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逻辑

2021-01-06刘淑芳

客联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多党合作民主党派政党

刘淑芳

一、理论逻辑

1、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之初,就旗帜鲜明提出了民主、协商、合作的统战思想。基于无产阶级政党属性和目标,决定了其并非“单打独斗”政党,而是阶级联合政党;不是“蔑视”一切的专制型政党,而是支持政党团结的民主型政党。列宁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团结精神、协作意识,特别指出:“如果共产党员(以及所有成功地开始了大革命的革命家)以为单靠革命家的手就能完成革命事业,那将是他们最大最危险的错误之一……在各种活动领域中,不同非共产党员结成联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有成效的共产主义建设” [2],并且强调了共产党的政党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为政党协商合作奠定了基础。

2、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

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其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促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诞生,开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的新里程。在革命时期,如何领导人民取得抗战胜利和顺利建立联合政府,毛泽东创造性提出多党合作理论和政治协商理论,开创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思想之源。譬如,毛泽东提出共产党要“照顾全局、照顾多数、照顾同盟者”,要建立“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 [2]。邓小平进一步完善发展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明确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3]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为各民主党派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焕发新型政党制度活力。根据实践需要,进一步扩展民主党派开展工作的指导方针。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基础上增加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突显新型政党制度的平等意识。明确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新型政党制度的根本政治保证。这一政治保证的确立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江泽民、胡锦涛进一步深化发展中国政党之间的关系,建设目标等内容。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在厘清政党关系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和谐共生,在此基础上实现各民主党派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各民主党派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科学经验基础上,创新性发展并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协商思想。新时代,我国的国情发生重大变化,多元社会背景下,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协商思想为指导,才能团结各族人民、不同群体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才能构建和谐健康政党关系,推进新型政党制度健康发展。

3、中国优秀的传统政治文化

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许多优秀的政治文化。这些政治文化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产生提供了精神养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使这些优秀政治文化得以继承与发扬。一是中国“天下为公、以民为本”的政治文化。“天下为公”指理想的美好社会,天下指众人,与“以民为本”的价值属性具有相通性,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立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尊重各阶级、各政党、各团体,倡导彼此之间协商合作,相互民主监督,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政治制度。二是中国“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政治文化。“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社会处世之道,最大化消除彼此之间非根本性差异,凝聚最广泛力量为实现共同目标努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超越民族界别、党派界别,实现大团结、大联合。三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政治文化。显而易见,“休戚与共、风雨同舟”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互扶持,共同面对艰难风雨。反观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革命年代同进同退抗击日本侵略者,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心心相印探索建设之路。在历史的磨练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铸就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政党关系。

二、现实逻辑

1、孕育于中国“站起来”的苦难史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通过多党合作制度,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贯穿于中华民主站起来的全过程,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才能推动历史前进,反之,则会倒退。大革命时期,国共开展第一次合作,蒋介石和汪精卫进行反革命活动,破坏国共合作,使中国开始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局面。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国民党不顾民族与人民利益,为了个人私利明爭暗斗,中国陷入军阀长年征战的黑暗统治下。“七七事变”后,为了坚定全国人民抗战信心,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政党合作积极抗战,最终带领各族人民取得了抗战胜利。国民党企图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制度,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吸纳各民主党派,广泛团结、发动各爱国进步人士,建立起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经过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为己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多党合作制,把中华民族从苦难中拯救出来。

2、发展于中国“富起来”的改革史

为了扫清统战思想中存在的极左错误思想,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我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政治方针,明确各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国家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新型政党制度为激发市场活力、缩小贫富差距、发展市场经济、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政治提案,为中华民族“富起来”添助力量。

3、契合于中国“强起来”的奋进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朝着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中华民族“强起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新型政党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避免了西方政党恶性竞争的弊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的政治环境、可靠的运行机制和稳定的制度保障。其次,新型政党制度通过广泛协商,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开辟途径,畅通上下之间沟通渠道。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内生于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政党制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强调: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N].人民日报,2018-03-05(001).

2、崔建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蕴含的“中国逻辑”论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8(12):20.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7.

猜你喜欢

多党合作民主党派政党
中国共产党探索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经验与新的实践要求
德国《政党法》的精神内核和制度构造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履职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Base Of China’s United Front in Chongqing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加强民主党派监督的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浅谈如何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遇事协商”对中国政治协商的影响研究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