm2[2]。

3 风光资源分析

3.1 太阳能资源分析

本阶段采用Meteonorm数据对项目所在地太阳辐射量进行分析。经查询Meteonorm 7.2数据,场址区域多年各月太阳辐射量统计成果见表1,太阳辐射量年内变化见图2[3]。

表1 场址区域多年各月太阳辐射量统计 MJ/m2

由此可知,场址区域多年年均太阳总辐射量为4731.12 MJ/m2。各月水平辐射总量在194.63~582.29 MJ/m2之间变化,其中,5月最高,为582.29 MJ/m2;12月最低,为194.63 MJ/m2。辐射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为387.66 MJ/m2,年内变化幅值较大。

根据PVsyst模拟得出本项目最佳倾角为38°,在最佳倾角下的斜面辐射量5912.36 MJ/m2。

3.2 风力资源分析

由于暂未收集到测风数据和气象站数据,本阶段暂时根据中尺度数据对其区域资源进行初步分析。承德市风能资源风谱图见图4,风向玫瑰图见图5。

图2 场址区域多年各月太阳辐射量变化

图3 场址区域最佳倾角及辐射量

图4 承德市风能资源风谱图

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承德市北部风能资源较好,风速在7~9 m/s之间;承德市南部风能资源相对一般,部分地区风能资源相对较好,风速达到6~7 m/s左右。风向主要集中在NW~N方向,较为集中,有利于风电机组的布置。整体来说,承德市风能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4]。

图5 承德市风向玫瑰图

3.3 发电量估算

3.3.1 光伏发电量估算

经计算,光伏电站首年发电量为197亿kW·h,首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为1329 h;光伏电站25年运营期内平均年发电量为182亿kW·h,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1213 h。

3.3.2 风电发电量估算

承德市北部风电场年上网电量大约在150亿kW·h以上,承德市南部风电场年上网电量大约在125亿~140亿kW·h之间,利用目前发电效率较高的低风速型风电机组进行初步估算,承德市北部区域风速较优,风电场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在3000 h以上;承德市南部风能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风电场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在2500~2800 h之间。

4 清洁能源综合示范项目的优势

光伏发电和风电建设占地主要为光伏支架或塔基基础占地,实际占地面积小,且由于光伏电池板和发电风轮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地上空间充分,有利于土地空间的多重利用开发。因此,清洁能源综合示范项目可以有效将农业、林业开发及光伏发电和风电结合,形成 “林光互补”“农光互补”“光伏+旅游”等新型开发模式,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实现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

光伏发电和风电项目不同于其他开发建设项目,它实际占地面积小,扰动土地面积小,不会大面积扰动当地生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坏,也不会涉及过大的土方开挖,不会切割原有区域的生态斑块。通过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完全可以降低项目本身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易于扰动地区的恢复。此外,光能和风能资源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相对的广泛性、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资源的充足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

清洁能源综合示范项目,对草原生态涵养起着重要作用(图6)。

图6 草场上的光伏电站

5 工程投资与财务评价

5.1 工程投资

5.1.1 生态修复工程投资

生态修复工程投资估算根据国家、部门和河北省现行有关规定和标准,并参考已建光伏发电项目造价水平进行编制。主要材料价格按2020年2季度价格水平计算。主要工程单价按以下价格计算:退化、沙化草场治理及修复工程4782.59元/hm2,水土流失治理工程8002.31元/hm2。经估算,本工程静态投资3.746亿元,工程动态投资4.4952亿元。

5.1.2 光伏工程投资

本工程投资估算根据国家、部门和河北省现行有关规定和标准,并参考已建光伏发电项目造价水平进行编制。主要材料价格按2020年2季度价格水平计算。主要设备按以下价格计算:光伏组件 1.45元/W; 支架 7600元/t; 组串式逆变器 0.16元/W; 经估算,本工程静态投资630亿元,单位千瓦静态投资4200元/kW;工程动态投资642亿元,单位千瓦动态投资元4282元/kW。

5.1.3 风电工程投资

本工程投资估算根据国家、部门和河北省现行有关规定和标准,并参考已建风电项目造价水平进行编制。主要材料价格按2020年2季度价格水平计算。主要设备按以下价格计算:风电机组(到工地价) 3600元/kW; 塔筒(到工地价) 10500元/t; 箱变(YBT11-3650/35,华变) 35万元/台。

本工程主要为草地风电场,经初步匡算,本工程静态投资400亿元,单位千瓦静态投资约在8000元/kW。工程动态投资407.37亿元,单位千瓦动态投资元8147元/kW。

5.2 财务评价

5.2.1 光伏

本项目光伏部分的建设规模为15000 MW,工程静态投资630亿元。项目运行期按25年计算,预计本项目运营期内平均年发电量为182亿kW·h,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1213 h。资金筹措方式按资本金占总投资20%,国内银行贷款占80%计算,并考虑15年借款还贷期。本工程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的方式,上网电价按当地火电脱硫电价0.372元/kW·h。经测算,本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8.56%,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7.34%,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为12.56年。

5.2.2 风电

本阶段按5000 MW装机规模,单位千瓦静态投资8000元/kW,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2800 h至3000 h进行测算,上网电价按冀北火电脱硫电价0.372元/kW·h。经测算,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8.76%~12.40%,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6.85%~7.98%,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大约为10.32年至11.11年。

6 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

(1)项目建设期,为当地带来的税收收益主要来自企业采购设备及工程施工,初步估算设备采购量约为152亿/年、工程量约为82亿/年,按照目前国家规定的税率(设备税率为13%,建安工程税率为9%),可以为当地产生约20亿/年的税收收益(延续5年)。由于本项目的主要设备由项目配套引入当地的企业生产,因此以上税收大部分留在本地。项目建设期内,可累计为当地解决就业5000人以上。

(2)项目运营期,考虑新能源项目的部分税收减免政策,项目全部投运后可以为当地产生约20~25亿/年的税收收益,项目全寿命期(风电20年、光伏25年)可为当地带来税收400亿元。项目运营期内,可累计为当地解决就业3000人以上。

(3)项目配套产业集群给当地带来的税收收益。项目配套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的入驻,前期以提供本项目的设备、劳务为主,企业产出及销售比较有保证,可实现年产值超过130亿元,每年实现税收收益20~25亿元(项目建设期有部分重复),带动就业上万人。

6.2 生态效益

6.2.1 改善生态环境

项目建成后,将减少地表的太阳直接辐射,有效降低局部风速和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形成良性小气候;土壤的含水量、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均将得到有效提升,土壤容重下降,将很大程度改良区域土壤理化性质。生境条件的改良,有利于项目区退化草场、沙地、裸地的植被恢复治理,植被得到有效恢复,盖度将大幅度提高,物种数增加,从而能有效地遏止草地退化、沙化趋势,涵养水源,减轻水、旱、风、沙等影响,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使草原生态环境实现正向演替。

6.2.2 减少水土流失

合理设计的光伏阵列本身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起到很好的消减风速的作用,有效地减少了风沙流蚀积现象的发生,促进流沙的稳定;设置沙障种草灌,营造防风固沙林带、农牧防护林带,修建沟道拦沙工程,形成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体系;侵蚀沟道内从支毛沟向主沟口修建植物谷坊群,并通过一系列的植物措施,层层拦蓄,稳定侵蚀沟底和岸坡,形成侵蚀沟道治理体系。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使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将得到有效治理,项目范围内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极大程度减少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缓解场址当地的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使水土保持功能逐步恢复正常。

6.2.3 提升生态涵养功能

项目实施运行后由于生态环境将得到大幅改善,水土流失情况将得到有效控制,河流水系淤积情况将得到改善,水质得到净化,草场复绿、林地更新,结合示范区的美化建设,项目区生态景观效果也将得到提升,区域的生态涵养功能将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地,通过结合风力提水和光伏提水等新技术,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划定围封保护区,运用拉力式的供水覆盖,可巩固生态修复治理效果,提升土地利用承载力,合理优化农业、畜牧业发展,在承德市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指导下,依托森林草原、山川湖泊、温泉冰雪等自然资源,可促进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结合现有天然林保护项目、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项目从宏观上把控治理,逐步建立综合林草防护带,有利于更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涵养功能[5]。

6.3 减排效益

光伏发电在发电过程中,不消耗燃料,就不会产生废气废渣,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消耗,增加了能源供给,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减轻国家发展面临的节能减排的环保压力。经估算,本工程年均发电量相当于减少消耗标煤1023.83万t,减少SO2排放19.69万t,减少CO排放0.27万t,减少CnHm排放0.11万t,减少NO2排放11.18万t,减少CO2排放0.24万t,减少灰渣排放315.02万t。

7 结论

(1)承德市生态涵养清洁能源综合示范项目可利用的用地资源面积共计38220 hm2,其中草地光伏占地面积25120 hm2,农光互补光伏占地面积8100 hm2,以及风电占地面积5000 hm2。

(2)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对土壤、植被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项目建成运营后,通过电站自身作用以及采取的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状况,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区域生态涵养功能,项目建设可行。

(3)本项目规划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15000MW,其中草地光伏12000MW,农光互补3000MW。光伏电站25年运营期内平均年发电量为182亿kW·h。风电规划装机5000MW,承德市北部区域风速较优,风电场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在3000 h以上;承德市南部风能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风电场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在2500~2800 h之间。

(4)承德市作为全国新能源示范市,在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本示范项目的建设,不仅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对承德市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经济建设能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为现实全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承德市风电区域
10 上海电气风电问鼎全球整机商海上新增装机量冠军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分割区域
2020 年上半年欧洲风电新增装机统计
风电新景
少儿书画作品4幅
轻轻松松聊汉语——夏季避暑胜地——承德市
区域发展篇
河北省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初探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